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379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44145.8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431 , G06N3/044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一维CNN的电磁耦合响应波形预测方法,分析并采样构建线缆电磁辐射响应预测数据集,并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构建CNN‑LSTM模型,其中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 1d编码信号的序列信息,并提取信号的局部特征,随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学习信号的时序关系,最后全连接层进行预测输出;利用训练集对模型进行训练,用验证集对训练后的模型进行验证;将模型预测的波形与全波仿真得到的波形进行比较,获得线缆电磁辐射响应预测模型;将测试集输入到训练好的线缆电磁辐射响应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对模型参数进行进一步调整。本发明能更实际地反映电磁辐照下线束响应波形的快速预测,节省计算时间,便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68826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01658.X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30/15 , G06F30/27 , G06F111/04
Abstract: 一种基于优化的飞行器总体模型框架设计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战技指标模块、优化算法模块、单元管理模块、接口管理模块、效能模块、优化定义模块和架构管理模块。本发明通过导入飞行器模型框架,解析框架中的各单元及其接口关系并作为优化变量,再以战技指标和效能作为优化目标,采用优化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得到优化后的飞行器模型框架,填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升飞行器总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007667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711155425.X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赵玲 , 曹宇清 , 张昕 , 邹样辉 , 田宁 , 张凯 , 曹知红 , 姜一通 , 岳晖 , 张利嵩 , 那伟 , 杨驰 , 夏吝时 , 肖泽娟 , 李文浩 , 李红亮 , 宋文潇 , 徐秀明 , 鲁宇 , 朱广生 , 李建林 , 孟刚 , 周岩 , 水涌涛 , 张喦 , 陈卫国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燃气风洞马赫数测量装置及方法,该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机构、支撑机构和供水机构,测量机构包括水冷测量模型和摄像组件。通过拍摄水冷测量模型绕流图像,获得模型头部激波角,计算得到风洞马赫数数据。其中水冷测量模型为尖楔外形,由外壁与内芯组成,外楔壁为薄壁外壳,用于承受外部气流载荷,内芯设有水冷槽道,对模型头部和楔面进行冷却,保护测量模型在测量时不受损坏;供水机构为模型提供高压冷却水;支撑机构内部设计有供水槽道,同时具备支撑和供水功能。本发明通过测量模型设计及供水流量控制,实现测量模型在燃气风洞下的高温热防护及模型头部激波角的稳定测量,提高了高温燃气风洞马赫数测量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534981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10124801.7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姜一通 , 田宁 , 邹样辉 , 张凯 , 赵玲 , 曹知红 , 岳晖 , 张利嵩 , 那伟 , 杨驰 , 夏吝时 , 李文浩 , 李红亮 , 宋文潇 , 徐秀明 , 张昕 , 曹宇清 , 鲁宇 , 朱广生 , 李建林 , 孟刚 , 周岩 , 水涌涛 , 张岩 , 陈卫国 , 黄凯 , 王树信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风洞用收集口喷水降温装置,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所述高温一般指来流总温不低于3000K。本发明旨在保护长时间运行的高温风洞扩压器前段,属国内首次在高温风洞扩压器入口处设计增加超高温大温差喷水降温装置。该装置贴近收集口,能够在总温3600K的极端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具备使高温气流外缘气体快速降温的能力,可有效保护扩压器前段壁面。该收集口喷水降温装置的研制,使风洞高温、长时间的稳定运成为可能,为高温风洞壁面防护及尾气处理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对从喷管喷出的高温气流进行喷水的方式,达到使气流外缘降温的效果,从而解决了高温风洞扩压器前段壁面热防护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96626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1155311.5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曹知红 , 田宁 , 邹样辉 , 齐斌 , 赵玲 , 岳晖 , 张凯 , 张利嵩 , 那伟 , 杨驰 , 李彦良 , 夏吝时 , 姜一通 , 李文浩 , 肖泽娟 , 张昕 , 曹宇清 , 鲁宇 , 朱广生 , 李建林 , 孟刚 , 周岩 , 水涌涛 , 张岩 , 陈卫国 , 黄凯
IPC: G01M9/02
