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516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61863.1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遥感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点云的岩溶漏斗遥感识别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利用机载雷达,获取地形的点云数据,并且在对点云数据完成预处理后,利用K‑D树最邻近算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到点云的特征值比值,实现全域点云的特征值比值识别指标的获取;根据全域点云的特征值比值进行降维处理,得到岩溶漏斗的特征值比值栅格图;然后根据特征值比值的大小确定点云的方向性,进而进行岩溶漏斗的提取、滤波和识别,能够在大范围、高植被覆盖下的复杂地表上对岩溶漏斗进行自动识别,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效率,更强的岩溶漏斗识别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64873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311401484.6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8/2411 , G06F18/213 , G06F18/241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大变形快速判识方法及设备,能够通过训练好的SVM模型进行定性判识,应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和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判据的准确性和效率;再通过获取的变形数据初判和详判待判识岩体的变形可能性及变形等级,节约了大量人工工作量,提高了现场地质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27608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379096.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S13/90 , G06F30/27 , G06N3/04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测量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滑坡形变预测方法及设备,本发明通过InSAR反演结果获取数据源,再选取变形量最大的形变点位,采用能更加准确地描述信号特征的小波变换得到趋势项形变和周期项形变,再筛选出周期项形变中的最优动态因子组合,大大改善了滑坡形变预测的精度指标,同时,本发明通过GRU神经网络模型获取预测模型,有效地解决和改善了算法神经网络面对长序列数据时所遇到的梯度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5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94838.4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谢毅 , 冯涛 , 袁东 , 林之恒 , 张广泽 , 李杨 , 徐正宣 , 杨科 , 朱瑞扩 , 韩宝华 , 王哲威 , 伊小娟 , 赵思为 , 尹小康 , 张营旭 , 贺建军 , 张小林 , 柴春阳 , 孟少伟 , 于振江
IPC: G06F18/2415 , G06F17/16 , G06F17/10 , G06Q50/08 ,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高地应力岩爆或大变形易发等级确定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S1.选择评估因子;S2.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估因子的权重;S3.确定评估因子不同类别的分值范围;S4.将各评估因子的不同类别进行组合,将每次组合的类别对应的分值范围进行加和,得到不同组合下易发性预测值范围;S5.统计不同组合下形易发性预测值范围与易发性等级之间的关系,确定二者之间最优的对应关系,并计算不同的易发性等级在易发性预测值范围内的概率;S6.将计算的概率,按照概率等级标准,确定易发等级。解决了在隧道选线、勘察、设计和施工建设过程中未考虑岩爆或者大变形的影响,导致隧道的安全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61335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35071.8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18/243 , G01N23/223 , G06F18/214 , G06F18/21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的岩性智能判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的岩体岩性采集设备采集岩体岩性数据,并将数据导出;S2.对导出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加载;S3.对转换后的数据进行降维处理;S4.向最优岩体岩性判识模型输入岩体岩性数据,确定岩体类别,最优岩体岩性判识模型的确定过程为:根据步骤S1、S2、S3以及随机森林方法构建岩体岩性判识模型,并对构建的岩体岩性判识模型进行训练,保留判识效果最优的岩体岩性判识模型。解决了对岩性判识依赖于地质人员的现场工作,人工判断识别误差大、效率低下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6624137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376569.7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深部岩体随钻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钻杆在钻进深部岩体的过程中的扭矩、压力、转速以及钻进速度;并对该扭矩、压力、转速以及钻进速度分别进行中值滤波处理,得到滤波扭矩、滤波压力、滤波转速以及滤波钻进速度;然后根据所述滤波扭矩、所述滤波压力、所述滤波转速以及所述滤波钻进速度确定所述深部岩体的测试岩石强度指数;并根据标准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岩石强度指数以及所述测试岩石强度指数确定所述深部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从而可以实现通过钻杆在钻进深部岩体的过程中的随钻量测来确定深部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并消除了随钻量测参数中的施工背景噪声,提高了确定的深部岩体单轴抗压强度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11001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1296560.7
申请日:2022-10-2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空地井综合勘探资料的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及设备,包括:预先建立航空物探围岩分级神经网络模型与大地电磁围岩分级神经模型模型;获取目标隧道围岩区域的航空物探数据、地面大地电磁数据以及钻探数据数据;将获取到的航空物探数据与地面大地电磁数据分别输入至所述航空物探围岩分级模型与所述大地电磁围岩分级模型,得到第一分级结果与第二分级结果;基于所述钻探数据数据生成第三分级结果;基于数据融合算法对所述第一分级结果与第二分级结果、第三分级结果进行融合,得到目标隧道围岩区域对应的最终围岩分级结果。本方法从多方法、多角度进行隧道围岩分级,大幅提高了隧道围岩分级结果的可靠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81285B
公开(公告)日:2023-02-21
申请号:CN202110711139.7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碳酸盐岩富Ca2+地区水热系统平衡判定方法及工具,涉及水文地球化学技术领域,包括S1:在待判定的目标地区取样,获取每一样品的离子数据;确定取样地区的岩性类型;S2:根据目标地区的岩性类型,将离子数据投点在Ca‑Mg‑Na三角图和/或K‑Ca‑Mg三角图和/或K‑Na‑Ca三角图和/或Na‑K‑Mg三角图上;S3:根据离子数据在Ca‑Mg‑Na三角图和/或K‑Ca‑Mg三角图和/或K‑Na‑Ca三角图和/或Na‑K‑Mg三角图上的投点位置与完全平衡曲线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地区的离子体系平衡状态。本发明适用于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富Ca2+地区的化学平衡,为地热资源的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1475924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189912.3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降雨诱发变形的卸荷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以确定卸荷岩质边坡所处的稳定性阶段,作为工程实际中选择防滑坡措施的基础,对于如何采取加固防护措施避免滑坡失稳灾害事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包括以下步骤:①对待分析边坡进行勘察与测绘,确定边坡的分布范围与尺寸,采集并汇总待分析边坡的工程地质数据;②对待分析边坡进行滑动力学模型的概化与力学分析;③计算得出降雨条件下边坡上部张拉裂缝应力强度因子;④构建降雨条件下断裂角计算公式;⑤计算得出降雨条件下的稳定性系数K;⑥根据稳定性系数K,对待分析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判别。
-
公开(公告)号:CN1196677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30764.6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采样率的电流波形和电磁响应采集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传感器电路、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模数隔离电路、主控电路、同步电路、存储电路、人机交互电路和电源管理模块九个部分。电压信号首先经过信号调理电路进行处理,满足24位ADC模块的采样要求,随后ADC模块基于参考电压将模拟电压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字信号;在同步模块的时钟信号作用下,转换完成后的数字信号首先通过DMA传输到外部SRAM中缓存并存储。本发明有效减少单片机等数字电路的干扰以及不同通道间模拟信号的串扰,解决采集系统采样率单一、短路噪声水平大、浅层探测盲区大和城市地下空间复杂目标体电磁探测精度低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