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4555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08420.5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J3/38 , H02J13/00 , H01M8/04701 , H01M8/04007 , G06V20/40 , G06V20/52 , G06V10/74 ,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氢燃料电池的孤岛综合能源系统,属于孤岛供能技术领域,包括供能中心、监测中心和处理中心;其中,所述供能中心包括启闭控制模块、氢燃料电池模块、太阳能风能供能模块、潮汐能供能模块和调控模块;所述监测中心包括视频监控模块、坐标获取模块、视频提取模块、判断模块、通讯模块和预存储模块,本发明能够自我监测孤岛供能装置,无需人工巡视孤岛,当供能中心发生故障时,即可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不仅避免了安全隐患,还可缩短孤岛能源的影响周期,且能够保护氢燃料电池,同时可充分收集冷凝水,循环使用热量,减少了加热腔的能源消耗,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72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0991.X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新能源消纳的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协同控制方法,涉及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对氢能的利用通常较为单一,忽略了储氢供能系统的供热能,而不能对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协调利用,降低对氢能利用的效率,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氢能储存在储氢系统内,并利用甲烷转化系统可以将所储存的氢能转化为甲烷,然后可以将所转化的甲烷输送至燃气锅炉系统中作为能源进行利用,并将燃气锅炉系统所产生的热能供给给热能负荷进行使用,同时所产生的甲烷也可以供给给热电转化系统,而转化为电能并输送至电网中进行供给使用。本方法可以对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进行整体协调的控制,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469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231953.8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行经济型的光储协同控制能量管理系统,涉及光储协同管理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光伏电站在实际投产后,不方便对其所发电能进行有效且经济的利用,同时不能够稳定的向公共电网进行供电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公共电网、电网供电控制系统、光伏发电站、储能系统、电网供电控制系统、供电量分配系统、储能控制系统、补充供电控制系统、电站供电控制系统、光伏发电站、环境监测系统、发电预测系统,所述储能系统与公共电网连接,所述光伏发电站分别连接有公共电网与储能系统。本装置可以避免对碳纸进行直接的夹持而造成压痕或者损坏,且可以对碳纸进行全面的涂布,避免浪费,又可以适用多种不同大小尺寸的碳纸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2317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33313.0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站发展的配电网规划方法,涉及配电网规划领域,解决了现有的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用的碳纸涂布时容易留下夹痕或对碳纸造成损坏,且夹具固定的位置无法进行涂布,造成碳纸资源浪费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储能站,而使得整个电网有了缓冲,及每天向公共电网中输送的电量虽然是固定的,但是当该值小于当天的实际发电量时,多余的电量将会被储存在储能站中,而当该值大于当天的实际发电量时,则通过储能站中储存的电能向公共电网中进行供给。本方法使得光伏电站每天可以稳定的向公共电网输送一定值的电能,有助于稳定公共电网的运行,同时自身也可以通过设置的储能站而有效进行缓冲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86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58244.1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7/11 , F25B2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调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含P2G及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综合能源系统,综合能源系统包含能源供给、能源转换和负荷需求三个模块,综合能源系统由P2G装置、燃气轮机、燃气锅炉、热回收装置、吸收式制冷机电储能装置、储气罐、储热罐、电负荷、冷负荷和热负荷构成;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与传统的热电冷联产系统相结合的P2G‑CCHP,建立了考虑光伏输出和综合需求响应负荷不确定性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该模型的目标函数采用min‑max‑min模型结构的形式,保证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稳健性,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进行了优化,同时进行热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19150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241939.6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负荷响应的储能装置提升消纳比例的控制方法,涉及储能装置消纳比例控制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新能源不能有效稳定的进行消纳比例控制,而提高对新能源的利用效率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储能装置,而新能源发电系统不直接向公共电网供电,进通过储能系统直接向公共电网供电,而有效削弱新能源发电系统中随机波动性与不可预测性而造成的影响,而储能装置包括主动储能系统与被动与被动储能系统,进一步提高该储能系统的缓冲性,不仅仅方便对整个系统中能量消纳的控制,也有利于向公共电网进行稳定功能。本方法具有能够有效的稳定新能源储能装置的供能,且可以对所储能的消纳控制进行完善和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43281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158246.0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源分配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法,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的建设时序集合,基于所建立的建设时序集合,采用最优建设时序方法和云储能机制,构建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模型;本发明通过CHP机组、电锅炉和燃气锅炉等设备的配置模型,来建立电力优化配置系统,获取园区内的数据信息,同时设置目标函数,根据目标函数以及所述园区优化约束条件,确定园区优化综合目标函数,将优化综合目标函数输入到预先构建的模拟退火模型,以寻求调度方案,并在调度过程中,通过模拟计算,来可确定系统的可靠供电概率,最终到园区内综合能源设备规划容量以及运行调度值,进行园区综合能源优化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31717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3224.7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J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氢热混合储能装置的多能源系统容量优化方法,属于容量优化领域,该优化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区域用户用电特性以及容量配置信息;(2)构建筛选图谱库以进行数据过滤;(3)确定参数量以进行容量优化并反馈优化结果;(4)检测并中断异常优化结果以等待工作人员修正;(5)采集监控平台运行信息以进行性能优化;本发明能够大幅降低其使用局限性,同时提高容量配置效率,提高工作人员使用体验,降低操作难度,能够有效地对监控平台运行内存进行大粒度压缩,提高监控平台的运行效率,同时保证监控平台数据交互时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22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20393.3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F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需求响应预测系统,属于能量调度领域,包括控制终端、储能设备、监控平台、采集分类模块、监测响应模块、参数优化模块、日志监测模块、告警模块以及区块存储模块;本发明能够自行建模与寻参,实现自动化操作,方便工作人员使用,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能够精确地依据需求响应进行能量调度,保证供能稳定性,能够降低数据处理时的能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防止数据被恶意篡改,保证后续工作人员分析数据时的真实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5482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244393.X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J3/28 ,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38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综合能源系统多能协同调度及故障处理方法,涉及综合能源系统多能调度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多种清洁电力能源使用不够稳定,且彼此间不能协调的配合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而方便将风力发电系统与光伏发电系统中所发电能进行储存,然后在通过储能系统向电网中进行供电,而有效的削弱了风力与光伏发电自身不可预测性与随机性带来的影响,且可以对各个发电系统进行故障监测,当检测到故障后,可以通过补充调配系统控制水电调配系统增加水利发电的能效,而通过可控的水电补足上述清洁能源因故障等因素造成的供能不足。本方法具有可以协同多能源进行供能,且可以有效保障对电网供能的稳定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