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49538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510909683.7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4097 , G05B19/404 , G06F9/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棱镜反光模具CAM系统,系统采用嵌套模块化设计,包括参数输入模块、加工分析模块、结果输出模块。该系统可自由定义模具类型、模具基底形状、棱锥几何参数、机床加工方式、机床加工参数等,进而根据定义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模拟结果展示。系统根据上述自定义的诸项参数综合判断其合理性并给出最优或最快的加工方式,并预估加工时间,模拟最终加工预览图;最终结果可导出数控文件提供给金刚石车床加工微棱镜原始模具。本系统精度误差控制在纳米级以下,超精密金刚石车床读取其生成的数控代码可加工出优质的超精密微棱镜反光原始模具。
-
公开(公告)号:CN10525223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77260.4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全棱镜原始模具制作方法,主要工艺步骤为:将铜、铝或不锈钢或无电解镍等材质金属制成薄片并对齐叠拼成块状,然后利用车削或磨削技术将四个成束侧面车平或磨平制成与形体;接着将预形体四个成束侧面任选一个加工出光学表面斜面加工;此后在斜面上沿着垂直片材棱的方向进行刨削出凹槽结构,并制作一个与带斜面的片材叠拼块外形相同带挡板的工件用于后续金属片重新组装,最后按由高到低顺序将加工完成的金属片依次紧靠挡板进行组装,构成全棱镜结构;本发明的方法保证了全棱镜模具的每一个工作表面均为光学表面,且拼接加工容差较大,实现方式简单快捷,容易得到无缺陷工作面的全棱镜。
-
公开(公告)号:CN117589083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311534679.8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B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位精密检测微光学元件结构面型的方法,包括:将白光干涉仪放置于机床的第一旋转轴上,将工件放置于机床的第二旋转轴上;调整白光干涉仪镜头光轴与机床第二旋转轴中心重合;对工件进行加工,保持工件在第二旋转轴上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白光干涉仪响应于机床发送的触发信号,按照规划的移动路径对加工后工件的结构面型进行多次拍摄;结构面型包括平缓结构和陡峭结构。还提供了一种在位精密检测微光学元件结构面型装置,包括:机床,白光干涉仪,拼接路径规划及控制系统和图形拼接合成软件。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微光学元件进行在位精密检测,更好的辅助微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5372734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731834.4
申请日:2015-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2B5/126
Abstract: 一种微棱镜反光材料制作方法,采用金刚石车床超精密切削工艺在塑料、金属、胶体及晶体等材料上制作微棱镜结构反光材料原始图形模具;然后将带有微棱镜图案的原始模具通过热固化、紫外固化、复制工艺制作出PDMS、PC、PMMA、光敏胶等材质的模具;再将复制的中间模具镀上一层含氟高分子,改善镍模具表面脱模;接着将改性后的中间模具上涂敷PMMA、PC、光敏胶等材质溶液进行固化处理,然后进行模具与目标反光膜分离脱模;最后将脱模后的微棱镜反光材料膜修饰成设计形状;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微棱镜反光材料中间工作模具制作难度大、保存效果差、加工工艺容差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252238B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510777260.4
申请日:2015-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全棱镜原始模具制作方法,主要工艺步骤为:将铜、铝或不锈钢或无电解镍等材质金属制成薄片并对齐叠拼成块状,然后利用车削或磨削技术将四个成束侧面车平或磨平制成与形体;接着将预形体四个成束侧面任选一个加工出光学表面斜面加工;此后在斜面上沿着垂直片材棱的方向进行刨削出凹槽结构,并制作一个与带斜面的片材叠拼块外形相同带挡板的工件用于后续金属片重新组装,最后按由高到低顺序将加工完成的金属片依次紧靠挡板进行组装,构成全棱镜结构;本发明的方法保证了全棱镜模具的每一个工作表面均为光学表面,且拼接加工容差较大,实现方式简单快捷,容易得到无缺陷工作面的全棱镜。
-
公开(公告)号:CN105372734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731834.4
申请日:2015-11-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2B5/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126
Abstract: 一种微棱镜反光材料制作方法,采用金刚石车床超精密切削工艺在塑料、金属、胶体及晶体等材料上制作微棱镜结构反光材料原始图形模具;然后将带有微棱镜图案的原始模具通过热固化、紫外固化、复制工艺制作出PDMS、PC、PMMA、光敏胶等材质的模具;再将复制的中间模具镀上一层含氟高分子,改善镍模具表面脱模;接着将改性后的中间模具上涂敷PMMA、PC、光敏胶等材质溶液进行固化处理,然后进行模具与目标反光膜分离脱模;最后将脱模后的微棱镜反光材料膜修饰成设计形状;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微棱镜反光材料中间工作模具制作难度大、保存效果差、加工工艺容差大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89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534679.8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1B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位精密检测微光学元件结构面型的方法,包括:将白光干涉仪放置于机床的第一旋转轴上,将工件放置于机床的第二旋转轴上;调整白光干涉仪镜头光轴与机床第二旋转轴中心重合;对工件进行加工,保持工件在第二旋转轴上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白光干涉仪响应于机床发送的触发信号,按照规划的移动路径对加工后工件的结构面型进行多次拍摄;结构面型包括平缓结构和陡峭结构。还提供了一种在位精密检测微光学元件结构面型装置,包括:机床,白光干涉仪,拼接路径规划及控制系统和图形拼接合成软件。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微光学元件进行在位精密检测,更好的辅助微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5738980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610213364.7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2B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面形石英微光学元件机械‑刻蚀复合加工方法,主要采用高分子材料涂覆及固化、金刚石超精密切削掩模、等离子体刻蚀工艺流程。该方法可实现石英材质微透镜列阵、微柱透镜、菲涅尔透镜等微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制作,为紫外波段高质量微光学元件的精确制作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小型化、集成化、紧凑型光电设备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05549538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09683.7
申请日:2015-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5B19/4097 , G05B19/404 , G06F9/4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4097 , G05B19/404 , G06F8/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棱镜反光模具CAM系统,系统采用嵌套模块化设计,包括参数输入模块、加工分析模块、结果输出模块。该系统可自由定义模具类型、模具基底形状、棱锥几何参数、机床加工方式、机床加工参数等,进而根据定义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模拟结果展示。系统根据上述自定义的诸项参数综合判断其合理性并给出最优或最快的加工方式,并预估加工时间,模拟最终加工预览图;最终结果可导出数控文件提供给金刚石车床加工微棱镜原始模具。本系统精度误差控制在纳米级以下,超精密金刚石车床读取其生成的数控代码可加工出优质的超精密微棱镜反光原始模具。
-
公开(公告)号:CN1057389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13364.7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IPC: G02B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3/0012 , G02B3/0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面形石英微光学元件机械?刻蚀复合加工方法,主要采用高分子材料涂覆及固化、金刚石超精密切削掩模、等离子体刻蚀工艺流程。该方法可实现石英材质微透镜列阵、微柱透镜、菲涅尔透镜等微光学元件的高精度制作,为紫外波段高质量微光学元件的精确制作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小型化、集成化、紧凑型光电设备的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