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7675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0376668.5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8 , G16C10/00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观流动模拟的低渗油藏CO2减阻力学机制评价方法。本发明基于玻尔兹曼方法构建低渗油藏的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模拟确定低渗油藏多相流中的粘滞力和毛管力后,再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模拟低渗油藏的CO2驱过程,结合低渗油藏中油相、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相的平衡分布方程,基于Bhatnagar‑Gross‑Krook碰撞算子确定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演化分布方程后,通过在SRT‑LBM方法中耦合Shan‑Chen模型模拟低渗油藏中多相流的流动过程,并修正多相流的平衡速度和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确定多相流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构建多相多组分流动数值模拟模型评价低渗油藏的CO2减阻力学机制。本发明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驱替方式采收率的影响,准确评价了低渗油藏的CO2减阻力学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49827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245401.2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枯竭气藏的呼吸式注采储氢系统,包括第一注采井、第二注采井和注入井,第一注采井底端位于气藏底部,用于CO2的注入采出,第二注采井设置于注入井与采出井之间,第二注采井底端位于气藏顶部,用于采出天然气和注入采出H2,注入井伸入底水层内,用于注入CO2。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枯竭气藏的呼吸式注采储氢方法,包括呼吸式注采储氢系统设置阶段、天然气采出阶段、氢气注采阶段和后期氢气使用阶段,将枯竭气藏改建为储氢库,先利用第二注采井向气藏内注入CO2,从第二注采井中采出气藏内残余的天然气后,再过控制第一注采井和第二注采井实现气藏内H2的呼吸式注采,提高了氢气的采收率,为大批量氢气的长期安全储存提供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67767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376668.5
申请日:2023-04-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28 , G16C10/00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观流动模拟的低渗油藏CO2减阻力学机制评价方法。本发明基于玻尔兹曼方法构建低渗油藏的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模拟确定低渗油藏多相流中的粘滞力和毛管力后,再利用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模拟低渗油藏的CO2驱过程,结合低渗油藏中油相、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相的平衡分布方程,基于Bhatnagar‑Gross‑Krook碰撞算子确定格子玻尔兹曼模型演化分布方程后,通过在SRT‑LBM方法中耦合Shan‑Chen模型模拟低渗油藏中多相流的流动过程,并修正多相流的平衡速度和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确定多相流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构建多相多组分流动数值模拟模型评价低渗油藏的CO2减阻力学机制。本发明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驱替方式采收率的影响,准确评价了低渗油藏的CO2减阻力学机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361896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15156.8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1N23/046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居中轴线构建表征真实形态裂缝的方法,属于非常规油气储层表征与多尺度数字岩心构建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真实裂缝几何形态及孔隙度大小依次确定重构裂缝的裂缝簇、曲度(弯曲面)、纵横比(倾角、开度、剪切形状)等特征;基于边缘立方体及Weibull分布确定重构裂缝的端处细化和粗糙面信息,获得真实裂缝数据体;通过体素叠加手段将重构裂缝与CT扫描岩心图像叠加获得多尺度数字岩心;利用垂向分支中轴线检索并表征裂缝介质,改进居中轴线法从多尺度数字岩心中提取孔隙网络模型,得到表征真实裂缝的孔隙网络模型,准确表征且真实还原了地下裂缝的形态及分布特征,为非常规油藏微米尺度的模拟提供精准、高效模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