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0203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789828.X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工程勘察设计所
IPC: C02F3/34 , C12N1/20 , C12R1/01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染废水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黄库里菌在处理重金属污染废水中的应用。所述重金属污染废水优选为铜污染废水,所述铜污染废水中,铜离子浓度为100~1000mg/L。本发明发现黄库里菌(Kocuria flavus)在处理铜污染废水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黄库里菌(Kocuria flavus)能够有效去除铜污染废水中90%以上的铜离子;并且该菌株对环境十分友好,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繁殖成本低,应用潜力巨大。
-
公开(公告)号:CN11333743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43795.8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工程勘察设计所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44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尿素分解菌及其选育方法和应用。该尿素分解菌为琥珀葡萄球菌。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尿素分解菌的选育方法及其在固化高盐废水中的汞和砷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尿素分解菌对重金属毒性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可以适应较高的盐分环境。毒性重金属Hg、As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是一种良好的可以在干旱区广泛使用的微生物净水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626142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611101158.3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B29B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中残留微地膜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流动水相淋洗预处理土样,再通过比重差法、静电吸附法进一步粗提微地膜,然后利用浓硫酸碳化法纯化所分离的微地膜。该方法使用自来水代替高密度的盐溶液,经济环保,不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其回收率达到84%‑96%,提取微地膜的平均直径均小于1mm。该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提取微塑料直径小、分离效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为解决环境中微塑料、微地膜的分离提取提供了新思路,为土壤中微塑料、微地膜的分离提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501131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006593.8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3/00 , B01J20/20 , B01J2220/485 , G01N2013/0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检测汞在生物炭颗粒内扩散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无氧的人工控制条件下热解棉花秸秆,用盐酸去除杂质得到生物炭;然后将干燥生物炭悬浮于氯化钠溶液中;应用等温滴定量热仪,用汞溶液滴定生物炭悬浮液,通过在线检测反应体系中的微热量变化,表征汞在生物炭颗粒内扩散效应。本发明属于吸附过程检测方法,与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表达直观等优势,可以在线检测多种重金属离子在生物炭颗粒内扩散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636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793831.8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02 , G01N21/64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生物膜表面吸附纳米颗粒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向细胞爬片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中添加可发荧光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结合在生物膜表面,通过光线全反射后在大数值孔径物镜上产生的衰逝波激发纳米颗粒产生荧光,观察吸附纳米颗粒的生物膜区域,通过EMCCD捕获目标区域的荧光亮点数目来表征吸附渗透过程。该方法可以检测到吸附在生物膜表面的纳米颗粒,具有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结果表达直观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314068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50092.0
申请日:2014-10-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蓝藻固沙的新方法,首先选取具有固化作用的蓝藻,将藻种置于适宜培养基中富集培养;然后将生长良好的藻液均匀搅拌并加入适量阳离子金属化合物得到具有固化作用的藻液,再将富集得到藻液分多次均匀喷洒于沙土表面,将喷有藻液的沙土置于自然干燥环境下培养数天后终止实验,蓝藻通过固化作用将沙土表面的沙粒胶结固定,使得表层沙粒不会发生迁移。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成本低,可广泛用于干旱区移动半移动沙丘的固定。
-
公开(公告)号:CN103121758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070136.5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厌氧铁氧化、反硝化菌净化污水中砷和硝酸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从厌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到目标菌株,在纯培养条件下富集10-15天后,厌氧条件下将菌液与含砷和硝酸盐的复合污染水混合,调节pH值为4.0-10.0,培养去除水中的As和NO3-,通过铁氧化反硝化菌氧化Fe2+形成Fe(III)氧化物的吸附作用去除As,达到同步去除地下水中As和硝酸盐复合污染的目的。该方法特殊的Fe源和N源代谢途径去除水中的As和NO3-,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成本低,处理范围大,无二次释放,无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3020249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84640.X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B09C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SAP强化锰氧化菌修复干旱区土壤砷污染的方法,其做法是将锰氧化菌的菌液、微生物锰氧化营养物、SAP与As污染土壤混合,在好氧干燥和室温(20~30℃)条件下培养5~15天,完成含As土壤的修复处理。其中微生物锰氧化营养物包括碳源、氮源、MnCl2和FeSO4等,锰氧化菌的生长代谢可将低价态的Mn(II)氧化成高价态的生物锰氧化物(Mn(IV)),生物锰氧化物可以高效氧化和吸附固定土壤中的As污染,达到修复效果。SAP可在干燥环境中为锰氧化菌持有水分,显著提高干旱土壤中锰氧化菌的活力,加快As修复进程。本发明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效果明显、处理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可推广应用于我国北方干旱区农田土壤As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7413833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613805.7
申请日:2017-07-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高剪切乳化分散的农田土壤聚乙烯微塑料分离方法,以农田土壤中小于100目的微塑料为目标分离污染物,通过乳化分离技术,室温下,在5‑50mm2的定子下以2000‑10000r/min的分散速率分散5‑30min,静置1‑4h后将悬浮液真空抽滤,收集悬浮在上清液中的的聚乙烯,对农田土壤中聚乙烯微塑料进行分离提取。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不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分离提取效果好,PE微塑料的最高平均回收率能达到87%,且分离提取的PE微塑料尺寸小。该方法具有分离效率高、简单易操作、提取微塑料粒径小、环境友好等特点。为解决农田土壤环境中PE微塑料污染物的分离提取提供了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6370636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610793831.8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IPC: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生物膜表面吸附纳米颗粒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向细胞爬片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中添加可发荧光的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结合在生物膜表面,通过光线全反射后在大数值孔径全内反射专用物镜上产生的衰逝波激发纳米颗粒产生荧光,观察吸附纳米颗粒的生物膜区域,通过EMCCD捕获目标区域的荧光亮点数目来表征吸附渗透过程。该方法可以检测到吸附在生物膜表面的纳米颗粒,具有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结果表达直观等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