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180740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510278501.0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吸波材料与偏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材料是由纳米级Co@CoO,Ni@NiO,FeCo@Fe3O4与GdCo5@Gd2O3纳米胶囊在制备原位状态下通过偶极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链。这四种纳米链直径小于100nm,长度大于2μm,在室温下具有较大矫顽力与交换偏置场,在整个2‑18GHz频段内,具有非常大的介电常数与损耗因子,这使该种材料能够成为一种新型磁记录器件所需材料,或者在2‑18GHz频段内的电磁波吸收的纳米吸波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447054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010504282.0
申请日:2010-10-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用纯金属钽(Ta)做阳极,石墨(C)做阴极在氩气和酒精中,用电弧放电法制备碳包裹碳化钽(TaC)的纳米胶囊.将纳米胶囊压成0.1mm厚、1mm宽、约5mm长的长条块.将长条块固定在同样大小的绝缘板上.用银胶将输入电流电极,和输出电压电极固定在上面,旁边附热电偶,即成为一个微型低温超低频信号元件。如图29所示:元件的宽度为1mm;1和2为直流电流输入端;3是TaC的纳米胶囊压成0.1mm厚、1mm宽、约5mm长的长条块;4是绝缘板;5和6是超低频电压信号输出端;7和8是超低频温度信号输出端;9是热电偶。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042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152939.5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超顺磁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该种纳米颗粒分别为GdNi5、DyNi5、GdH2纳米颗粒,具有超顺磁特征,其中GdNi5,DyNi5纳米颗粒具有典型的壳核结构:GdNi5纳米颗粒由Gd2O3外壳与GdNi5内核组成,DyNi5纳米颗粒由Dy2O3外壳与DyNi5内核组成。GdH2纳米颗粒为尺寸为纳米级的单相GdH2的颗粒。以上三种纳米颗粒在5K温区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磁熵变,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低温磁制冷纳米材料,且该纳米材料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并直接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974835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466336.8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B22F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弥补了已有技术的不足,其特征是以金属氧化物粉为原料,并压制成块体放置在导电的坩埚上和坩埚一起为阳极,如坩埚为石墨或铜制成,阴极为石墨或钨。酒精或酒精和氢气作为还原剂,利用等离子体为热源,在氧化物的热解、电离、还原、蒸发和冷凝的过程中制备金属纳米胶囊。所得材料是由纳米级的金属为核,外面包裹该金属的氧化物组成的纳米胶囊,由于氧化物外壳的存在有效的提高纳米胶囊的耐氧化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567224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11350.7
申请日:2009-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频带,强吸收碳包铁钴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阴、阳极在工作气体下电弧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技术制备,工作气体为氩气,同时加入能提供碳元素且不引入除了C、H、O之外的杂质的有机物,阴极电极为钨等高熔点、难挥发金属,阳极靶材为铁钴合金,其中铁元素占合金原子比10%~90%。本发明制备的碳包铁钴纳米吸波材料是由纳米级铁钴合金外面包裹碳组成的纳米胶囊,碳壳层一方面作为防氧化层,增加了纳米复合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作为介电材料,与磁性铁钴内核复合,使得其吸波性能优于多数经典的铁氧体以及其他大多数纳米复合吸波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180740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510278501.0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吸波材料与偏置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材料是由纳米级Co@CoO,Ni@NiO,FeCo@Fe3O4与GdCo5@Gd2O3纳米胶囊在制备原位状态下通过偶极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的纳米链。这四种纳米链直径小于100nm,长度大于2μm,在室温下具有较大矫顽力与交换偏置场,在整个2-18GHz频段内,具有非常大的介电常数与损耗因子,这使该种材料能够成为一种新型磁记录器件所需材料,或者在2-18GHz频段内的电磁波吸收的纳米吸波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974835B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210466336.8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B22F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弥补了已有技术的不足,其特征是以金属氧化物粉为原料,并压制成块体放置在导电的坩锅上和坩埚一起为阳极,如坩锅为石墨或铜制成,阴极为石墨或钨。酒精或酒精和氢气作为还原剂,利用等离子体为热源,在氧化物的热解、电离、还原、蒸发和冷凝的过程中制备金属纳米胶囊。所得材料是由纳米级的金属为核,外面包裹该金属的氧化物组成的纳米胶囊,由于氧化物外壳的存在有效的提高纳米胶囊的耐氧化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73723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310065805.X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材料由纳米级Fe@C,Fe3C@C纳米胶囊与碳纳米管相互交织连接构成,是利用等离子体电弧放电技术,在工作气体下原位制备得到的,其中:采用石墨电极为阴极,纯铁为阳极靶材,阴极与阳极之间保持2?30mm的距离;电弧放电的电流为10~400A,电压为8~40V;工作气体为氩气、氢气和能提供碳元素的物质。由于碳纳米管在制备过程中原位的生长于Fe@C与Fe3C@C纳米胶囊表面,将Fe@C纳米胶囊与Fe3C@C纳米胶囊连接起来,以自组装的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具有宏观尺度的颗粒膜与纤维。所得颗粒膜与复合纤维在整个2?18GHz频段内,具有非常大的介电常数与损耗因子,这使该材料成为一种新型的对2?18GHz频段电磁波吸收的纳米吸波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3214042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152939.5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超顺磁金属间化合物纳米颗粒,该种纳米颗粒分别为GdNi5、DyNi5、GdH2纳米颗粒,具有超顺磁特征,其中GdNi5,DyNi5纳米颗粒具有典型的壳核结构:GdNi5纳米颗粒由Gd2O3外壳与GdNi5内核组成,DyNi5纳米颗粒由Dy2O3外壳与DyNi5内核组成。GdH2纳米颗粒为尺寸为纳米级的单相GdH2的颗粒。以上三种纳米颗粒在5K温区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磁熵变,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低温磁制冷纳米材料,且该纳米材料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并直接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173723A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申请号:CN201310065805.X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种材料由纳米级Fe@C,Fe3C@C纳米胶囊与碳纳米管相互交织连接构成,是利用等离子体电弧放电技术,在工作气体下原位制备得到的,其中:采用石墨电极为阴极,纯铁为阳极靶材,阴极与阳极之间保持2-30mm的距离;电弧放电的电流为10~400A,电压为8~40V;工作气体为氩气、氢气和能提供碳元素的物质。由于碳纳米管在制备过程中原位的生长于Fe@C与Fe3C@C纳米胶囊表面,将Fe@C纳米胶囊与Fe3C@C纳米胶囊连接起来,以自组装的方式相互交织在一起,最终形成具有宏观尺度的颗粒膜与纤维。所得颗粒膜与复合纤维在整个2-18GHz频段内,具有非常大的介电常数与损耗因子,这使该材料成为一种新型的对2-18GHz频段电磁波吸收的纳米吸波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