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8483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210318924.0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齐鲁中科电工先进电磁驱动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力结合飞轮的综合物理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其中重力储能模块包括重力储能电机、提升机、钢缆、吊具、重物块、竖井等;飞轮储能模块包括储能飞轮转子、飞轮主轴、储能飞轮电机、轴承、真空室、防护外壳等;调频飞轮模块结构与飞轮储能模块相同;综合物理储能系统还包括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直流母线、能量管理系统、控制器等。本发明通过重力和飞轮储能系统的协同配合实现长时间向电网稳定放电,避免重力储能机组的频繁启停和间歇性对电网和系统本身造成的影响。在实现储能的同时,配备专用的调频飞轮完成储能系统所接电网的调频功能,在保证输出功率稳定的同时,也实现电网频率的稳定,从而提高电网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4881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183283.1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混合式超导磁轴承的空心轴飞轮储能系统,属于储能领域,由径向型超导块材磁轴承、轴向型超导块材磁轴承或轴向型超导线圈磁轴承、低温杜瓦、空心轴电机、空心轴飞轮和空心轴真空腔构成;径向型超导块材磁轴承定子、轴向型超导块材磁轴承定子或轴向型超导线圈磁轴承定子均安装在低温杜瓦中,由液氮或过冷液氮冷却;空心轴电机安装在空心轴飞轮的上部或下部,空心轴电机定子依靠独立的水冷或油冷系统冷却,空心轴电机转子依靠低温杜瓦的冷壁强化冷却。本发明充分利用超导磁轴承的低温冷却系统形成的低温冷壁,实现对电机转子和轴承转子的强化冷却,可以提高电机的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8483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18924.0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齐鲁中科电工先进电磁驱动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力结合飞轮的综合物理储能系统及储能方法。其中重力储能模块包括重力储能电机、提升机、钢缆、吊具、重物块、竖井等;飞轮储能模块包括储能飞轮转子、飞轮主轴、储能飞轮电机、轴承、真空室、防护外壳等;调频飞轮模块结构与飞轮储能模块相同;综合物理储能系统还包括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直流母线、能量管理系统、控制器等。本发明通过重力和飞轮储能系统的协同配合实现长时间向电网稳定放电,避免重力储能机组的频繁启停和间歇性对电网和系统本身造成的影响。在实现储能的同时,配备专用的调频飞轮完成储能系统所接电网的调频功能,在保证输出功率稳定的同时,也实现电网频率的稳定,从而提高电网的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1301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410694.0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灵活性差且利用率低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输出功率调节系统,包括总控中心、协调控制模块、加热控制模块、并网换流控制模块以及同步发电机控制模块:协调控制模块基于总控中心的控制指令以及发电厂的输出功率,获取第一指令;加热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环以控制加热功率,通过第二控制环控制直流母线电压,以调节瞬态加热功率;并网换流控制模块基于预设的虚拟同步机控制算法,采用下垂控制,以提供等效惯量;本发明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厂有功调节困难、不能进行电网调频调峰以及不能向电网提供惯量的缺点,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灵活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1393169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73018.8
申请日:2021-10-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储能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抽水储能系统建址困难且对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综合物理储能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变流装置、地上水库、防水洞、地下空间、装设于防水洞内部的抽水装置和水轮机。初始状态下,地下空间充满水;在用电低谷时,启动空气压缩机,压缩空气挤压地下空间的水,水从地下空间逐渐挤压至地上水库,电能转换为压缩空气的势能和地上水库中水的重力势能;在用电高峰时,启动膨胀机,地下空间的压缩空驱动膨胀机发电,待压缩空气压力达到大气压力后,关闭膨胀机,同时启动水轮机,地上水库的水驱动水轮机发电。