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1456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540479.2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进洞结构包括在隧道洞口设有的两排锚固桩,在每排锚固桩上均设有的托梁,以及在两个托梁之间连接有的盖体,且在盖体顶部回填有回填土石,锚固桩穿过洞口的表层软岩并嵌入下层基岩;施工方法包括施做锚固桩;待锚固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做托梁,待托梁施工完成后施做盖体;待盖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在盖体的顶部回填回填土石。本发明的锚固桩穿过表层软岩并嵌入下层基岩,可有效抵抗两侧边坡的滑移力,提高地层强度;在洞口施做盖体,有效解决了洞口边仰坡滑塌影响工作人员施工安全的问题;在盖体顶部根据软岩范围回填不同高度土石,对仰坡软岩形成反压,可有效保证仰坡和边坡的稳定性。

    防止高陡边坡桥墩偏移的混凝土支墩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98889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1710768830.2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防止高陡边坡桥墩偏移的混凝土支墩结构,以有效止防桥梁产生过大偏移,保证桥梁运营安全,降低经济损失风险,为高陡边坡桥梁运营安全加固防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包括构筑于沟谷两侧高陡边坡上的左侧桥墩和右侧桥墩,所述左侧桥墩、右侧桥墩之间沟谷中于地面线以下横向间隔设置左侧基础桩基,右侧基础桩基,左侧基础桩基、右侧基础桩基的下端嵌入基岩中,顶端则分别与左侧基础托板、右侧基础托板固结,于左侧基础托板、右侧基础托板上构筑其横向两侧嵌入山体中的混凝土构筑体。所述混凝土构筑体与左侧基础托板、右侧基础托板和左侧基础桩基、右侧基础桩基固结为一体形成混凝土支墩结构。

    防止高陡边坡桥墩偏移的混凝土支墩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988894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0768830.2

    申请日:2017-08-31

    Abstract: 防止高陡边坡桥墩偏移的混凝土支墩结构,以有效止防桥梁产生过大偏移,保证桥梁运营安全,降低经济损失风险,为高陡边坡桥梁运营安全加固防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包括构筑于沟谷两侧高陡边坡上的左侧桥墩和右侧桥墩,所述左侧桥墩、右侧桥墩之间沟谷中于地面线以下横向间隔设置左侧基础桩基,右侧基础桩基,左侧基础桩基、右侧基础桩基的下端嵌入基岩中,顶端则分别与左侧基础托板、右侧基础托板固结,于左侧基础托板、右侧基础托板上构筑其横向两侧嵌入山体中的混凝土构筑体。所述混凝土构筑体与左侧基础托板、右侧基础托板和左侧基础桩基、右侧基础桩基固结为一体形成混凝土支墩结构。

    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4145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1811540479.2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弱易滑地层的隧道进洞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进洞结构包括在隧道洞口设有的两排锚固桩,在每排锚固桩上均设有的托梁,以及在两个托梁之间连接有的盖体,且在盖体顶部回填有回填土石,锚固桩穿过洞口的表层软岩并嵌入下层基岩;施工方法包括施做锚固桩;待锚固桩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做托梁,待托梁施工完成后施做盖体;待盖体达到设计强度后,在盖体的顶部回填回填土石。本发明的锚固桩穿过表层软岩并嵌入下层基岩,可有效抵抗两侧边坡的滑移力,提高地层强度;在洞口施做盖体,有效解决了洞口边仰坡滑塌影响工作人员施工安全的问题;在盖体顶部根据软岩范围回填不同高度土石,对仰坡软岩形成反压,可有效保证仰坡和边坡的稳定性。

    破碎岩石隧道下穿陡坡高桥墩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52281A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710308900.6

    申请日:2017-0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00 E02D17/20 E21D11/00 E21D11/10

    Abstract: 破碎岩石隧道下穿陡坡高桥墩的施工方法,以有效控制隧道高桥墩段桥墩的沉降和偏移,加强破碎岩石隧道下穿高桥墩的安全可靠性。包括如下步骤:①于临近桥墩边坡施作地表锚索;②施作远离桥墩侧小导坑超前支护,开挖远离桥墩侧小导坑,并施作该侧导坑内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浇筑该侧矮边墙;③施作纵向第一段范围内超前支护;④施作纵向第一段范围内靠近桥墩侧小导坑超前支护,开靠近桥墩侧小导坑,并施作该侧导坑内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浇筑该侧矮边墙;⑤分上中下三台阶开挖中部核心土,上台阶开挖施作临时仰拱;⑥及时施作纵向第一段范围内拱部二次衬砌;⑦按照步骤③至步骤⑥顺序施作纵向第二段;⑧按照步骤③至步骤⑥顺序施作纵向第三段,完成隧道下穿高桥墩段施工。

    隧道涌水段带肋初期支护构造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8826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1810739338.7

    申请日:2018-07-06

    Abstract: 隧道涌水段带肋初期支护构造的施工方法,以有效引排初期支护结构背后的涌水,避免由涌水、突泥问题造成的环境风险、工期风险、抽水风险,保证初期支护结构安全和隧道施工安全。初期支护结构由标准设计段初期支护结构和扩挖段初期支护结构复合构成,扩挖段初期支护结构位于对隧道围岩拱墙部位进行扩挖形成的空间内,由纵向间隔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和填筑于相邻两钢筋混凝土圈梁之间的干砌片石构成,各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标准设计段初期支护结构固结为一体。排水系统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的内端位于干砌片石内,将标准设计段初期支护结构背后的涌水引排至左侧侧沟、右侧侧沟和中心水沟。

    隧道涌水段带肋初期支护构造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6882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39338.7

    申请日:2018-07-06

    Abstract: 隧道涌水段带肋初期支护构造及施工方法,以有效引排初期支护结构背后的涌水,避免由涌水、突泥问题造成的环境风险、工期风险、抽水风险,保证初期支护结构安全和隧道施工安全。初期支护结构由标准设计段初期支护结构和扩挖段初期支护结构复合构成,扩挖段初期支护结构位于对隧道围岩拱墙部位进行扩挖形成的空间内,由纵向间隔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和填筑于相邻两钢筋混凝土圈梁之间的干砌片石构成,各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标准设计段初期支护结构固结为一体。排水系统包括纵向间隔设置的横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的内端位于干砌片石内,将标准设计段初期支护结构背后的涌水引排至左侧侧沟、右侧侧沟和中心水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