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背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5084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210499873.6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背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电池背面结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在晶硅衬底上的隧穿层、氧化硅层、硼掺杂多晶硅层、磷掺杂硅薄膜层和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具有露出所述磷掺杂硅薄膜层的开孔,所述钝化层的开孔部位设有镍合金层,所述镍合金层的表面设有铝电极层。该电池背面结构在硼掺杂多晶硅之上沉积一层磷掺杂硅薄膜层,在磷掺杂硅薄膜层表面沉积一层可以阻挡铝并提供良好接触的镍合金层,镍在晶体硅体内的扩散和沉积速率较小,且镍大部分会形成较大的颗粒沉积在磷掺杂硅薄膜表面的表面,不会对电池性能造成影响,镍合金层十分致密,可以有效阻挡铝的穿透,从而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钝化性能。

    一种叠层固态掺杂源结构及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305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13883.9

    申请日:2023-0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层固态掺杂源结构及太阳能电池制备方法,叠层固态掺杂源结构包括层叠设在的正面掺杂源非晶硅层、正面介质层、晶硅衬底、背面介质层和背面掺杂源非晶硅层。本发明以一种创新的材料体系作为正面源,即利用介质层和掺杂源非晶硅层的叠层结构作为扩散源,可以调节发射极扩散所需的退火温度,尤其是降低硼扩散温度,还可以避免层错缺陷的产生,提升钝化效果;背面采用介质层和微量氮(或碳、氧)掺杂的非晶硅层作为TOPCon结构,可以调节制备温度,相应提高n型TOPCon退火温度,与正面扩散温度相匹配;由此实现通过一步高温退火同时制备发射极和TOPCon结构,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步骤。

    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背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508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499873.6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电池背面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电池背面结构包括依次叠加设置在晶硅衬底上的隧穿层、氧化硅层、硼掺杂多晶硅层、磷掺杂硅薄膜层和钝化层,所述钝化层具有露出所述磷掺杂硅薄膜层的开孔,所述钝化层的开孔部位设有镍合金层,所述镍合金层的表面设有铝电极层。该电池背面结构在硼掺杂多晶硅之上沉积一层磷掺杂硅薄膜层,在磷掺杂硅薄膜层表面沉积一层可以阻挡铝并提供良好接触的镍合金层,镍在晶体硅体内的扩散和沉积速率较小,且镍大部分会形成较大的颗粒沉积在磷掺杂硅薄膜表面的表面,不会对电池性能造成影响,镍合金层十分致密,可以有效阻挡铝的穿透,从而保证电池具有良好的钝化性能。

    超薄氮氧化硅界面材料、遂穿氧化钝化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433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368180.3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薄氮氧化硅界面材料、遂穿氧化钝化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超薄氮氧化硅界面材料为SiON薄膜,厚度为1nm‑4nm,所述SiON薄膜中N原子百分含量为1%‑40%。本发明的超薄氮氧化硅界面材料具有高含氮量的特点,相比于氧化硅而言,硼在SiON薄膜中的扩散速率低,从而有效减少了硼对SiON薄膜的破坏作用,提高了SiON薄膜的完整性,保持了化学钝化效果,高氮浓度的SiON薄膜可以显著降低硼在硅表面的浓度,从而降低硼缺陷;另外SiON薄膜的能带结构接近氮化硅,其价带带阶比较小,有利于空穴传输,提升了空穴传输效率和空穴选择性,从而改善了钝化质量,也有利于降低接触电阻率。

    2,5-呋喃二甲酸基共聚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84959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57987.0

    申请日:2018-04-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2,5-呋喃二甲酸基共聚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a)将2,5-呋喃二甲酸基共聚酯塑料置于一模具中,压制成薄板状的预制品,再对薄板状的预制品进行淬火处理;(b)将淬火处理后的预制品及第一发泡剂置于一密闭容器中且不接触,第一发泡剂为氯仿、丙酮、乙醚、戊烷、六氟异丙醇中的至少一种;(c)向密闭容器中通入第二发泡剂,第二发泡剂为二氧化碳、氮气中的至少一种,保持密闭容器内的温度为40℃~65℃使得第一发泡剂由液态变成气态,保持密闭容器内的压力为2MPa~5MPa,保压的时间为5h~10h;(d)卸去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将预制品取出置于发泡介质中发泡,冷却后得到泡孔尺寸为5μm~50μm、膨胀倍率为2倍~15倍的2,5-呋喃二甲酸基共聚酯发泡材料。

    生物基聚酯改性聚乳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加工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0165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510922193.0

    申请日:2015-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聚酯改性聚乳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加工成型方法。所述聚乳酸改性树脂包括:聚乳酸67~95wt%,聚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4~30wt%,抗氧剂0.5~1wt%,以及助剂0.5~2wt%。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乳酸、聚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充分干燥后,再与抗氧剂及助剂密炼共混而获得目标产品。本发明的改性聚乳酸树脂是一种可再生、环保的树脂,其拉伸强度≥60MPa,断裂伸长率在180~240%,当断裂伸长率为240%时拉伸模量仅下降25%、拉伸强度仅下降16%,且无需添加珠光粉,表面就具有珠光色反光,可用于制备薄膜、板材、片材、发泡和注塑成型塑料制品等,具有广阔工业应用前景。

    生物基聚酯改性聚乳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加工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0165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922193.0

    申请日:2015-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基聚酯改性聚乳酸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加工成型方法。所述聚乳酸改性树脂包括:聚乳酸67~95wt%,聚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4~30wt%,抗氧剂0.5~1wt%,以及助剂0.5~2wt%。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乳酸、聚呋喃二甲酸丁二醇酯充分干燥后,再与抗氧剂及助剂密炼共混而获得目标产品。本发明的改性聚乳酸树脂是一种可再生、环保的树脂,其拉伸强度≥60MPa,断裂伸长率在180~240%,当断裂伸长率为240%时拉伸模量仅下降25%、拉伸强度仅下降16%,且无需添加珠光粉,表面就具有珠光色反光,可用于制备薄膜、板材、片材、发泡和注塑成型塑料制品等,具有广阔工业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