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31092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7256.0

    申请日:2016-03-10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具备:漏极区(1),其由第一或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漂移层(2),其由第一导电型半导体构成;基极区(4),其由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源极区(5),其由高浓度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接触区(6),其由高浓度的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沟槽栅结构,其包含上段侧栅结构以及下段侧栅结构;源电极(10),其与所述源极区以及所述接触区连接;漏电极(12),其被配置在所述漏极区的背面侧。所述上段侧栅结构被配置在沟槽(7)内的上段侧,并具有第一栅绝缘膜(8a)和第一栅电极(9a)。此外,所述下段侧栅结构被配置在所述沟槽内的下段侧,并具有由较高的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构成的第二栅绝缘膜(8b)和第二栅电极(9b)。

    半导体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3109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7258.X

    申请日:2016-03-10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具备:漏极区(1);漂移层(2),其由与所述漏极区相比杂质浓度较低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构成;基极区(4),其由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源极区(5),其由高浓度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接触区(6),其由被设为高浓度的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沟槽栅结构,其被配置在沟槽(7)的入口侧且具有被配置到与所述基极区相比而较深处为止的第一栅绝缘膜(8a)、与第一栅电极(9a),并包含底部绝缘膜(8b);源电极(10),其与所述源极区以及所述接触区电连接;漏电极(12),其被配置在所述漏极区的背面侧。所述沟槽被配置到与所述基极区相比而较深处为止。此外,所述第一栅绝缘膜由与所述底部绝缘膜相比介电常数较高的绝缘材料构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