本发明无需要修建地上水库,不额外占用土地,成本低、储能量大、环境友好、安全无任何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733396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552189.7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G06F30/23 , H01B12/02 , H01B13/00 , G06F11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天然气温区冷绝缘通电导体设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冷绝缘通电导体的构型;确定用于绕制冷绝缘通电导体的构型的超导带材的临界电流特性;基于临界电流特性和超导带材的机械特性确定带材绕制半径;根据超导带材的机械特性和带材绕制半径,确定冷绝缘通电导体的绕制螺旋角范围和螺距范围;根据螺旋角范围、螺距范围、带材之间的距离和带材填充率,确定高温超导电缆样缆通电导体的设计参数的初始值;基于设计参数的初始值,利用蚁群算法、迭代计算方法和高温超导电缆电磁参数计算方法,得到高温超导电缆样缆通电导体的优化后的结构参数和电磁参数。本发明可以使得在任意工作温区通电导体各层的电流都均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06973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17239.0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N3/00 , G06F1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源管道用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电流均流优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各层的初始结构参数,初始结构参数包括:电网交流纹波分量的幅值和频率、绕制螺旋角、绕制方向、接头电阻;对各层的初始结构参数及高温超导直流电缆的物理性质进行电磁分析;根据所述电磁分析和预设工作电压,确定所述高温超导直流电缆各层的电流分布;基于电缆各层的电流分布,利用蚁群算法、预设目标函数及预设约束条件对初始结构参数进行调整,生成优化后结构参数。在优化的结构参数方案中,通过蚁群算法考虑接头电阻对直流电流的分布和电缆本身的电感互感参数对直流中的纹波分布的影响,对高温超导电缆通电导体各层电流均流的最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142489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382572.4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风力电磁感应电解制氢装置,由风力驱动装置、旋转永磁盘(8)、电解液槽盘(9)和气体收集装置组成。所述的风力驱动装置装有叶片(13)和风力传动轴(3),驱动旋转永磁盘(8)转动。电解液槽盘(9)固定安装在旋转永磁盘(8)上方,并与旋转永磁盘(8)同轴,电解液槽盘(9)和旋转永磁盘(8)之间留有间隙。旋转永磁盘(8)产生旋转磁场,在静止不动的电解液槽盘(9)中产生感应电压。电解液槽盘(9)内外两极通过导线连接形成回路,在两极上发生电解反应,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电解反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分别由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并存储。
-
公开(公告)号:CN104597317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510058884.0
申请日:2015-0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21/06
Abstract: 一种超导线圈交流损耗的测量装置,其杜瓦(2)内盛放待测超导线圈(1)和辅助线圈(7)。测试电源(3)的输出正极连接待测超导线圈(1)的正极,测试电源(3)的输出负极连接待测超导线圈(1)的负极。电流传感器(4)的原边串联在测试电源(3)的输出正极与待测超导线圈(1)的正极之间。第一电压传感器(5)用于测量待测超导线圈(1)端部的电压。第二电压传感器(6)用于测量辅助线圈(7)两端的电压。辅助线圈(7)与被试超导线圈(1)贴合在一起。数据采集系统(8)用于对辅助线圈(7)输出信号、待测超导线圈(1)通过的电流值及其端部的电压值同步测量。数据处理系统(9)对数据采集系统(8)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4215355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410447316.5
申请日:2014-09-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K7/32
Abstract: 一种用于高温超导带材的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其包括:1)高温超导磁体系统;2)传导冷却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包括制冷机冷头、铜导冷连接盘及铜导冷骨架;3)低温杜瓦系统;4)温度测试装置;该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渗碳陶瓷温度传感器、测量用锰铜线、温度变送器、第一光纤转换器、光纤、第二光纤转换器计算机、压接铜片、渗碳陶瓷温度传感器和及低温高真空脂。测量用锰铜线的中间部分包覆在铜导冷骨架上的导热绝缘层上。渗碳陶瓷温度传感器直接压靠在高温超导带材的表面,两端通过焊接直接固定到高温超导带材的表面。低温高真空脂填充在压接铜片与渗碳陶瓷温度传感器和高温超导带材之间的缝隙中,辅助固定渗碳陶瓷温度传感器并导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