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33833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910231098.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通过识别流域的凹槽土体分布、凹槽土体的面积、凹槽土体上游潜在补给水源的汇水区面积、凹槽土体的平均坡度和凹槽土体的平均厚度,计算凹槽土体的稳定性,就能够判定出流域中的凹槽土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判定出流域中是否存在潜在低频泥石流沟,为低频泥石流沟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更有效的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152432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14758.8
申请日:2020-04-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预警方法,其包括:步骤一:服务器根据地质实时监测预警数据、历史灾害数据和灾害预测数据,通过灾害预测模型生成危险区域预警信息,并将危险区域预警信息推送给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的预警处理平台;步骤二:解析出对应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步骤三:对位置信息与危险区域预警信息进行比对,若移动终端位于危险区域内,则向移动终端推送报警信息提示用户进行查看,同时根据为用户规划出离开危险区域的最佳撤离信息,当用户离开危险区域后,预警处理平台停止向移动终端推送报警信息,预警结束。本发明具有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响应时间快、操作简单等优点,也避免了群发预警信息导致的大量公共资源浪费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093102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024317.4
申请日:2013-0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和干旱监测的泥石流发育区灾害早期动态预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泥石流灾害早期预警技术不够成熟,不利于人们对泥石流进行防治的问题。该基于地震和干旱监测的泥石流发育区灾害早期动态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搜集泥石流预测区域及该区域附近的历史地震活动情况、长序列降雨资料和地形资料;确定泥石流预测区域所属的典型泥石流发育区,结合典型泥石流发育区的泥石流发育与地震活动和干旱的耦合关系分析得出泥石流发育与地震活动和干旱的相关性;根据计算得出的地震活动和干旱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判定泥石流的易发程度。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达到了对泥石流进行准确预测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07759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13683.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激光的降雪量传感器及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包括红外激光降雪传感器、积分电路、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雪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源控制系统和无线传输模块,还包括一个承雪器;承雪器的形状为一个长为20cm,宽为15.7cm的中空的矩形柱状,红外激光降雪传感器包括红外激光发射阵列传感器和红外激光接收阵列传感器,红外激光发射阵列传感器和红外激光接收阵列传感器分别设于承雪器上端开口的左右两端;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监测更加的精确,稳定,并且结构简单,覆盖面积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85944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260000.8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8B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山地灾害链预测预报及监测预警系统及实现流程,包括预测预报系统、现场数据汇集系统、现场数据通信系统、远程数据处理系统和多参数阈值预警系统,预测预报系统根据山地灾害链多因素耦合机理预测;现场数据汇集系统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汇集;现场数据通信系统由短程通信网络、远程无线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组成;多参数阈值预警系统是对现场多参数数据进行分析,进行预警,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基于山地灾害链互相相关性及耦合特性预测预报系统;基于滑坡崩塌、堰塞湖、泥石流灾害的数据汇集系统综合预警阈值,形成了山地灾害链的多参数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了山地灾害链预警精度;结合预测及实时监测的山地灾害链预警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4821065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042319.5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8B2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灾害监测预测及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中心、预警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入库,预警系统根据数据处理中心的处理结果判断是否进行预警操作。本发明属于基于灾害形成机理及成灾过程的预警和预警方法,精度高,误报率低,整套系统搭建费用较低,易于实现;通过实验推广至水电、交通以及城镇的监测预警实践,取得了显著减灾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743794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33594.6
申请日:2014-0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1N2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C谐振原理的土壤水分传感器,由自谐振电感和渗透膜构成,该传感器是利用渗透膜的介电常数变化,引起谐振电路的寄生电容变化来测量土壤中含水量。本发明解决现有土壤含水量检测设备用于泥石流监测存在的问题,专门针对用于对泥石流监测预警。本传感器利用渗透膜提取土壤水分,通过电路检测电感的RC谐振频率的大小就可以得到渗透膜的介电常数,最后得到土壤水分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0532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83209.X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体特征和协同监测的铁路泥石流预警方法,采用动力学模型模拟需要监测预警的泥石流沟;监测泥石流沟的物源区的降雨量数据、土壤湿度数据,监测泥石流沟的流通区的泥水位数据、次声振动数据,监测泥石流沟的堆积区的视频数据;根据监测结果分别触发第一级预警、第二级预警、第三级预警。本发明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铁路沿线的泥石流监测过程中,各传感器间的协同能力低、无法实现对铁路沿线泥石流灾害的多级预警等问题,实现对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预警的准确性、降低误报率,同时实现分级预警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83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910231098.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通过识别流域的凹槽土体分布、凹槽土体的面积、凹槽土体上游潜在补给水源的汇水区面积、凹槽土体的平均坡度和凹槽土体的平均厚度,计算凹槽土体的稳定性,就能够判定出流域中的凹槽土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判定出流域中是否存在潜在低频泥石流沟,为低频泥石流沟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更有效的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3093102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24317.4
申请日:2013-0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和干旱监测的泥石流发育区灾害早期动态预测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泥石流灾害早期预警技术不够成熟,不利于人们对泥石流进行防治的问题。该基于地震和干旱监测的泥石流发育区灾害早期动态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搜集泥石流预测区域及该区域附近的历史地震活动情况、长序列降雨资料和地形资料;确定泥石流预测区域所属的典型泥石流发育区,结合典型泥石流发育区的泥石流发育与地震活动和干旱的耦合关系分析得出泥石流发育与地震活动和干旱的相关性;根据计算得出的地震活动和干旱对泥石流发育的影响判定泥石流的易发程度。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达到了对泥石流进行准确预测的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