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54086B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610885536.5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飞行器上的多功能结构电池,涉及飞行器上的舱体结构与电池设备领域;多功能结构电池包括:工字梁、工字梁盖板、控制电池、功率电池、电连接器、螺钉;本发明采用飞行器的承载结构梁与供电电池的集成一体化布局方案,将电池组、电缆、减震部件、电连接器植入到飞行器承载结构中,有效减少了电池壳体、电池安装支架、电池间连接电缆等寄生零部件,实现供电系统与结构系统的减重,并有效减少安装空间和装配工作量;同时在控制电池和功率电池中的锂离子单体电池组安装方式中采用了“Z”型层叠设计,实现了电池组在异型小空间内的有效植入,串并联全部采用交流焊接,无锡焊点,简化了焊接工艺,提高了电池组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654086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85536.5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B64G1/42 , H01M2/206 , H01M2220/20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飞行器上的多功能结构电池,涉及飞行器上的舱体结构与电池设备领域;多功能结构电池包括:工字梁、工字梁盖板、控制电池、功率电池、电连接器、螺钉;本发明采用飞行器的承载结构梁与供电电池的集成一体化布局方案,将电池组、电缆、减震部件、电连接器植入到飞行器承载结构中,有效减少了电池壳体、电池安装支架、电池间连接电缆等寄生零部件,实现供电系统与结构系统的减重,并有效减少安装空间和装配工作量;同时在控制电池和功率电池中的锂离子单体电池组安装方式中采用了“Z”型层叠设计,实现了电池组在异型小空间内的有效植入,串并联全部采用交流焊接,无锡焊点,简化了焊接工艺,提高了电池组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28990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55734.4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50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泛函优化的高超声速尖锥外形热流密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高超声速测热风洞,对飞行器的n个不同缩比的尖锥模型进行地面测热试验;分别获取n个不同缩比模型在高超声速测热风洞中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律获得热流密度试验值Qwi,其中1≤i≤n;调整高超声速测热风洞的风洞试验参数,获得第一组热流密度试验值Qwij,j为风洞试验次数;获得第一组飞行器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律;共获得k组飞行器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律Qwk;应用泛函优化算法,引入风洞品质变量a和标模参量b,对Qwk进行迭代计算,求取最优的空间变换,获得尖锥热流密度模型Qw。本发明避免了现有技术建模方法的片面性,降低了人为经验因素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9324322A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11291106.6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被动相控阵天线的测向与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环形被动相控阵的天线结构,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提升了对辐射源探测距离与测角精度;针对实际被动雷达处理系统中接收的多周期雷达信号,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思想,采用变尺度滑窗短时傅里叶变换FrFT方法完成信号周期特征信息的提取,最终完成辐射源识别,解决了传统方法数据量大、运算负荷严重,且信号的时域周期信息易淹没在变换域的谱线分布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2432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1811291106.6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被动相控阵天线的测向与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基于环形被动相控阵的天线结构,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方法,提升了对辐射源探测距离与测角精度;针对实际被动雷达处理系统中接收的多周期雷达信号,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思想,采用变尺度滑窗短时傅里叶变换FrFT方法完成信号周期特征信息的提取,最终完成辐射源识别,解决了传统方法数据量大、运算负荷严重,且信号的时域周期信息易淹没在变换域的谱线分布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528990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610955734.4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9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泛函优化的高超声速尖锥外形热流密度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高超声速测热风洞,对飞行器的n个不同缩比的尖锥模型进行地面测热试验;分别获取n个不同缩比模型在高超声速测热风洞中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律获得热流密度试验值Qwi,其中1≤i≤n;调整高超声速测热风洞的风洞试验参数,获得第一组热流密度试验值Qwij,j为风洞试验次数;获得第一组飞行器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律;共获得k组飞行器的热流密度分布规律Qwk;应用泛函优化算法,引入风洞品质变量a和标模参量b,对Qwk进行迭代计算,求取最优的空间变换,获得尖锥热流密度模型Qw。本发明避免了现有技术建模方法的片面性,降低了人为经验因素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3592100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24914.3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栅格翼风洞试验模型缩比方法,本发明采用合并相邻单元格,拉伸栅格翼弦长并增大栅格壁厚及边框厚度的方法,保证模型缩比后零攻角升力面积及迎风阻力面积保持不变,弦长拉长倍数及格壁增厚倍数与单元格合并数量呈正比,利用本发明设计的模型加工难度大大降低,缩短了加工周期,风洞试验过程中,在超声速气流作用下,栅格翼模型未出现折断或损坏,经过风洞试验验证,真实还原了设计方案的气动特性,适用于因栅格翼缩比后尺寸过小的风洞试验模型设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