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2989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15353.X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轮轨噪声和振动波形的无砟轨道病害快速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采集无砟轨道结构中频率为0~2500Hz之间的振动数据,其中不超过400Hz的振动数据与无砟道床振动频率对应,该范围内中振动数据以振动波形转换成图片的方式进行存储;超过400Hz的振动数据与轮轨噪声音频频率对应,该范围内的振动数据以噪声音频特征数据进行存储;S2通过长期监测分别建立轮轨噪声音频数据库和无砟道床振动波形图片数据库;S3将实时采集的列车轮轨噪声音频数据和无砟道床振动波形数据与前期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相似度分析,评价轨道结构的服役状态,进而判断是钢轨病害、扣件病害还是无砟道床病害,显著地提高无砟轨道结构病害实时识别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8050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573112.7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轨枕离缝冒浆整治方法,属于铁路轨道技术领域,步骤如下:检测无砟轨道,确定病害轨枕和检修区域;将病害轨枕所在区域的道床板植筋锚固;清除检修区域中的道床板混凝土;采用注浆材料灌注道床板坑中;拆除病害轨枕上的固定扣件,并在钢轨和预埋套管之间安装临时支撑扣件;拆除临时支撑扣件,并重新在病害轨枕上安装固定扣件以定位轨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轨道轨枕离缝冒浆整治方法,能够在钢管混凝土枕式无砟道床出现轨枕离缝冒浆缺陷时完成对轨枕离缝冒浆的快速准确的处理,进而解决轨枕与新浇筑道床间的不密实问题,进而从根本上解决轨枕离缝冒浆病害。
-
公开(公告)号:CN11589729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73085.3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轨枕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砟轨道混凝土轨枕技术领域,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轨枕,包括沿横向设置的两块轨枕块,并在两块轨枕块之间布置有钢管混凝土构件,各钢管混凝土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块轨枕块固定连接,还包括具备预应力的预应力连接件,且各预应力连接均与两块轨枕块固定连接,至少一个预应力连接件沿横向贯穿轨枕的两侧壁面。还公开了对应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管混凝土轨枕及其制备方法,其具备较高的抗弯、抗冲击、抗疲劳性能,能够在承载列车冲击载荷过程中,有效避免端部轨枕混凝土结构出现破碎或裂纹,保障道床结构稳定性,降低道床维护成本,进而提高高铁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0846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73090.4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波形的无砟轨道病害快速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长期监测建立无砟轨道的振动波形数据库;所述振动波形数据库包括健康状态振动波形和病害状态振动波形;S2基于大数据学习的方式,通过前n天的数据预测后续n+1天的振动波形,将n+1天振动传感光缆的实测振动波形与预测振动波形进行对比;S3将步骤S2中的实测振动波形与前期建立的振动波形数据库进行相似度分析。本发明可显著提高无砟轨道结构病害海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实时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地预警以及相应地进行维护,减少铁路工务部门等的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61340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338067.7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双块式轨排智能精调测量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在轨排中线安装全站仪,在轨排调整点位安装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通过全站仪测量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上的精密棱镜的坐标,通过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上的轨距传感器和水平传感器测量对应调整点位轨排的轨距和水平度;所述轨排静态几何状态测量仪的精密棱镜坐标、对应调整点位轨排的轨距和水平度共同构成该调整点位轨排的测量值;基于对应调整点位轨排的测量值计算该调整点位轨排的横向、高程、轨距以及水平度的偏差,基于该调整点位轨排的横向、高程、轨距以及水平度的偏差计算该调整点位轨排的调整量,基于所述调整量,通过控制软件控制轨排调整设备对对应调整点位的轨排进行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5808468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1573090.4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振动波形的无砟轨道病害快速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长期监测建立无砟轨道的振动波形数据库;所述振动波形数据库包括健康状态振动波形和病害状态振动波形;S2基于大数据学习的方式,通过前n天的数据预测后续n+1天的振动波形,将n+1天振动传感光缆的实测振动波形与预测振动波形进行对比;S3将步骤S2中的实测振动波形与前期建立的振动波形数据库进行相似度分析。本发明可显著提高无砟轨道结构病害海量监测数据分析的实时有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地预警以及相应地进行维护,减少铁路工务部门等的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679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37608.4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轨排检测装置,包括多辆轨检小车,各轨检小车依次串接;轨检小车包括设有行走机构的车体,车体上设有轨排检测单元;至少部分行走机构配置有动力驱动设备。另外还涉及基于该组合式轨排检测装置的轨排状态检测方法以及基于该轨排状态检测方法的轨排精调方法。本发明采用串接的多辆轨检小车,检测数据丰富度较高,能相应地提高轨排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并非以单一调整点位的轨排状态为检测基准,而是选取该调整点位所在的某一轨排段落为检测基准,充分考虑轨排的刚性特点,在此基础上确定目标调整点位的调整量,避免进行调整作业时对相邻调整点位的轨排状态造成影响,因此能有效地提高轨排调整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264338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641736.3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可视化分析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监测平台上构建轨道建造BIM模型;布置现场监测点和BIM模型的模型监测点,通过现场监测点布置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接收光纤光栅传感器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光纤光栅解调仪将各个现场监测点的监测信息实时传输至BIM模型一一对应的模型监测点,重构运营维护BIM模型,实时更新模型、信息、影像可视化成果。本发明根据监测信息参数化动态修改轨道建造BIM模型,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轨道数字孪生模型,利用模型、信息开展动力学分析、病害分析、结构分析等,进而实现分析结果的可视化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1432281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641766.4
申请日:2021-12-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栅阵列轨道监测信息与建造信息集成分析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监测平台、光纤光栅解调仪以及集成有多个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光纤光栅光缆,光纤光栅光缆用于监测轨道结构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给光纤光栅解调仪;光纤光栅解调仪用于接收光纤光栅光缆发送的监测信息,并解调成解调信号发送给监测平台,监测平台上构建有轨道建造BIM模型,监测平台用于接收现场监测信息,并导入BIM模型中,进行现场监测信息与虚拟BIM模型的融合。终端设备用于扫描轨道结构的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采集RFID芯片或雕刻标识包含的对应轨道结构的轨道信息并发送给监测平台。本发明采用RFID或雕刻信息等对轨道设计、制造、施工、监测信息实时融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2266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315365.2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应变统计特征的轨枕健康诊断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运营状态下的轨枕的多种类型的轮载应变比的概率分布;所述轮载应变比为同一列车车轴作用下的位于不同空间位置上的两个应变传感器的应变监测值的比值;根据每种类型的轮载应变比的概率分布与对应的基准概率分布的相似度,对所述轨枕进行健康诊断。本发明利用列车荷载作用下轨枕应变场的时空相关性,提出不同类型的轮载应变比来表征结构受力状态,并通过其概率分布来进行轨枕结构健康诊断,提高了故障诊断的准确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