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GBRT策略的目标物渗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3343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768148.3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BO‑GBRT策略的目标物渗流预测方法,属于渗流预测技术领域,包括:S1、基于不同因素对目标物渗流的影响和滞后效应,确定初始目标物渗流影响因素数据;S2、对初始目标物渗流影响因素数据、历史渗流量监测数据以及影响因素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样本数据集;S3、基于样本数据集,通过Spearman相关系数法对初始目标物渗流影响因素进行优选,构建优选样本数据集;S4、建立梯度回归树模型并对优选样本数据集进行训练,并引入贝叶斯优化算法进行超参数寻优,得到最优渗流预测模型;S5、以优选样本数据集作为输入,进行渗流量预测。解决梯度提升回归树优化调参复杂的问题,最终实现对目标物未来渗流情况的高精度预测,支撑并保障目标物的安全运行。

    一种溢流消能流道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8830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26970.X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溢流消能流道,包括溢流道,溢流道包括溢流面,溢流面上设有第一挑坎,第一挑坎的表面设有集中掺气槽,集中掺气槽的底面设有第二挑坎,第一挑坎的高程大于第二挑坎的高程。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大流量水流沿着溢流面下泄时,一部分水流经过第一挑坎直接挑出,而另一部分水流则沿着集中掺气槽下泄,使得水流挑出的同时被纵向拉伸,水流在纵向拉伸的同时又掺入大量空气,消除挑流水流能量,同时水流经掺气槽也能掺入大量空气,更大限度的地消除能量,减小挑射水流对下游的破坏。当闸门局部打开泄放小流量水流时,水流仍然能够先经过掺气槽扩散后再经第二挑坎收缩起挑消能,避免水流冲砸坝脚,极大保障建筑物整体安全。

    一种兼顾交通功能的上游围堰加高方法及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677980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810765453.1

    申请日:2018-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顾交通功能的上游围堰加高方法及结构,是采用薄墙扶壁式挡墙代替传统的重力式挡墙或者土工袋填充式挡墙来增加围堰高度;在顶部挡墙上游进行弃渣填筑,以加宽堰顶部宽度,使得多辆施工车辆可同时通过,加快主体工程施工进程;在加高围堰顶部下游两端也进行弃渣填筑,使得施工车辆可通过加高围堰去往下游主体工程进行施工。采用本发明的这种围堰加高结构,节约了工程成本、增加了抗倾倒强度,加快了施工进程,为防洪度汛赢得了宝贵的施工时间,某一程度来说极大地提高了主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一种现场原级配堆石料力学参数推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487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467299.1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现场原级配堆石料力学参数推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比例因子:基于已建或在建工程原型观测资料的反演分析,通过工程经验类比法,获得影响力学参数的缩尺效应比例因子;估算影响:以邓肯—张E‑B模型为基础,近似估算缩尺效应对计算参数的影响;等比计算:根据估算的缩尺效应比例因子和试验参数进行参数调整反算,得到原级配堆石料力学参数。本发明为不具备开展专门缩尺效应研究的中小型工程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原级配堆石料力学参数获取方法,同时也为大型乃至巨型工程缩尺效应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所述的方法简单,理论技术可行,易于理解操作,方便在工程中推广应用,实用性强。

    一种堆石坝顶部抗震防浪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937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551442.5

    申请日:2021-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堆石坝顶部抗震防浪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堆石坝,所述堆石坝的顶部设有马鞍型抗震防护板组件,所述马鞍型抗震防护板组件通过水泥砂浆锚杆与堆石坝连接,所述马鞍型抗震防护板组件上设有Z型防浪墙。利用Z型防浪墙顶部的外伸前缘使涌浪爬坡水体受到阻碍反向回落,不致形成库水翻坝危险。马鞍型抗震防护板组件与其他常规抗震加固措施联合发挥作用,可有效限制地震作用下“鞭鞘”效应最强的坝顶区域侧向失稳滑移,提升大坝整体抗震稳定性。适用于地震和滑坡涌浪不可预见灾害的预防,技术可行、施工方便、投资较省,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且安全富裕度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