一种水下混凝土喷护浇筑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86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011375.6

    申请日:2025-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混凝土喷护浇筑装置及方法,涉及水下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台车系统、高压风隔离系统、喷混系统与覆膜系统,所述台车系统包括台车框架、摄像照明设备、台车中央控制器、台车驱动器、抽吸机与车轮,所述摄像照明设备固定设置在台车框架顶面的前侧,所述台车中央控制器固定设置在台车框架顶面的后侧,所述台车驱动器固定设置在台车框架的后侧,所述抽吸机固定设置在台车框架的底部,所述车轮设置在台车框架的底部。本发明通过高压风隔离系统,能有效阻隔周围水体与喷射混凝土间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水泥浆的流失,这不仅提高了混凝土的质量,也保持了其强度和耐久性,解决了传统浇筑中的核心问题。

    基于气温差智能控制蓄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672763U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23250013.3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基于气温差智能控制蓄能发电装置,包括通过外部气温差的变化进行发电以及收集的发电机、蓄电池,所述发电机与所述蓄电池之间电性连接;所述蓄能发电装置包括将水体进行分开存储的蓄水箱和集水箱、以及进行总体控制的控制器;所述蓄水箱与所述集水箱之间设置单向连通的通水管以及抽水管,所述通水管和所述抽水管内水体的流动方向相反,并在所述通水管内设置与所述发电机连接的水轮机。本实用新型蓄能发电的原理是利用昼夜变化和气温变化形成的时间温差而发电的,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物质,对环境无任何影响。并且适用于昼夜气温变化环境,并且在温差范围较小时可进行分次间歇式蓄水。

    一种水下长距离隧洞信号局域传输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9511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110718559.8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长距离隧洞信号局域传输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AUV本体、多个信号传输载体、信号传输母体、水上控制平台和工作船;所述水上控制平台设置在工作船上,所述信号传输母体与水上控制平台经脐带缆线连接;所述AUV本体具有机械爪,且用于携带信号传输载体至水下隧洞内,所述信号传输载体依次间隔布置至水下隧洞的延伸方向上;所述AUV本体、信号传输载体和信号传输母体均设有信号接收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所述AUV本体为不带缆水下机器人,所述信号传输母体为带缆水下机器人。本发明通过在水下隧洞内间隔一定距离布置信号传输载体,提高了AUV本体在水下作业的信号传输能力。

    一种水下长距离隧洞信号局域传输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9511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718559.8

    申请日:2021-06-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长距离隧洞信号局域传输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AUV本体、多个信号传输载体、信号传输母体、水上控制平台和工作船;所述水上控制平台设置在工作船上,所述信号传输母体与水上控制平台经脐带缆线连接;所述AUV本体具有机械爪,且用于携带信号传输载体至水下隧洞内,所述信号传输载体依次间隔布置至水下隧洞的延伸方向上;所述AUV本体、信号传输载体和信号传输母体均设有信号接收模块和信号发射模块;所述AUV本体为不带缆水下机器人,所述信号传输母体为带缆水下机器人。本发明通过在水下隧洞内间隔一定距离布置信号传输载体,提高了AUV本体在水下作业的信号传输能力。

    一种混凝土渡槽伸缩缝渗漏修复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8622100U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22508153.X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渡槽伸缩缝渗漏修复结构,包括开设在伸缩缝上方的安装槽、设置在安装槽两翼的第一不锈钢压条和锚固锚栓;伸缩缝底部嵌填遇水膨胀止水条,膨胀止水条上方连续平顺地设置预制灌浆膜袋;SR塑性止水材料密实填充于安装槽内并铺贴于安装槽顶部位置形成均匀分布的密封材料带;安装槽两翼的混凝土表面满涂粘钢结构胶,第一不锈钢压条分别覆盖两侧的粘钢结构胶并通过预埋的锚固锚栓固定。第二不锈钢覆盖安装槽顶面及第一不锈钢的上方并且通过锚固锚栓连接,第二不锈钢压条与第一不锈钢压条之间设有SR防渗胶带。本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防渗体系实现密封效果的基础上,再利用第二不锈钢压条形成第二防渗体系,易于后期修复更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