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5944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260000.8
申请日:2019-04-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8B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山地灾害链预测预报及监测预警系统及实现流程,包括预测预报系统、现场数据汇集系统、现场数据通信系统、远程数据处理系统和多参数阈值预警系统,预测预报系统根据山地灾害链多因素耦合机理预测;现场数据汇集系统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汇集;现场数据通信系统由短程通信网络、远程无线通信网络和卫星通信网络组成;多参数阈值预警系统是对现场多参数数据进行分析,进行预警,采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基于山地灾害链互相相关性及耦合特性预测预报系统;基于滑坡崩塌、堰塞湖、泥石流灾害的数据汇集系统综合预警阈值,形成了山地灾害链的多参数监测预警体系,提高了山地灾害链预警精度;结合预测及实时监测的山地灾害链预警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4821065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042319.5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8B2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B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地灾害监测预测及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数据处理中心、预警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传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入库,预警系统根据数据处理中心的处理结果判断是否进行预警操作。本发明属于基于灾害形成机理及成灾过程的预警和预警方法,精度高,误报率低,整套系统搭建费用较低,易于实现;通过实验推广至水电、交通以及城镇的监测预警实践,取得了显著减灾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7391833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710581232.4
申请日:2017-07-17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震山区泥石流易发性判识方法,包括泥石流活动的空间判识和时间判识:1)泥石流活动的空间判识,所述空间判识包括基于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判识和泥石流堆积特征的判识;将强震山区泥石流分为有危害对象和无危害对象;对有危害对象采用泥石流堆积特征的判识;对无危害对象采用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判识,所述泥石流堆积扇面积的判识是根据泥石流堆积扇和流域面积的比值得到泥石流规模指数,通过泥石流规模指数判识泥石流的易发性;2)泥石流活动的时间判识,所述时间判识是基于地震活动时间的判识,将地震后一段周期与泥石流的易发性关联。本发明基于观测和统计的数据分析获得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果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107759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13683.2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激光的降雪量传感器及实时监测预警装置,包括红外激光降雪传感器、积分电路、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雪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源控制系统和无线传输模块,还包括一个承雪器;承雪器的形状为一个长为20cm,宽为15.7cm的中空的矩形柱状,红外激光降雪传感器包括红外激光发射阵列传感器和红外激光接收阵列传感器,红外激光发射阵列传感器和红外激光接收阵列传感器分别设于承雪器上端开口的左右两端;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监测更加的精确,稳定,并且结构简单,覆盖面积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7089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93460.0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18/2132 , G06F18/2433 , G06F17/18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河谷宽窄和主河变坡宏观判识堵河灾害事件的方法,涉及堵河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判识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高精度DEM高程数据;S2、在垂直于主河方向,分别计算中心段、上游段和下游段的断面拟合平均值;S3、在平行于主河方向,分别计算中心段、上游段和下游段的主河比降;S4、根据S2和S3的结果,确定被判识斜坡/沟道在历史上曾发生堵河灾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未来发生堵河灾害事件的可能性。该方法不仅能够从宏观上判识待识别区域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堵河灾害事件,以及以后是否发生堵河灾害事件,还能够为数值模拟的结果提供验证基础,以及为现场调查和取样测量提供靶区,提高了堵河灾害事件判识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02355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366099.6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1/0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驱动因子的多动力滑坡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先获取监测地点预设范围内的历史数据,所述历史数据包括历史降水数据、历史地温数据和历史地震数据;然后基于所述历史数据确定各驱动因子,所述驱动因子包括极端降雨频率、极端干旱频率、极端升温频率和地震频率;接着基于时间不重叠规则确定出各驱动因子的叠加概率;最后当预测时刻的所述叠加概率小于预设阈值时,进行滑坡预警,实现了提高对多动力滑坡的预测精确度,降低预测成本和实施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833A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910231098.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通过识别流域的凹槽土体分布、凹槽土体的面积、凹槽土体上游潜在补给水源的汇水区面积、凹槽土体的平均坡度和凹槽土体的平均厚度,计算凹槽土体的稳定性,就能够判定出流域中的凹槽土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判定出流域中是否存在潜在低频泥石流沟,为低频泥石流沟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更有效的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11599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0982771.3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坡震裂土体分块稳定性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滑块的破碎程度以及裂隙发育程度,对每个计算的滑块进行划分为n个计算单元;根据滑块破碎程度划分标准对l进行取值;对每一计算单元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得到各个计算单元的稳定性系数;根据后一计算单元与前一计算单元在斜坡坡面的长度差值求得其l在斜坡坡面所占的比例,计算得到斜坡崩滑土体分块差异稳定系数;利用传递系数超载法对滑块的每一计算单元进行计算,得到每一计算单元的推力大小;计算斜坡崩滑土体分块剩余推力。本发明既考虑了土质崩滑斜坡的破碎程度,又考虑了土质崩滑斜坡的破坏模式,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733833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910231098.4
申请日:2019-03-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凹槽土体特征的低频泥石流沟判识方法,通过识别流域的凹槽土体分布、凹槽土体的面积、凹槽土体上游潜在补给水源的汇水区面积、凹槽土体的平均坡度和凹槽土体的平均厚度,计算凹槽土体的稳定性,就能够判定出流域中的凹槽土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从而判定出流域中是否存在潜在低频泥石流沟,为低频泥石流沟的预测与防治提供了更有效的理论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09115994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810982771.3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坡震裂土体分块稳定性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滑块的破碎程度以及裂隙发育程度,对每个计算的滑块进行划分为n个计算单元;根据滑块破碎程度划分标准对l进行取值;对每一计算单元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得到各个计算单元的稳定性系数;根据后一计算单元与前一计算单元在斜坡坡面的长度差值求得其l在斜坡坡面所占的比例,计算得到斜坡崩滑土体分块差异稳定系数;利用传递系数超载法对滑块的每一计算单元进行计算,得到每一计算单元的推力大小;计算斜坡崩滑土体分块剩余推力。本发明既考虑了土质崩滑斜坡的破碎程度,又考虑了土质崩滑斜坡的破坏模式,为稳定性分析提供了更加准确的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