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90780A
公开(公告)日:2007-12-19
申请号:CN200680001500.0
申请日:2006-02-14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恩斯克转向器株式会社 ,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8/28 , B21D26/035 , B21D53/88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稳定地并且低成本地进行形成通孔(5c)的作业的结构及方法,所述通孔形成在使金属管(3)的一部分向径向方向的外方塑性变形形成的膨出部(7a)的侧壁(14)的一部分中的板厚逐渐变化的部分上。一面使液压作用到上述侧壁(14)的内侧,一面使滑动工具(13b)退避到冲压孔(12a)内。该滑动工具(13b)的前端面(20a),与上述侧壁(14)中、板厚比较大的部分对向的部分凹入。借助这种结构,在该侧壁(14)中,在上述滑动工具(13b)退避开始的瞬间,对和上述冲压孔(12a)的两个侧缘吻合的部分的剪切加工的进行程度给予差异。并且,使从剪切加工转移到断裂的定时相一致,在上述侧壁(14)中,将和该冲压孔(12a)吻合的部分可靠地制成冲压片(10c),将其从该侧壁(14)中取出。
-
公开(公告)号:CN1921967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580005347.4
申请日:2005-02-18
Applicant: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恩斯克转向器株式会社 , 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Inventor: 内田光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8/28 , B21D26/035 , Y10T29/49805 , Y10T83/0591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成形加工方法,在对被液压成形加工了的膨胀部进行长宽比为3以上的长孔的穿孔的情况下,即使采用由膨胀工序和穿孔工序构成的液压成形加工,也能够在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内进行,不需要通过铣削等烦杂的机械加工来进行开孔加工,而且,可确保良好的长孔形状。因此,本发明的液压成形制品最适合于要求各种开孔加工的汽车部件等,本发明的液压成形加工用金属模具可被广泛地用于汽车部件等的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1090780B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680001500.0
申请日:2006-02-14
Applicant: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恩斯克转向器株式会社 ,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8/28 , B21D26/035 , B21D53/88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了稳定地并且低成本地进行形成通孔(5c)的作业的结构及方法,所述通孔形成在使金属管(3)的一部分向径向方向的外方塑性变形形成的膨出部(7a)的侧壁(14)的一部分中的板厚逐渐变化的部分上。一面使液压作用到上述侧壁(14)的内侧,一面使滑动工具(13b)退避到冲压孔(12a)内。该滑动工具(13b)的前端面(20a),与上述侧壁(14)中、板厚比较大的部分对向的部分凹入。借助这种结构,在该侧壁(14)中,在上述滑动工具(13b)退避开始的瞬间,对和上述冲压孔(12a)的两个侧缘吻合的部分的剪切加工的进行程度给予差异。并且,使从剪切加工转移到断裂的定时相一致,在上述侧壁(14)中,将和该冲压孔(12a)吻合的部分可靠地制成冲压片(10c),将其从该侧壁(14)中取出。
-
公开(公告)号:CN1921967A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580005347.4
申请日:2005-02-18
Applicant: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恩斯克转向器株式会社 , 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Inventor: 内田光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28/28 , B21D26/035 , Y10T29/49805 , Y10T83/0591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液压成形加工方法,在对被液压成形加工了的膨胀部进行长宽比为3以上的长孔的穿孔的情况下,即使采用由膨胀工序和穿孔工序构成的液压成形加工,也能够在一系列的加工工序内进行,不需要通过铣削等烦杂的机械加工来进行开孔加工,而且,可确保良好的长孔形状。因此,本发明的液压成形制品最适合于要求各种开孔加工的汽车部件等,本发明的液压成形加工用金属模具可被广泛地用于汽车部件等的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1258057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680032865.X
申请日:2006-03-03
