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5274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45981.7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茶叶硝态氮的测定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将茶叶煮沸过滤后的得到的茶汤经过脱色剂脱色后,采用比色法测定硝态氮的含量;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炭,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炭组合物,包括活性炭A和/或活性炭B,所述活性炭A为细度为80目的理论比表面积为450‑900m2·g‑1的活性炭,活性炭B为细度为200目,理论比面积约1000m2·g‑1的活性炭。本发明在水杨酸比色法的基础上,探索粉末活性炭A和活性炭B的脱色效果,确定最佳用量,并发现其组合物具有更好的脱色效果,减少了干扰,提高硝态氮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91961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913709.6
申请日:2020-09-03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IPC: A01G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茶叶种植用茶叶修剪设备,涉及茶叶修剪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修剪设备在使用的时候,修剪下的叶子直接扔在地面上,无法把修剪下的叶子及时的进行有序的收集处理,落在地面的叶子容易影响人员行走的问题,包括主体,出料槽和顶槽,所述调节板的底部安装有刀片,且调节板设在横板的底部;所述底板的顶部通过弹簧安装在主体以及储料箱的底部,且底板顶部的内槽设在储料箱的底部;所述出料槽设在调节板的后侧,且出料槽底部的载板的前端安装在调节板的底部;所述顶槽设在出料槽的顶部,且顶槽侧面的横杆通过伞齿轮安装在横板后端电机的底部。通过使用出料槽进行叶子的收集和储存,通过顶槽进行疏,防止叶子的堵塞出料槽。
-
公开(公告)号:CN114282613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609098.7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IPC: G06K9/62 , G06V10/764 , G06V10/30 , G06V10/40 , G06V10/44 , G06V10/50 , G06V10/56 , G06V10/75 , G06V10/80 , G06V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毛尖茶样图像获取方法,涉及毛尖茶样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库的建立;S2、茶叶图像预处理;S3、对象特征参数的获取;S4、图像特征参数的匹配;S5、信息处理和融合;S6、样本测试操作。该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毛尖茶样图像获取方法,本发明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能够对茶叶样品的颜色、纹理、形状等外观特征进行准确的数字化表征,通过茶叶图像预处理、对象特征参数的获取、图像特征参数的匹配以及信息处理和融合,提高了该毛尖茶样图像获取方法的精度和效率;通过数据采集卡,对茶叶品质的光谱特征,对所提取的特征信号进行融合和模式识别处理可快速扫描、抓取目标区域内茶树生长图像。
-
公开(公告)号:CN111887317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949958.0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IPC: A23F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进行翻面的红茶发酵设备,涉及红茶发酵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红茶发酵设备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将需要发酵的红茶进行反面,容易出现红茶发酵不均匀的现象,容易导致底部的红茶发酵效果较差的问题,包括主体,底槽;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前端设有密封门,并且主体的顶端设有控制器;所述底槽设在主体的底部中间位置;所述移动板安装在主体的侧槽内部。旋转件是用来安装在主体的内部的,使得手摇件可以通过传动带带动多个旋转件进行旋转,使得旋转件可以通过内部的安装槽固定安装件,使得安装件通过压件将红茶固定,从而使红茶可以被旋转件进行旋转,从而进行均匀的发酵,避免出现发酵不均匀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141347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92621.7
申请日:2020-04-14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样品自动把盘取样装置,包括壳体、上盖、翻料推板和摇样盘,所述壳体上端右侧开设有放料口,且放料口上盖有壳体上通过合页连接的上盖,壳体内部固定有支撑架,摇样盘侧面的壳体上安装有相对的滑轨,升降支撑板上固定有翻料电动缸,所述升降支撑板中部螺接有螺杆,支撑架下端的壳体上固定有电动缸伺服控制器组,支撑架侧面的壳体上固定有螺杆电机伺服控制器和翻料电动缸伺服控制器。该茶叶样品自动把盘取样装置,采用四组电动缸推动摇样盘进行有序的晃动,模拟人工操作,完成筛”与“收”的动作,保证内部茶叶的分层,满足使用需求,机械化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的误差,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575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436338.4
