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3945B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0780044919.9

    申请日:2007-12-03

    Inventor: 远藤美登

    Abstract: 胶囊化电极催化剂粒子30具有有外部刺激应答性的树脂15将电极催化剂粒子20胶囊化,即,被覆的结构。电极催化剂粒子20是碳担载催化剂21与电解质22大体上均匀地分散的粒子。电极催化剂粒子20由具有外部刺激应答性的树脂15所被覆。使用胶囊化电极催化剂粒子30形成薄膜后,将对薄膜赋予外部刺激除去胶囊成分所形成的电极用薄片转印到电解质膜上,形成电极催化剂层。这样,能够抑制电极催化剂粒子的凝聚和电极催化剂的劣化,因此能够提高电极催化剂油墨的组成稳定性,同时能够降低成本。另外,通过使用胶囊化电极催化剂油墨,能够形成具有均匀的催化剂分布的电极催化剂层。

    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9947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264525.1

    申请日:2020-04-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转印不良得到抑制的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催化剂油墨间歇地涂布于基材片,进行干燥而在基材片上形成催化剂层的工序,以及将所述催化剂层从所述基材片转印于电解质膜的工序;所述催化剂油墨含有催化剂粒子、离聚物、醇和水,所述催化剂油墨中的水分含量相对于所述催化剂油墨的总重量为57重量%~61重量%。

    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99476B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010264525.1

    申请日:2020-04-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转印不良得到抑制的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用膜电极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催化剂油墨间歇地涂布于基材片,进行干燥而在基材片上形成催化剂层的工序,以及将所述催化剂层从所述基材片转印于电解质膜的工序;所述催化剂油墨含有催化剂粒子、离聚物、醇和水,所述催化剂油墨中的水分含量相对于所述催化剂油墨的总重量为57重量%~61重量%。

    燃料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53945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780044919.9

    申请日:2007-12-03

    Inventor: 远藤美登

    Abstract: 胶囊化电极催化剂粒子30具有有外部刺激应答性的树脂15将电极催化剂粒子20胶囊化,即,被覆的结构。电极催化剂粒子20是碳担载催化剂21与电解质22大体上均匀地分散的粒子。电极催化剂粒子20由具有外部刺激应答性的树脂15所被覆。使用胶囊化电极催化剂粒子30形成薄膜后,将对薄膜赋予外部刺激除去胶囊成分所形成的电极用薄片转印到电解质膜上,形成电极催化剂层。这样,能够抑制电极催化剂粒子的凝聚和电极催化剂的劣化,因此能够提高电极催化剂油墨的组成稳定性,同时能够降低成本。另外,通过使用胶囊化电极催化剂油墨,能够形成具有均匀的催化剂分布的电极催化剂层。

    制造膜电极组件的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06028B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0980128703.X

    申请日:2009-07-21

    Abstract: 形成第一层叠物(14a)和第二层叠物(14b),在所述第一层叠物(14a)中层叠有第一电解质膜(12a)和阳极侧催化剂层(13a),在所述第二层叠物(14b)中层叠有第二电解质膜(12b)和阴极侧催化剂层(13b)。然后,将所述第一层叠物(14a)和所述第二层叠物(14b)设置为使这两个层叠物的电解质膜侧的表面彼此面对。然后,在两个层叠物之间设置加强框(20)。热压接合处于该状态的整个层叠组件。由此,获得膜电极组件(15),在该组件中,所述加强框(20)被埋置在通过将所述第一电解质膜(12a)和所述第二电解质膜(12b)熔融并一体化而形成的所述电解质膜(15)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