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半导体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26235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880008427.2

    申请日:2018-01-17

    Abstract: 具备元件分离层(14)以将主单元区域(Rm)与感测单元区域(Rs)之间电分离,在元件分离层(14)的底部具备电场缓和层(15)以缓和电场集中。此外,将电场缓和层(15)以直线状构成,将相邻的电场缓和层(15)以与相邻的p型深层(5)的间隔(Wd)相同的间隔形成,抑制电场的进入。进而,在从主单元区域(Rm)侧突出的电场缓和层(15)与从感测单元区域(Rs)侧突出的电场缓和层(15)之间,也使两者的间隔(Wp)为相邻的p型深层(5)的间隔(Wd)以下,抑制电场的进入。

    半导体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31093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7258.X

    申请日:2016-03-10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具备:漏极区(1);漂移层(2),其由与所述漏极区相比杂质浓度较低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构成;基极区(4),其由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源极区(5),其由高浓度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接触区(6),其由被设为高浓度的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沟槽栅结构,其被配置在沟槽(7)的入口侧且具有被配置到与所述基极区相比而较深处为止的第一栅绝缘膜(8a)、与第一栅电极(9a),并包含底部绝缘膜(8b);源电极(10),其与所述源极区以及所述接触区电连接;漏电极(12),其被配置在所述漏极区的背面侧。所述沟槽被配置到与所述基极区相比而较深处为止。此外,所述第一栅绝缘膜由与所述底部绝缘膜相比介电常数较高的绝缘材料构成。

    欧姆电极及其形成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01481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080006058.7

    申请日:2010-0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45 H01L21/0485 H01L29/16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p型SiC半导体元件的欧姆电极,其包括由Ti3SiC2制成并且直接形成在p型SiC半导体的表面上的欧姆电极层。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形成p型SiC半导体元件的欧姆电极的方法。所述欧姆电极包括欧姆电极层,该欧姆电极层由Ti3SiC2制成并且直接形成在p型SiC半导体的表面上。该方法包括:在p型SiC半导体的表面上以原子组成比例Ti∶Si∶C为3∶1∶2的方式来包括Ti、Si和C的三元混合膜,以制造层压膜;以及在真空下或者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对所制造的层压膜退火。

    内置MIS结构的HEMT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02304A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710198750.4

    申请日:2007-1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MIS结构内置的HEMT。该HEMT(10)具有:与漏电极形成电连接的漏极区域(32)、与源电极形成电连接的源极区域(34)、形成在漏极区域(32)和源极区域(34)之间的第一半导体区域(22)、MIS结构(40)和异质结构。MIS结构具有隔着栅极绝缘膜(42)与第一半导体区域(22)表面的一部分相对的栅电极(44)。异质结构具有第二半导体区域(24),该第二半导体区域(24)与第一半导体区域(22)的表面的其余部分相邻接,并且具有比第一半导体区域(22)的带隙更宽的带隙。漏极区域(32)和源极区域(34)通过MIS结构(40)和异质结构的组合结构而形成电连接。

    半导体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431092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680017256.0

    申请日:2016-03-10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具备:漏极区(1),其由第一或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漂移层(2),其由第一导电型半导体构成;基极区(4),其由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源极区(5),其由高浓度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接触区(6),其由高浓度的第二导电型半导体构成;沟槽栅结构,其包含上段侧栅结构以及下段侧栅结构;源电极(10),其与所述源极区以及所述接触区连接;漏电极(12),其被配置在所述漏极区的背面侧。所述上段侧栅结构被配置在沟槽(7)内的上段侧,并具有第一栅绝缘膜(8a)和第一栅电极(9a)。此外,所述下段侧栅结构被配置在所述沟槽内的下段侧,并具有由较高的介电常数的绝缘材料构成的第二栅绝缘膜(8b)和第二栅电极(9b)。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6024886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169667.3

    申请日:2016-03-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在俯视观察半导体基板(20)的表面(23)时,源极区(11)和第一接触区(141)在与栅极沟槽(30)的侧面(301)相接的范围内,在沿着栅极沟槽(30)的方向上邻接形成,第二接触区(142)在远离栅极沟槽(30)的范围内,与源极区(11)和第一接触区(141)邻接形成。第一接触区(141)的杂质浓度与第二接触区(142)的杂质浓度相比较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