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3506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0204147.2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须崎孝宏
IPC: B60L3/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基部结构。车辆基部结构包括:第一结构构件和第二结构构件,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布置在车辆基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电池单元,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结构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构件之间;以及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壁部,其固定至所述第一结构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构件中的一个的下表面;第二壁部,其从所述第一壁部的内端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并且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内端部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下倾斜;以及第三壁部,其从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内端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并且固定至电池壳体的下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09723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80026056.9
申请日:2011-09-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 B62D21/152 , B62D25/025 , B62D25/2018 ,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边梁的端部结构,其有效地提高了使载荷在下边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传递的载荷传递性能。在下边梁(100)的载荷输入部(150)中,下边梁外板(110)的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大于下边梁内板(120)的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由此,载荷被充分地分配并输入到下边梁外板(110)。由此,抑制了下边梁内板(120)中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产生的弯矩。
-
公开(公告)号:CN113276640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143561.7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须崎孝宏
Abstract: 一种车门结构,包括:具有门体的门,所述门体通过门内面板和门外面板限定闭合截面;接合构件,其构造为通过与被接合构件接合而将所述门保持在关闭和停止状态;以及载荷传递构件,其构造为:当在垂直于所述门外面板的车厢外侧的设计表面的方向上的载荷被输入时,将所述载荷朝向所述接合构件的基端侧传递并且沿着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被接合构件的接合方向向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基端侧施加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327664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0143561.7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须崎孝宏
Abstract: 一种车门结构,包括:具有门体的门,所述门体通过门内面板和门外面板限定闭合截面;接合构件,其构造为通过与被接合构件接合而将所述门保持在关闭和停止状态;以及载荷传递构件,其构造为:当在垂直于所述门外面板的车厢外侧的设计表面的方向上的载荷被输入时,将所述载荷朝向所述接合构件的基端侧传递并且沿着所述接合构件与所述被接合构件的接合方向向所述接合构件的所述基端侧施加载荷。
-
公开(公告)号:CN113335066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204147.2
申请日:2021-02-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须崎孝宏
IPC: B60L3/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基部结构。车辆基部结构包括:第一结构构件和第二结构构件,其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分别布置在车辆基部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电池单元,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结构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构件之间;以及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壁部,其固定至所述第一结构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构件中的一个的下表面;第二壁部,其从所述第一壁部的内端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并且从所述第一壁部的所述内端部沿车辆高度方向向下倾斜;以及第三壁部,其从所述第二壁部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内端部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并且固定至电池壳体的下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3097231B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180026056.9
申请日:2011-09-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 B62D21/152 , B62D25/025 , B62D25/2018 ,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下边梁的端部结构,其有效地提高了使载荷在下边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传递的载荷传递性能。在下边梁(100)的载荷输入部(150)中,下边梁外板(110)的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大于下边梁内板(120)的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由此,载荷被充分地分配并输入到下边梁外板(110)。由此,抑制了下边梁内板(120)中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产生的弯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