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5139709U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023201691.1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宁波国昊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器的催化剂支撑结构,设于反应器的壳体内,包括外约束筒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外约束筒组件内的内筒,所述外约束筒组件包括多个长条状的第一弧形板,各第一弧形板竖向设置且支撑在上述壳体的内壁上,并沿圆周方向依次布置而围设形成大致的筒状结构,各第一弧形板与壳体之间形成供反应气通过的间隙通道,所述第一弧形板上设有第一气孔,内筒上开设有第二气孔,由各第一弧形板围成的筒状结构与内筒之间形成用于填充催化剂的填充空间。该催化剂支撑结构方便拆装,且能使第一弧形板的壁厚可大大降低,可实现小孔径成型,避免了多层丝网的使用,简化安装工艺、降低了设备投资,并提高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7143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48859.5
申请日:2013-02-07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耐硫变换工艺的轴径向反应器结构,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气流入口,壳体的底部设有气流出口;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结构还包括第一气体分布器、用于对气流进行二次再分布后进入催化剂床层的第二气体分布器,第二气体分布器的外筒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间隔有间隙,和设置在第二气体分布器内的气体收集器;第二气体分布器的封盖与第一气体分布器的罩网之间间隔有间隙;第二气体分布器的上方还设有格栅,所述格栅和所述罩网之间填充有由耐火球构成的第二隔热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所提供的反应器具有壳体壁温低、压降低、设备直径小、催化剂死区小、反应器空间利用率高、设备材质要求低、设备重量轻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963944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110260558.X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变换冷凝液汽提塔,包括塔体,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汽提气出口,塔体的底部设有供变换汽提冷凝液排出的液体出口,塔体侧壁的下部设有低压蒸汽进口,塔体侧壁的中上部设有供冷凝液进入塔体的冷凝液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液进口有多个,并且这些冷凝液进口并排间隔设置;同时,所述塔体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供氨蒸汽排出的第二汽提气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科学合理的利用不同变换冷凝液的温位和能量梯度,节省了用于汽提的低压蒸汽用量,减少了后系统用于冷凝汽提气的循环冷却水用量,并省掉了现有技术中后序程序必须设置的余热回收装置。同时避免二氧化碳和氨在冷凝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有效解决铵盐结晶堵塞问题,延长变换装置稳定运行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963944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10260558.X
申请日:2011-08-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变换冷凝液汽提塔,包括塔体,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汽提气出口,塔体的底部设有供变换汽提冷凝液排出的液体出口,塔体侧壁的下部设有低压蒸汽进口,塔体侧壁的中上部设有供冷凝液进入塔体的冷凝液进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液进口有多个,并且这些冷凝液进口并排间隔设置;同时,所述塔体侧壁的中部还设有供氨蒸汽排出的第二汽提气出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科学合理的利用不同变换冷凝液的温位和能量梯度,节省了用于汽提的低压蒸汽用量,减少了后系统用于冷凝汽提气的循环冷却水用量,并省掉了现有技术中后序程序必须设置的余热回收装置。同时避免二氧化碳和氨在冷凝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可能性,有效解决铵盐结晶堵塞问题,延长变换装置稳定运行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2886229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377926.3
申请日:2012-10-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全径向等温变换炉,其包括炉体、换热管束、气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部第一段炉体和下部第二段炉体,所述第二段炉体内设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管板和下管板,上管板的上方设有上封头,所述下管板的下方设有下封头,所述的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的气体分布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CO全径向等温变换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水气比CO变换工艺流程长、反应级数多、系统压降大、设备投资高、变换炉容易超温、催化剂寿命短等一系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664804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054719.2
申请日:2016-01-27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德艾柯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IPC: B01J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8/0214 , B01J8/008 , B01J8/0278 , B01J8/0285 , B01J2208/00115 , B01J2208/007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轴径向等温反应器,包括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的壳体,套设在壳体内的第一筒体,套设在第一筒体内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与壳体之间具有气流通道;第一筒体设置在内支撑件上并位于第一隔热层和第二隔热层之间,第一筒体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连通气流通道和第一筒体内腔的进气孔;第二筒体的侧壁上间隔设有多个集气孔,第二筒体的上端口封闭,下端口连通所述气体出口;其特征在于反应区内还设有至少一个冷却单元,冷却单元的入口连接冷媒输入管道,冷却单元的出口连接输出管道。本发明能及时移除反应热,有效控制反应区温度,使得反应向着正方向进行,同时轴径向进料能够有效避免压降,反应区的悬空设置解决了热膨胀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071431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048859.5
申请日:2013-02-07
Applicant: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于耐硫变换工艺的轴径向反应器结构,包括壳体,壳体的顶部设有气流入口,壳体的底部设有气流出口;其特征在于该反应器结构还包括第一气体分布器、用于对气流进行二次再分布后进入催化剂床层的第二气体分布器,第二气体分布器的外筒体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间隔有间隙,和设置在第二气体分布器内的气体收集器;第二气体分布器的封盖与第一气体分布器的罩网之间间隔有间隙;第二气体分布器的上方还设有格栅,所述格栅和所述罩网之间填充有由耐火球构成的第二隔热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所提供的反应器具有壳体壁温低、压降低、设备直径小、催化剂死区小、反应器空间利用率高、设备材质要求低、设备重量轻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886229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10377926.3
申请日:2012-10-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全径向等温变换炉,其包括炉体、换热管束、气体收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部第一段炉体和下部第二段炉体,所述第二段炉体内设有气体分布器,气体分布器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上管板和下管板,上管板的上方设有上封头,所述下管板的下方设有下封头,所述的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的气体分布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CO全径向等温变换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水气比CO变换工艺流程长、反应级数多、系统压降大、设备投资高、变换炉容易超温、催化剂寿命短等一系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698659B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10086461.6
申请日:2012-03-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甲醇合成反应器结构,包括筒体、上封头和下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腔内还设有与所述筒体内壁间隔有间隙的进水箱和出水箱;进水管穿过进水箱的底面连通进水箱的内腔,出水管穿过所述出水箱的顶面连通出水箱的内腔;所述进水箱的顶面和所述出水箱的底面上对应于各所述换热管设有多个管孔;各所述换热管呈直线型结构,并且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插设在对应的出水箱和进水箱上的管孔内从而连通所述的出水箱和所述的进水箱。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将进、出水装置设置为箱体结构,并且其与换热管相连接的端面表面采用平板结构,换热管端部不需要弯制即可方便地焊接到环形管板上,降低了反应器的制作加工难度;加工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585949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210024506.7
申请日:2012-02-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 , 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10L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用合成气制代用天然气的工艺,其包括下述步骤:原料气经脱毒脱硫后换热并与来自第三甲烷化反应器的循环气混合后分为两股,其中第一股进入第一甲烷化反应器内进行甲烷化反应;第一股原料气在第一甲烷化反应器内反应后所得到的高温第一合成气全部依次送入蒸汽过热器和第一废热锅炉换热后,送入第二甲烷化反应器进行进一步的甲烷化反应得到第二合成气;所述的第二合成气换热后与第二股原料气混合一起送入第三甲烷化反应器;出第三甲烷化反应器的第三合成气经换热压缩后分为两股,其中一股作为循环气与所述的原料气混合,其余部分进入第四甲烷化反应器,使未反应的原料气合成为甲烷,得到可替代天然气的合成气。本发明具有反应温升容易控制、系统热量利用优化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