Applicant: 丰田铁工株式会社 ,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冲击吸收部件,其中筒状主体部(52)的轴向两端由厚度为1.4mm或更大的厚板部(62,64)构成,这使得主体部(52)能通过电弧焊接令人满意地焊接和固定到安装板(54,56)上。通过这种结构,可构造出具有预定的冲击能量吸收性能而无需使用支架等的重量轻且成本低的挤压盒(50)。此外,主体部(52)的中间部分由厚度小于1.4mm的薄板部(60)构成,从而能在确保预定的冲击能量吸收性能的情况下减轻冲击吸收部件的重量。另外,由于板很薄,所以冲击吸收部件能在低载荷下被挤压而提供吸收冲击能量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132938B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680006628.6
申请日:2006-02-23
Applicant: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英知一 , 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431 , B21D7/08 , B21D7/16 , B60J5/0433 , B60J5/0443 , B60J5/0444 , B60J5/0448 , C21D9/00 , C21D9/08
Abstract: 作为车体加强用构件,通过适用本发明中规定的“部分R弯管”、“多部分R弯管”或“部分凹凸弯管”的任意一种,在车体碰撞时与采用现有的笔直管或“全长R弯管”的加强用构件相比,均能够增加吸收能量,能够作为车体加强用发挥优异的耐冲击性。从而,能够维持耐冲击性且减少作为车体加强用构件使用的金属管的尺寸(外径、壁厚)、改进管形状,能够在谋求车体轻量化的同时谋求成本降低,也能够与日益提高的对车体耐冲击性的要求水平相对应,因此能够广泛地作为乘客的保护技术来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132938A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申请号:CN200680006628.6
申请日:2006-02-23
Applicant: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英知一 , 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431 , B21D7/08 , B21D7/16 , B60J5/0433 , B60J5/0443 , B60J5/0444 , B60J5/0448 , C21D9/00 , C21D9/08
Abstract: 作为车体加强用构件,通过适用本发明中规定的“部分R弯管”、“多部分R弯管”或“部分凹凸弯管”的任意一种,在车体碰撞时与采用现有的笔直管或“全长R弯管”的加强用构件相比,均能够增加吸收能量,能够作为车体加强用发挥优异的耐冲击性。从而,能够维持耐冲击性且减少作为车体加强用构件使用的金属管的尺寸(外径、壁厚)、改进管形状,能够在谋求车体轻量化的同时谋求成本降低,也能够与日益提高的对车体耐冲击性的要求水平相对应,因此能够广泛地作为乘客的保护技术来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898099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480038023.6
申请日:2004-12-16
Applicant: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英知一 , 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IPC: B60J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431 , B21C37/155 , B60J5/0433 , B60J5/0444 , C21D1/42 , C21D7/13 , C21D8/10 , C21D8/105 , C21D9/0068 , C21D9/085 , Y02P10/253 , Y10T29/4962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增强用金属管和车体增强用构件,全长或部分的具有翘曲部,另外使此翘曲部的外周侧与施加于车体的冲击方向大致一致,通过如此配置,在车体碰撞时,因为可使载荷上升梯度、最高载荷和吸收能增加,特别是使载荷上升梯度增加作为变形开始时的负荷特性,所以作为车体增强用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此外,因为车体轻量化,并且也实现了成本降低,还能够对应日益提高的车体耐冲击性的要求水平,所以能够作为乘客的保护技术在广泛的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493942C
公开(公告)日:2009-06-03
申请号:CN200480038023.6
申请日:2004-12-16
Applicant: 住友金属工业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英知一 , 住友钢管株式会社
IPC: B60J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431 , B21C37/155 , B60J5/0433 , B60J5/0444 , C21D1/42 , C21D7/13 , C21D8/10 , C21D8/105 , C21D9/0068 , C21D9/085 , Y02P10/253 , Y10T29/49622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车体增强用金属管和车体增强用构件,全长或部分的具有翘曲部,另外使此翘曲部的外周侧与施加于车体的冲击方向大致一致,通过如此配置,在车体碰撞时,因为可使载荷上升梯度、最高载荷和吸收能增加,特别是使载荷上升梯度增加作为变形开始时的负荷特性,所以作为车体增强用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此外,因为车体轻量化,并且也实现了成本降低,还能够对应日益提高的车体耐冲击性的要求水平,所以能够作为乘客的保护技术在广泛的领域中应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