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1527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84611.6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河北宏润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弯刀的热推弯成形方法。该成形方法包括a.选取截面为矩形、宽厚比为7~10的长条形的钢板;b.在推制机上安装与钢板截面尺寸相匹配的冷却水环和感应线圈;c.将钢板穿过冷却水环和感应线圈,一端固定在推制机的液压推进系统的推台上,另一端固定在推制机的直板卡箍上,直板卡箍连接角度半径调节杆;d.感应线圈加热钢板局部,待钢板局部温度达到可弯曲温度时,推制机的液压推进系统缓慢向前推进钢板,直板卡箍绕角度半径调节杆转动,钢板在感应线圈位置处连续弯曲,成形后得到扁平半圆环形的弯刀。该成形方法弯刀成形平稳,速度快,精度高,力学性能好,所需的毛坯吨位小,技术和经济优势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515276B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0384611.6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河北宏润核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洞弯刀的热推弯成形方法。该成形方法包括a.选取截面为矩形、宽厚比为7~10的长条形的钢板;b.在推制机上安装与钢板截面尺寸相匹配的冷却水环和感应线圈;c.将钢板穿过冷却水环和感应线圈,一端固定在推制机的液压推进系统的推台上,另一端固定在推制机的直板卡箍上,直板卡箍连接角度半径调节杆;d.感应线圈加热钢板局部,待钢板局部温度达到可弯曲温度时,推制机的液压推进系统缓慢向前推进钢板,直板卡箍绕角度半径调节杆转动,钢板在感应线圈位置处连续弯曲,成形后得到扁平半圆环形的弯刀。该成形方法弯刀成形平稳,速度快,精度高,力学性能好,所需的毛坯吨位小,技术和经济优势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5567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05045.4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结构材料韧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超细亚结构的超高强高韧马氏体时效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屈服强度大于2000MPa的马氏体时效钢,制备的棒料经过4次或4次以上循环淬火处理后,再在480‑520℃下进行3‑5h的时效处理,可在不降低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同时,将该类马氏体时效钢的冲击韧性(AKv2)提升至20J以上。本发明所涉及的马氏体时效钢为超高屈服强度、同时具有良好的韧性的超高强高韧马氏体时效钢,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诸多重要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8042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717046.4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58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54 , C22C38/06 , C21D6/02 , C21D6/00 , C22C33/04 , B82Y30/00 , B82Y40/00 , B21J5/00 , G21B1/11 , H01B12/06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奥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超导线圈铠甲,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奥氏体钢的化学成分包括:C:大于0、小于等于0.02wt%;Mn:3.5~8.0wt%;Si:0~1wt%;Ni:10~15wt%;Cr:19~25wt%;Mo:1~3wt%;V:0.1wt%~0.3wt%;Nb:0.01~0.1wt%;N:大于0.25wt%、小于0.45wt%;B:10~65ppm;Al:小于0.03wt%;Ti:小于0.001wt%;余量为Fe。本发明主要用于提供一种经过超导成相时效热处理后仍具有高强高韧性能的耐时效奥氏体钢,以满足超导线圈铠甲材料的强韧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80425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310715746.X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3/06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58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46 , C22C38/54 , C21C7/00 , C21C7/10 , C21D6/02 , C21C5/00 , C21D6/00 , C21D8/10 , H01F6/06 , B21C37/06 , B21C37/30 , G21B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缩径处理的不锈钢及其生产工艺和超导线圈铠甲管材,属于不锈钢技术领域。该不锈钢制备为:在真空熔炼炉中加入熔炼原料后抽真空处理;升温至材料熔清后充入氮气至0.02~0.1MPa并保持;加入含锰材料;待含锰材料熔化后加入Cr2N;待Cr2N熔化且钢液液面无气泡后加入含硼材料;熔化后浇铸即得到不锈钢。本发明限定0.01%≤Nb≤0.08%,并添加微量B。Nb主要与N形成MX相,能够产生一定沉淀强化效果,但同时也会影响产品的低温塑韧性;而B元素会抑制时效后晶界敏化。本发明为了保证不锈钢强度,对管材进行缩径冷加工处理,并控制Nb元素含量与缩径冷加工工艺,以获得时效后优良的强塑性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0585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502272.6
申请日:2022-05-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特种钢材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升高Co‑Ni二次硬化钢强韧性的热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后的钢锭锻造成形后进行奥氏体化处理,经油淬后在超低温试验箱中进行冷却速率受控冷处理,并在其中回温至室温,最终进行回火处理。本发明通过对冷处理过程参数的调控,并合理设计回火温度和时间,协同促进了高Co‑Ni二次硬化钢中有益强韧化多级单元组织的形成,获得了具有高密度合金碳化物增强的细化回火马氏体显微组织,从而提升了钢材的室温强度—冲击韧性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1118258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065551.1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生产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纳米析出强化型00Cr12Ni10Mo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低温冲击韧性的热处理方法,满足用户对不同规格锻造材料力学性能的技术需求。按重量百分比计,马氏体时效不锈钢为包含有下述组分的固溶时效处理棒材:C≤0.03%、Si≤0.03%、Mn≤0.15%、Ni 9.4~10.3%、Cr 11.5~12.5%、Mo 0.6~0.8%、Ti 0.18~0.21%、Al≤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热处理方法包括按顺序设置的双固溶热处理和时效热处理,其中双固溶热处理包括预固溶处理、常规固溶处理和水淬处理工序三个步骤。采用本发明热处理方法能够在保证强度等级的前提下,显著提升材料的低温冲击韧性,从而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
公开(公告)号:CN116752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15747.4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58 , C22C38/04 , C22C38/02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46 , C22C38/60 , C21D6/00 , C21D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奥氏体结构钢及其制备工艺,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该奥氏体钢中的Nb和N元素含量应满足:Lg([N][Nb])<‑1.5以及‑1.5<Lg([N][V])<‑0.8;奥氏体结构钢中的析出物主要是氮化物,所述氮化物的尺寸大小<200nm;且不存在大尺寸一次MX相析出物。本发明通过钢成分及工艺控制,使得该奥氏体结构钢固溶阶段弥散氮化物的析出尺寸及分布更加合理化,提高其沉淀强化效果,进而提高了该奥氏体结构钢的低温强度,同时减少凝固阶段一次MX相的生成,保证了其在超低温环境使用时的韧塑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7877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0269298.6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1D1/773 , C21D1/18 , C21D1/78 , C21D6/00 , C21D9/00 , C22C38/08 , C22C38/10 , C22C38/12 , C22C38/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升2.3GPa级纳米析出强化型18Ni(350)马氏体时效钢室温冲击韧性的热处理方法,满足用户对不同规格锻造材料力学性能的技术需求。热处理方法包括按顺序设置的固溶热处理、循环相变热处理和时效热处理,其中:循环相变热处理包括快速升温、短时保温和水淬处理工序三个步骤,并重复循环两次以上,使得合金元素完全固溶于铁基体中,并增加基体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采用本发明热处理方法能够在保证2.3GPa强度等级的前提下,显著提升材料的室温冲击韧性,从而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