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6582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210529692.X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油井产出液中富集、筛选、培养出的螯合球菌;螯合球菌(Chelatococcus sp.)HB-4CGMCC No.6458已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2年08月17日;本菌种用于降解石油行业中的高粘原油,增加原油流动性,菌株具有极高的活性,其培养方法简单,容易获取,成本低,生长迅速,对原油的降粘乳化及洗油效果好,适宜于在中低温稠油油藏进行微生物强化水驱增油。
-
公开(公告)号:CN103865820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28104.0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藤黄色单胞菌及其应用;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sp.)HB-2CGMCC?No.6457已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2年08月17日;该藤黄色单胞菌用于油藏驱油,将菌株在45℃条件下采用12m3工业发酵罐发酵48小时,发酵后的菌液按照1%的质量浓度与质量1%的营养液从注水井注入到油藏中,注入量为0.07PV;原油粘度下降53%,提高采收率大于5.0%,投入产出比为1:6.4。
-
公开(公告)号:CN103865820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10528104.0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藤黄色单胞菌及其应用;藤黄色单胞菌(Luteimonas sp.)HB-2CGMCC No.6457已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2年08月17日;该藤黄色单胞菌用于油藏驱油,将菌株在45℃条件下采用12m3工业发酵罐发酵48小时,发酵后的菌液按照1%的质量浓度与质量1%的营养液从注水井注入到油藏中,注入量为0.07PV;原油粘度下降53%,提高采收率大于5.0%,投入产出比为1:6.4。
-
公开(公告)号:CN103865821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29692.X
申请日:2012-12-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油井产出液中富集、筛选、培养出的螯合球菌;螯合球菌(Chelatococcus?sp.)HB-4CGMCC?No.6458已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时间为2012年08月17日;本菌种用于降解石油行业中的高粘原油,增加原油流动性,菌株具有极高的活性,其培养方法简单,容易获取,成本低,生长迅速,对原油的降粘乳化及洗油效果好,适宜于在中低温稠油油藏进行微生物强化水驱增油。
-
公开(公告)号:CN101328798B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申请号:CN200810117487.6
申请日:2008-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稠油冷采的方法,应用于油田稠油油藏常温常压的开采。特征是:a、制备水溶性降粘剂I;b、制备降粘剂II;c、制备降粘剂III;d、将水溶性降粘剂I挤入油层;e、采用抽油机或螺杆泵举升设备举升采出井液;根据采出液原油的不同粘度,分别从油井油管与套管之间的环空加入井筒降粘剂II或井筒降粘剂III。效果是:采用化学方法使油层中稠油降粘并降低井筒内井液的粘度,提高稠油开采效果。油井连续生产时间远远大于现有技术的开采方法,生产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明显优于现有稠油开采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1328798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117487.6
申请日:2008-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稠油冷采的方法,应用于油田稠油油藏常温常压的开采。特征是:a.制备水溶性降粘剂I;b.制备降粘剂II;c.制备降粘剂III;d.将水溶性降粘剂I挤入油层;e.采用抽油机或螺杆泵举升设备举升采出井液;根据采出液原油的不同粘度,分别从油井油管与套管之间的环空加入井筒降粘剂II或井筒降粘剂III。效果是:采用化学方法使油层中稠油降粘并降低井筒内井液的粘度,提高稠油开采效果。油井连续生产时间远远大于现有技术的开采方法,生产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明显优于现有稠油开采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2752463Y
公开(公告)日:2006-01-18
申请号:CN200420058522.9
申请日:2004-12-0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采油联合站天然气发动机组余热回收的装置。在天然气发动机缸体水循环冷却系统管道中安装有板式换热器,发动机循环水出口连接板式换热器水进口,板式换热器水出口连接水泵,连接发动机循环水进口,将热量传递给余热回收水循环系统。在发动机烟道中间安装有烟道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水循环系统采用水泵连接板式换热器冷水入口,板式换热器是水出口连接烟道余热回收装置进水口。烟道余热回收装置出水口,连接需要提供热源的伴热管、单井循环管或生活采暖等。余热回收减少排放热量,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