Abstract: 一种带有滑动热补偿功能的高温真空风洞试验舱和扩压器整体结构及滑动热补偿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温风洞扩压器的热补偿方案,解决大型燃气流风洞试验舱在长时间、高温、大热流恶劣热环境下的热补偿难题。采用扩压器中段固定支撑、两端滑动的结构设计,合理分配热胀量。根据热环境的不同,在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热补偿方式。上游:通过增加锥形套增加舱体和扩压器之间接触面积,采用多道密封解除被烧毁和密封失效的风险,同时扩压器上游端(即收集口)为自由端,因而实现了滑动热补偿。下游:采用喷水降温装置将燃气温度降低之后采用膨胀节热补偿方法,实现了滑动热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0779239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0879526.5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夏吝时 , 杨凯威 , 田宁 , 邹样辉 , 齐斌 , 赵玲 , 张凯 , 李红亮 , 岳晖 , 张利嵩 , 那伟 , 杨驰 , 曹知红 , 李彦良 , 张昕 , 曹宇清 , 姜一通 , 李文浩 , 鲁宇 , 朱广生 , 李建林 , 孟刚 , 周岩 , 水涌涛 , 张嵒 , 陈卫国 , 黄凯 , 王树信
IPC: B64F5/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控制舵尖化前缘主动式热疏导试验系统及方法,尤其是针对钠钾合金工质的飞行器控制舵尖化前缘主动式热疏导试验系统及方法,属于飞行器控制舵的热防护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加热器、温度测量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风冷降温设备和电源。利用该飞行器控制舵尖化前缘主动式热疏导试验系统及方法成功开展了基于钠钾合金工质的飞行器控制舵尖化前缘主动式热疏导性能考核试验,解决了特殊气动外形产品的长时间高温、高热流持续稳定加载问题。该系统和方法可推广至各类工质、各种外形的主动式热疏导产品性能考核试验,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41917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0151452.9
申请日:2016-03-16
Applicant: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高莹莹 , 邹样辉 , 田宁 , 齐斌 , 岳晖 , 赵玲 , 刘召军 , 张利嵩 , 那伟 , 杨驰 , 夏吝时 , 张凯 , 张昕 , 曹宇清 , 曹知红 , 李彦良 , 姜一通
IPC: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声速流场总压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总压测量装置包括总压管,冷水加压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总压管包括第一空腔以及环绕在第一空腔外部的水冷夹层;所述第一空腔为测压孔,顶端为气流入口,尾端为气流出口;所述水冷夹层的侧壁环绕第一空腔的侧壁,形成第二空腔,并裸露出气流入口和气流出口;水冷夹层的前端面连接侧壁的顶端,水冷夹层的后端具有注水开口,水冷夹层前端面和侧壁前端分别具有均布的小孔,小孔的直径不大于0.5mm。本发明的总压测量装置与常规总压测量相比,降低了总压管的尺寸,更能够适用于高温条件下超声速流场的总压的测试,可以承受长时间气动加热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966262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155311.5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曹知红 , 田宁 , 邹样辉 , 齐斌 , 赵玲 , 岳晖 , 张凯 , 张利嵩 , 那伟 , 杨驰 , 李彦良 , 夏吝时 , 姜一通 , 李文浩 , 肖泽娟 , 张昕 , 曹宇清 , 鲁宇 , 朱广生 , 李建林 , 孟刚 , 周岩 , 水涌涛 , 张岩 , 陈卫国 , 黄凯
IPC: G01M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02
Abstract: 一种带有滑动热补偿功能的高温真空风洞试验舱和扩压器整体结构及滑动热补偿方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温风洞扩压器的热补偿方案,解决大型燃气流风洞试验舱在长时间、高温、大热流恶劣热环境下的热补偿难题。采用扩压器中段固定支撑、两端滑动的结构设计,合理分配热胀量。根据热环境的不同,在不同的位置采用不同的热补偿方式。上游:通过增加锥形套增加舱体和扩压器之间接触面积,采用多道密封解除被烧毁和密封失效的风险,同时扩压器上游端(即收集口)为自由端,因而实现了滑动热补偿。下游:采用喷水降温装置将燃气温度降低之后采用膨胀节热补偿方法,实现了滑动热补偿。
-
公开(公告)号:CN105277342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410264312.3
申请日:2014-06-13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结构静力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量级轴压、捆绑联合载荷实现装置。其中组合试验件、承载钢框、试验平台从上到下依次螺栓连接,试验平台固定在地面上;机架上方发动机安装处连接加载过渡工装,加载过渡工装上方连接加载梁,在加载梁两端长孔处连接两根拉杆,拉杆穿过一级发动机机架后再连接一加载梁,加载梁下方连接载荷施加装置,载荷施加装置向下依次螺栓连接固定方板、固定环,先将固定环与试验平台通过T型槽联好,再将固定方板、固定环和试验平台T型槽用多个螺栓三传一连接,在固定环已制好的承力点上方方板的相应位置打一通孔,将固定环和固定方板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5758214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177999.6
申请日:2016-03-25
Applicant: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超高温大温差喷水降温装置,涉及飞行器地面防隔热领域;包括燃气入口、第一布水管层、第二布水管层、耐高温筒体和燃气出口;其中燃气入口和燃气出口分别位于耐高温筒体的两端;第一布水层设置在距离燃气入口较近处,第二布水管层设置在距离燃气入口较远处,在国内首次设计了超高温大温差喷水降温装置。该装置能够在温度3600K的极端环境下长时间工作,具备将流量高达每小时38万立方米的高温燃气在40毫秒内降温至700K的能力。超高温大温差喷水降温装置的研制,使建设大规模燃气流试验装置成为可能,为新型航天飞行器的研制提供有效的试验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