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8270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58946.0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O2解吸技术领域,公开了固体酸催化离子液体CO2富液解吸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CO2与离子液体进行接触混合,得到所述离子液体CO2富液,所述离子液体CO2富液为CO2饱和溶液;在固体酸催化剂的存在下,将所述离子液体CO2富液进行CO2解吸处理;所述固体酸催化剂选自MoO3、Nb2O5、Al2O3、WO3、TiO2、Cr2O3、HZSM‑5、TiO(OH)2、MCM‑41、硫酸化氧化锆、硫酸化氧化钛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离子液体CO2富液解吸的方法,能够在维持适宜的解吸效率的同时,降低离子液体CO2富液的解吸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560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211132009.9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1B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氚废水的离子液体交换脱氚处理方法,应用具有[HX‑A][B]结构的、含活泼氢HX‑的疏水性离子液体,其中X为O、N、S或C原子,A、B为特定结构化合物,与含氚废水中的超重水交换,将具有放射性的T固定在离子液体中,静置澄清分相,上层除氚无害化的低放废水可排放或投入再生产,下层浓缩减量化的含氚离子液体可填埋或继续处理再生回收其中的离子液体和氚。设计合成含活泼氢(C‑H)离子液体置换溶剂,优化氕氘氚交换工艺,浓缩极低浓度的含氚核废水,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核工业含氚放射性废水,具有过程无相变、低能耗、流程短、成本低的优点。
-
-
公开(公告)号:CN11647452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60143.X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B01D5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可逆吸收CO2的季铵类低粘离子型低共熔吸收剂,属于气体分离与净化技术领域。所述功能离子液体由季铵类的强碱与氮杂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新型低粘低共熔吸收剂通过季铵类功能离子液体与多元醇按照一定比例复配。低共熔吸收剂通过化学吸收、物理吸收及氢键作用实现对CO2的高效分离。所述离子型低共熔吸收剂具有合成简单,CO2吸收量高,吸收‑解吸循环稳定性高,吸收前后粘度低等优点,为烟气、天然气、工业含碳尾气中CO2的分离净化提供一种新型吸收剂。
-
公开(公告)号:CN11595752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1172339.6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离子液体中溶质高效脱除净化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闪蒸单元、薄膜蒸发单元、气液分离单元、冷凝单元、真空单元。含溶质的离子液体经由闪蒸单元,实现溶质分子的初脱除。之后离子液体进入薄膜蒸发单元,通过薄膜蒸发的形式实现溶质分子的精脱除。闪蒸单元和气液分离单元均设置除沫器,可有效预防因雾沫夹带造成离子液体的损失问题。解吸溶质分子经闪蒸单元上方出口抽离蒸发系统,抽出的溶质依次通过冷凝器、气液分离单元和真空系统,冷凝收集的溶质可根据需要回收利用。溶质脱除后的离子液体经过泵输送至储液单元供下一步使用。该装置针对离子液体几乎没有蒸气压和粘度较大的特点,利用闪蒸和薄膜蒸发的原理,通过梯级解吸强化了离子液体中溶质的分离效率,可实现离子液体中溶质分子的精脱除。该系统操作方便,运行稳定,效率高,可适用于多种物料和体系,特别适用于离子液体法气体分离回收技术中离子液体吸收剂的解吸再生过程,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冶金等行业。
-
公开(公告)号:CN11404475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245968.7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C07D233/58 , C07F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离子液体脱色纯化方法,特别是涉及利用添加的溶剂降低离子液体粘度并将离子液体溶到该溶剂中,使固体杂质和有色物质易离心脱除,从而得到脱色纯化离子液体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先制备所需的溶剂,再将制备好的溶剂与离子液体以一定的质量比在常压室温进行混合,混合后采用离心分离器进行分离,在一定的转速和时间下,将固体杂质离心分离,离心后的溶液经膜过滤装置进行精过滤,过滤后的溶液输送到蒸发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溶剂蒸发分离,可得到脱色纯化后的离子液体产品,蒸发分离得到的溶剂可通过冷凝器收集回收循环利用。本发明的离子液体脱色纯化方法原料价廉易得,且溶剂可回收再利用,有效地降低了综合成本。该工艺简单易控制,离子液体的纯度和收率高,易于工业化应用。该方法可将离子液体中的固体杂质和有色物质高效分离出来,且离子液体结构、物性和性能均保持稳定,实现离子液体的脱色纯化,在能源环境、化学化工和制药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14726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1626954.4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应单元、吸收分离单元和精制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多段式反应器;所述多段式反应器内设有至少三段催化剂床层,相邻两段催化剂床层之间设有物理隔板,所述物理隔板与上、下催化剂床层之间均留有空间,上方空间形成隔液腔,所述隔液腔中设有级间冷却器,下方空间形成进液腔。本发明所述装置将反应器设计为多段式结构,并在各反应段之间设置冷却器,即通过多段级间换热的方式,实现反应温度的稳定控制以及环氧烷烃的逐级转化利用,有效解决环氧烷烃单级转化放热量大,反应器温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安全高效,成本较低,适用范围较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04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1328571.4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IPC: G01N1/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储存及定量取样装置及其方法和用途,所述液体储存及定量取样装置包括切换阀以及分别独立接入所述切换阀的储料组件、定量环和下游组件,通过切换所述切换阀连通所述储料组件和定量环,所述储料组件内的液体样品流入所述定量环进行取样,或连通所述定量环和下游装置,所述定量环内的液体样品流入所述下游装置进行检测分析;所述储料组件的底部连通有吸收液储罐,所述储料组件和吸收液储罐之间设置有第一爆破片。本发明通过切换阀和定量环的配合,能够在高压下更精准、快捷地取样,提高自动化程度。通过吸收液储罐、爆破片和安全阀的配合,以及结合外部夹套冷凝和内部惰性气体气封,有效提高液体储存和取样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0076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164511.8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IPC: C25B11/032 , C25B1/23 , C25B3/03 , C25B3/07 , C25B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CO2高效电还原的新型电极杆,属于CO2电化学技术领域。所述新型电极杆包括电极集流体部分、气体扩散通道部分和电极杆主体,其中电极集流体部分包括信号接头、内置导电丝、工作电极集流片、三维多孔工作电极;气体扩散通道部分包括气体进口、气体通道;电极杆主体包括上杆体与工作电极压帽,工作电极压帽与上杆体之间通过橡胶垫圈密封,避免CO2气体外泄。本发明首次提出将工作电极、CO2气路和电极杆一体化的思路,采用三维多孔材料作为工作电极和气体扩散层,使得气体须从三维多孔工作电极内部扩散至电解液体系,构建CO2‑电解液‑电极气液固三相反应界面,改变CO2传输路径,提高电极表面CO2浓度,较传统CO2溶解扩散方式显著增强了CO2传质效率,提升还原电流密度,同时克服了传统反应器电解液中CO2溶解度低造成大部分气体未反应、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反应器核心元件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581472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26954.4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惠州市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环状碳酸酯的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应单元、吸收分离单元和精制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多段式反应器;所述多段式反应器内设有至少三段催化剂床层,相邻两段催化剂床层之间设有物理隔板,所述物理隔板与上、下催化剂床层之间均留有空间,上方空间形成隔液腔,所述隔液腔中设有级间冷却器,下方空间形成进液腔。本发明所述装置将反应器设计为多段式结构,并在各反应段之间设置冷却器,即通过多段级间换热的方式,实现反应温度的稳定控制以及环氧烷烃的逐级转化利用,有效解决环氧烷烃单级转化放热量大,反应器温度难以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安全高效,成本较低,适用范围较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