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61285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215869.8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柔性电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薄多孔可拉伸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高分子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均匀的高分子溶液;步骤二、将高分子溶液滴加在表面张力大于高分子溶液,且不溶解高分子材料的液体表面上铺展形成超薄液膜,在有机溶剂的挥发过程中自发形成多孔的高分子薄膜;步骤三、在多孔的高分子薄膜上制备导电层得到超薄多孔可拉伸薄膜电极。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实现电极厚度在几百纳米的调控,所制备的薄膜电极由于其多孔结构而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可实现对人体生理电信号的长时间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569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04098.X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表面肌电薄膜电极的脊柱侧弯评估方法,为一种判断有无脊柱侧弯风险的量化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基于表面肌电薄膜电极阵列采集肌电信号,进而获取肌肉协同矩阵,通过肌肉协同矩阵计算脊柱各水平方向左右两侧肌电活动的对称性指标,进而评估是否存在脊柱侧弯可能。本方法相较于传统所用的医学影像评估方法,提高检测的速度并降低成本;相较视觉评估,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精度;相较于仅评估绝对肌电值相关参数,不仅提高评估的可靠性,而且能够精准定位存在异常肌电活动的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336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10097.7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导电材料与硬质导电材料间软硬界面的衔接方法,包括:制备包括柔性材料基底和覆在所述柔性材料基底上的金属导电薄膜I的柔性导电材料;制备包括硬质材料基底、弹性体层、弹性体层上的金属导电薄膜II与所述柔性导电材料输出端衔接的经改造的硬质导电材料;将柔性导电材料输出端的金属导电薄膜I与经改造的硬质导电材料的金属导电薄膜II接触,通过弹性体的自粘作用使两者衔接并导通。本发明利用弹性体材料的自粘特性,在无外加粘合剂室温下实现柔性导电材料与外界硬质信号传输端的衔接。该方法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实现了软材料与硬材料的衔接且有效保障了整个传感器的导电性、拉伸性,获取的电生理信号和应变信号更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410792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281420.8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反应离子刻蚀的柔性可拉伸金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经过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处理后的高分子柔性基底表面磁控溅射一层金薄膜;其中,金薄膜的厚度为10‑40纳米,金薄膜具有微米和/或纳米尺度的裂纹结构。本申请用于提高柔性金膜电极的可拉伸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36080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55377.2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可拉伸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将二甲基硅氧烷与交联剂混合后,滴于水相液面,加热预固化后得到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转移到环形衬底上得到电极基底;将电极基底吸附在硅片上,并在电极基底上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上蒸镀金属导电层,得到电极。本发明通过液体表面铺展法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预固化后,在其表面蒸镀金属制备导电层,同时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完全固化,部分金属渗入到薄膜中,显著增加了导电层与基底的作用力,使得所制备的薄膜电极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电极,其厚度可小于10μm,与皮肤具有较好地贴附,能够实现对人体生理电信号的高性能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354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458938.4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IPC: G01N21/65 , G01N27/416 , G01N27/49 , A61B5/145 , A61B5/2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拉伸多功能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利用SEBS良好的可拉伸性和极强的粘黏性,通过磁控溅射金在SEBS基底上用于检测体表肌电信号,通过电路修饰制备汗液检测传感器和pH传感器,通过沉积金属铂制备温度传感器,通过聚合物旋涂封提高稳定性和耐久使用性;最后通过外接线与具有无线蓝牙输出功能的柔性PCB电路板连接,实现实时监测,以及和实时传输。本发明提供的可拉伸多功能传感器,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和实时传输,能够很好的适应在人体动态活动中皮肤的形变和肌肉的拉伸等场景,在柔性可穿戴电子材料和智能便携式健康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061285B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215869.8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柔性电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薄多孔可拉伸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高分子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得到均匀的高分子溶液;步骤二、将高分子溶液滴加在表面张力大于高分子溶液,且不溶解高分子材料的液体表面上铺展形成超薄液膜,在有机溶剂的挥发过程中自发形成多孔的高分子薄膜;步骤三、在多孔的高分子薄膜上制备导电层得到超薄多孔可拉伸薄膜电极。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可实现电极厚度在几百纳米的调控,所制备的薄膜电极由于其多孔结构而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可实现对人体生理电信号的长时间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100773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388798.1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柔性电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接在皮肤上纺丝制备纤维膜干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纺丝聚合物、导电材料和溶剂按照比例混合形成均匀纺丝液;(2)将上述纺丝液直接在皮肤上纺丝制备纤维膜干电极。本发明可检测生理电信号,解决常用干电极制备过程复杂,与皮肤贴合性差、不透气不透汗等问题,在皮肤上形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将纤维结构和导电材料结合一体,有效地提高了电极的拉伸性和对皮肤的贴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36112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11510097.7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导电材料与硬质导电材料间软硬界面的衔接方法,包括:制备包括柔性材料基底和覆在所述柔性材料基底上的金属导电薄膜I的柔性导电材料;制备包括硬质材料基底、弹性体层、弹性体层上的金属导电薄膜II与所述柔性导电材料输出端衔接的经改造的硬质导电材料;将柔性导电材料输出端的金属导电薄膜I与经改造的硬质导电材料的金属导电薄膜II接触,通过弹性体的自粘作用使两者衔接并导通。本发明利用弹性体材料的自粘特性,在无外加粘合剂室温下实现柔性导电材料与外界硬质信号传输端的衔接。该方法不仅简化了生产工艺,实现了软材料与硬材料的衔接且有效保障了整个传感器的导电性、拉伸性,获取的电生理信号和应变信号更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310077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0388798.1
申请日:2021-04-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柔性电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接在皮肤上纺丝制备纤维膜干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纺丝聚合物、导电材料和溶剂按照比例混合形成均匀纺丝液;(2)将上述纺丝液直接在皮肤上纺丝制备纤维膜干电极。本发明可检测生理电信号,解决常用干电极制备过程复杂,与皮肤贴合性差、不透气不透汗等问题,在皮肤上形成的纤维网状结构,将纤维结构和导电材料结合一体,有效地提高了电极的拉伸性和对皮肤的贴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