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99856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566605.6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PC: G02B6/13 , G02B6/136 , H01L31/0232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硅光耦合结构,包括:衬底(1),其表面一选区内刻蚀形成外延槽;外延复合层(4),生长于外延槽内,包括第一外延层(41)和第二外延层(42),第一外延层(41)覆盖外延槽底部,第二外延层(42)位于第一外延层(41)的上表面的第一预定区域,第一预定区域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一外延层(41)的面积;顶波导层(6),设置于第二外延层(42)上,并延伸出外延槽。本发明的硅光耦合结构体积紧凑,工艺兼容性高,耦合效率高,同时具有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85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566605.6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PC: G02B6/13 , G02B6/136 , H01L31/0232 , H01L3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硅光耦合结构,包括:衬底(1),其表面一选区内刻蚀形成外延槽;外延复合层(4),生长于外延槽内,包括第一外延层(41)和第二外延层(42),第一外延层(41)覆盖外延槽底部,第二外延层(42)位于第一外延层(41)的上表面的第一预定区域,第一预定区域的面积小于或等于第一外延层(41)的面积;顶波导层(6),设置于第二外延层(42)上,并延伸出外延槽。本发明的硅光耦合结构体积紧凑,工艺兼容性高,耦合效率高,同时具有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18709.6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IPC: H01S5/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倏逝波耦合结构、硅基半导体激光器和激光装置,包括下包层、有源层、介质层和脊波导层,下包层形成于有源层的下方,使得有源层中的光会被下包层所限制而只能向上反射,并通过倏逝波耦合传输至介质层中,再通过倏逝波耦合将光由介质层传输至脊波导层中,由脊波导层将光向外输出。通过将有源层设置为宽度由大到小渐变的结构形式,使有源层中的光在传输的过程中被逐渐约束在更小的面积范围内,从而提高光自垂直方向耦合过程中的耦合效率,降低光耦合损耗。本申请以解决了硅基波导直接与III‑V外延材料波导耦合效率较低、可拓展性弱及工艺难度大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