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叶片精锻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8355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86419.8

    申请日:2021-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叶片精锻件结构及制备方法,通过在顺势延伸段的背面设置加强筋,以加强筋作为顺势延伸段的支撑,利用加强筋提高靠近进排气边区域的顺势延伸段强度,从而确保了叶尖顺势延伸段在光饰过程中的强度,加强筋的一端端面与叶尖截面所在平面间隔设置,防止加强筋对叶尖结构的影响,同时加强筋沿转子叶片精锻件本体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顺势延伸段长度,避免加强筋对叶尖截面进排气边缘产生干扰,降低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及热处理过程中残余应力释放等因素对叶尖部位的影响程度,保证了叶尖截面轮廓度、扭角和弯曲;通过设计加强筋,在光饰过程中对叶尖截面进排气边缘起到保护作用,消除了变形,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一种镦头复合模具及镦头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73112B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1910100051.4

    申请日:2019-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镦头复合模具及镦头件的制造方法,镦头复合模具包括顶杆和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下模、垫块和导向块,其中上模中设置有上模型腔,下模中设置有下模型腔与成型孔;垫块和导向块中分别开设有顶出孔和导向孔,成型孔、导向孔和顶出孔同轴设置;上模固定在上模座中,下模、垫块、导向块安装在下模座的工作孔内;顶杆上部位于导向块中的导向孔中;下模座下部设置有用于顶起或下拉顶杆的顶出转接座。上模和下模分体设计,较原设计镦头件的形状更容易出模、充满、反向毛刺小、型腔内拉伤缺陷容易消除。该发明解决了镦头件头部结构复杂成形问题,改善了顶出过程杆部弯曲问题。通过采用封闭式设计,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一种转子叶片精锻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83558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0286419.8

    申请日:2021-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叶片精锻件结构及制备方法,通过在顺势延伸段的背面设置加强筋,以加强筋作为顺势延伸段的支撑,利用加强筋提高靠近进排气边区域的顺势延伸段强度,从而确保了叶尖顺势延伸段在光饰过程中的强度,加强筋的一端端面与叶尖截面所在平面间隔设置,防止加强筋对叶尖结构的影响,同时加强筋沿转子叶片精锻件本体长度方向的尺寸小于顺势延伸段长度,避免加强筋对叶尖截面进排气边缘产生干扰,降低金属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及热处理过程中残余应力释放等因素对叶尖部位的影响程度,保证了叶尖截面轮廓度、扭角和弯曲;通过设计加强筋,在光饰过程中对叶尖截面进排气边缘起到保护作用,消除了变形,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一种大型叶片自动化锻造机器人端拾器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4175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36091.4

    申请日:2022-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叶片自动化锻造机器人端拾器及其使用方法,端拾器包括法兰架和执行器机架,两者相连接;法兰架中设置有气缸,气缸活塞端部设置气缸连接杆;气缸连接杆通过滑块连接轴分别连接下连杆和第一轴,滑块连接轴两端的第一滑动件带动其连接端同步做水平往复运动,第一轴连接后夹钳座;下连杆的输出端与转杆的一端连接,转杆的另一端依次连接上连杆的输入端和第二轴,第二轴连接前夹钳座,上连杆与第二轴通过滑块连接轴连接,滑块连接轴两端的第二滑动件带动其连接端同步做水平往复运动。通过控制气缸活塞的运动,带动执行器机架内部的机械结构来完成夹钳的打开与闭合,在锻造过程中对形状复杂且重量偏大的坯料有效的进行夹持和放置。

    一种镦头复合模具及镦头件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7311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00051.4

    申请日:2019-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镦头复合模具及镦头件的制造方法,镦头复合模具包括顶杆和自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下模、垫块和导向块,其中上模中设置有上模型腔,下模中设置有下模型腔与成型孔;垫块和导向块中分别开设有顶出孔和导向孔,成型孔、导向孔和顶出孔同轴设置;上模固定在上模座中,下模、垫块、导向块安装在下模座的工作孔内;顶杆上部位于导向块中的导向孔中;下模座下部设置有用于顶起或下拉顶杆的顶出转接座。上模和下模分体设计,较原设计镦头件的形状更容易出模、充满、反向毛刺小、型腔内拉伤缺陷容易消除。该发明解决了镦头件头部结构复杂成形问题,改善了顶出过程杆部弯曲问题。通过采用封闭式设计,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