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50389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910352344.1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铁氮化物纳米棒材料的方法,采用化学液相法制备,所述碳包裹Fe16N2纳米棒材料,其外壳层为碳,内核组成为Fe16N2纳米棒。该方法制备可以用于合成具有磁性的、直径为20‑30纳米、长度为0.5‑3微米的碳包裹的Fe16N2纳米棒。碳包裹Fe16N2纳米棒具备的优异磁性,利用表面效应、催化、光学或磁学等特殊性质,在结合生物分子独特的生物功能下,能够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永磁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083237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611046060.2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四方晶体结构的铁硒(β‑FeSe)超导体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可溶解的铁和硒的前驱体为原材料,与适量具有还原性的有机溶剂、氢氧化钠以及表面活性剂在反应釜中混合。在无氧环境下密封后,混合物被加热到反应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可以获得具有超导电性的β‑FeSe超导纳米片。该方法工艺简单、制备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原料无毒无害,能够合成厚度为10‑200纳米,边长为500纳米至十几微米的四方晶体结构β‑FeSe片状超导材料,可用于制备纳米尺度超导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461557A
公开(公告)日:2019-03-12
申请号:CN201710797132.5
申请日:2017-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室温铁磁性的有序无机-有机杂化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化学液相法制备,所述无机-有机杂化纳米材料具有二维纳米片或纳米颗粒状微观结构,其无机结构单元为具有四方晶体结构的β-Fe3-xMxSe4-yQy,其中M=Cr,Co;Q=S,Te;0≤x
-
公开(公告)号:CN108083237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611046060.2
申请日:2016-1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B19/007 , C01P2002/01 , C01P2002/20 , C01P2002/72 , C01P2002/80 , C01P2004/03 , C01P2004/62 , C01P2004/64 , C01P2006/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四方晶体结构的铁硒(β-FeSe)超导体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可溶解的铁和硒的前驱体为原材料,与适量具有还原性的有机溶剂、氢氧化钠以及表面活性剂在反应釜中混合。在无氧环境下密封后,混合物被加热到反应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可以获得具有超导电性的β-FeSe超导纳米片。该方法工艺简单、制备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原料无毒无害,能够合成厚度为10-200纳米,边长为500纳米至十几微米的四方晶体结构β-FeSe片状超导材料,可用于制备纳米尺度超导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425054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310261578.8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介电/铁磁复合材料吸收微波的方法,以解决单一种类吸波材料吸收频段窄的不足。所述复合材料以镍酸镧粉末为介电组分,碳包铁钴为铁磁组分。该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频带宽的优点。在电磁屏蔽、光电材料、电流变体、功能涂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55992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497223.9
申请日:2013-10-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具有双壳层微观结构的纳米颗粒复合吸波材料,以解决目前吸波材料吸收频段窄的不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物微波吸收材料具有双壳层微观结构,外部壳层由介电氧化物组成,内部壳层为碳,内核由铁磁性材料组成。其优点是能够通过介电氧化物壳-碳壳-磁性金属颗粒核的结构变化产生平缓的阻抗渐变,使电磁波最大限度入射到材料内部,降低电磁波反射;同时发挥这类复合材料拥有的电阻损耗、介电损耗、磁损耗特性,以及双壳层微观结构中丰富的界面极化,使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迅速衰减掉。该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频带宽的优点。在电磁屏蔽、电流变体、功能涂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250541A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申请号:CN201310261578.8
申请日:2013-06-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介电/铁磁复合材料吸收微波的方法,以解决单一种类吸波材料吸收频段窄的不足。所述复合材料以镍酸镧粉末为介电组分,碳包铁钴为铁磁组分。该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频带宽的优点。在电磁屏蔽、光电材料、电流变体、功能涂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447054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504282.0
申请日:2010-10-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用纯金属钽(Ta)做阳极,石墨(C)做阴极在氩气和酒精中,用电弧放电法制备碳包裹碳化钽(TaC)的纳米胶囊.将纳米胶囊压成0.1mm厚、1mm宽、约5mm长的长条块.将长条块固定在同样大小的绝缘板上.用银胶将输入电流电极,和输出电压电极固定在上面,旁边附热电偶,即成为一个微型低温超低频信号元件。如图29所示:元件的宽度为1mm;1和2为直流电流输入端;3是TaC的纳米胶囊压成0.1mm厚、1mm宽、约5mm长的长条块;4是绝缘板;5和6是超低频电压信号输出端;7和8是超低频温度信号输出端;9是热电偶。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725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710158236.8
申请日:2007-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新型磁靶向基因传递系统及其制备,该磁靶向基因传递系统是磁性铁氧化物与树状聚酰胺双纳米材料,以整代树状聚酰胺为球壳状外部骨架,内部为磁性铁氧化物,其中整代树状聚酰胺的质量分数5%~15%,通过化学偶联的方法实现两者的复合,树状聚酰胺的刚性骨架有效阻止了磁性纳米粒子的聚集,进而提高了载体复合物体内循环的稳定性;另外,聚酰胺分子仅表面氨基与DNA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其分子内部仲氨基团可以中和内含体的酸性,从而促进内含体的塌陷,使DNA从内含体中释放出来,进而提高DNA在体内细胞中的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361059A
公开(公告)日:2002-07-31
申请号:CN00136034.5
申请日:2000-12-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氯化方硼酸铁方法。步骤:①按10∶3~9分别取纯度99.99%~96.00%三氯化铁和硼酸,溶50~200ml去离子水中,再将两种溶液混合;②将溶液加热80~150℃,至呈现有绝大部分的粉状物;③冷却,取出粉状物研磨;④将研磨粉末放入坩埚里,在氢气环境下加热至700~900℃,还原,保温20~60分钟,得粗产物α-Fe和氯化方硼酸铁混合物;⑤将粗产物用5~10%稀盐酸溶解5~20分钟,分离,再用去离子水洗涤1~5次,晾干,制成。它纯度高、制备简便、可大规模生产、合成氯化方硼酸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