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55364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710874743.5
申请日:2017-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C07F15/00 , C07F13/00 , B01J31/24 , C07C231/10 , C07C233/03 , C07C233/18 , C07C233/06 , C07C29/149 , C07C33/025 , C07C33/14 , C07C31/125 , C07C33/20 , C07C33/22 , C07C33/46 , C07C31/20 , C07C41/26 , C07C43/23 , C07D213/30 , C07D213/40 , C07D295/185 , C07D295/1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F15/0053 , B01J31/24 , B01J2231/60 , B01J2231/641 , B01J2531/0205 , B01J2531/0244 , B01J2531/72 , B01J2531/821 , C07C29/149 , C07C41/26 , C07C231/10 , C07D213/30 , C07D213/40 , C07D295/185 , C07D295/192 , C07F13/005 , C07C233/03 , C07C233/18 , C07C233/06 , C07C33/025 , C07C33/14 , C07C31/125 , C07C33/20 , C07C33/22 , C07C33/46 , C07C31/20 , C07C31/207 , C07C4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新型钳形络合物的方法以及此类络合物在羧酸酯类化合物催化氢化生成相应醇的反应和二氧化碳催化氢化制备甲酰胺类化合物的两个反应中的应用,该应用是以羧酸酯,氢气为原料或者以二氧化碳、氢气和胺类化合物为原料,以上述过渡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或者无溶剂条件下反应,分别形成相应的醇类化合物和/或相应的甲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反应效率高、选择性好、条件温和、经济环保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985254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086625.9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C07C233/03 , C07C233/18 , C07C231/10 , C07D295/185 , C07D213/40 , C07F9/50 , C07F15/00 , C07C211/14 , B01J3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95/185 , B01J31/189 , B01J31/24 , B01J31/2404 , C07C211/14 , C07C231/10 , C07C233/03 , C07C233/18 , C07C2601/14 , C07D207/06 , C07D213/40 , C07F9/50 , C07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甲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以二氧化碳、氢气和胺类化合物为原料,以过渡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或者无溶剂条件下反应,形成甲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是二氧化碳化学利用的有效方法,具有反应效率高、选择性好、条件温和、经济环保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5536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710874743.5
申请日:2017-09-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IPC: C07F15/00 , C07F13/00 , B01J31/24 , C07C231/10 , C07C233/03 , C07C233/18 , C07C233/06 , C07C29/149 , C07C33/025 , C07C33/14 , C07C31/125 , C07C33/20 , C07C33/22 , C07C33/46 , C07C31/20 , C07C41/26 , C07C43/23 , C07D213/30 , C07D213/40 , C07D295/185 , C07D295/1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新型钳形络合物的方法以及此类络合物在羧酸酯类化合物催化氢化生成相应醇的反应和二氧化碳催化氢化制备甲酰胺类化合物的两个反应中的应用,该应用是以羧酸酯,氢气为原料或者以二氧化碳、氢气和胺类化合物为原料,以上述过渡金属络合物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或者无溶剂条件下反应,分别形成相应的醇类化合物和/或相应的甲酰胺类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反应效率高、选择性好、条件温和、经济环保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