申请日:2019-05-23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槐花茶酒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包括:A、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原料:糯米950-1050份,绿茶20-30份,刺槐干花40-50份与白酒曲5-7份;B、将糯米淘洗干净后用水浸泡至可用手碾碎为止,然后蒸煮熟透,冷却,备用;C、将绿茶与刺槐干花用水浸提,然后过滤得到茶花混合液,冷却,备用;D、将步骤B中蒸煮熟透的糯米与步骤C中的茶花混合液以及白酒曲搅拌混匀,得到混合物,备用;E、将步骤D中的混合物进行发酵,发酵后过滤、灭菌、澄清,即得刺槐花茶酒。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刺槐花茶酒酒香浓郁,并伴有刺槐花香和茶香,富含刺槐花和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营养、保健和提神等功效。
-
公开(公告)号:CN114200088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40593.7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信阳毛尖茶的快速检测电子鼻,涉及茶叶检测技术领域,包括运行装置;所述运行装置上安装有负压清理部;运行装置侧面安装有循环啮合部;运行装置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分散装置;运行装置上固定连接有驱动安装部;驱动安装部上滑动连接有移动传动部;驱动安装部上固定连接有检测切换部;驱动安装部上安装有检测传动部;运行装置上固定连接有检测中心,检测效率更高,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以有效的提高茶叶品质,同时可以辅助快速的去除杂质,可以实现二次复检,控制更加直接,解决了目前快速检测电子鼻检测数据不够完整,无法实现复合多方位检测,无法准确定位,检测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3838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570012.8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IPC: A23F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实现梯度控温有氧自动化红茶发酵室,包括发酵仓、底座、支撑架和螺纹杆;所述发酵仓下端面对称设有两组横轨道槽,且发酵仓左右侧板均排列有贯穿孔;所述支撑架左右两侧对称设有两组固定块,且固定块套接在固定杆外部;所述螺纹杆上端与发酵仓顶板转动连接,且螺纹杆下端穿过固定箱顶板并与发酵仓底板转动连接。本发明中,通过支撑架两端的固定块套接在固定杆外部,且固定螺栓穿过螺纹孔对支撑架进行紧固的设置,使得对不同品种的红茶进行发酵的时候,可以调节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固定螺栓穿过螺纹孔对支撑架进行紧固,实现对支撑架的固定,操作简单,还可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82592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38390.1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Inventor: 王子浩 , 尹鹏 , 刘威 , 梁玉洁 , 王晶晶 , 朱尧 , 杜之正 , 夏雨 , 张永瑞 , 丁岚 , 杨转 , 孙慕芳 , 陈义 , 朱建梅 , 张洁 , 刘佳 , 郭桂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茶叶翻炒机,包括:翻炒筒内设有第一竖杆,第一竖杆顶端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竖杆侧壁下部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靠近翻炒筒的一端部;第一连接杆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搅拌件;翻炒筒内设有第二竖杆,第二竖杆顶端与第一竖杆底端转动连接,第二竖杆底端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竖杆侧壁上部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搅拌件;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交错设置。当两个搅拌架以不同的相对夹角同向运动时,实现了不同程度不同半径周向上的翻炒;当两个搅拌架反向运动时,将翻炒筒分为四个相对空间,实现了四个相对空间进行均匀翻炒;当两个搅拌架相对夹角较小、且同步运动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幅度的翻炒。
-
公开(公告)号:CN10996505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171245.3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信阳农林学院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刺槐花代用茶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采摘即将盛开的刺槐花序,去梗留花,并剔除霉变、有异味、干枯凋谢的花朵,备用;B、将步骤A中处理后的刺槐花摊凉至刺槐花含水量为65‑70wt%,备用;C、将步骤B中摊凉后的刺槐花炒制至刺槐花含水量为35‑40wt%,然后摊凉,备用;D、将步骤C中摊凉后的刺槐花炒制至刺槐花含水量为15‑20wt%,然后摊凉,备用;E、将步骤D中摊凉后的刺槐花烘烤至含水量为5‑8wt%止,即得刺槐花代用茶;本发明加工得到的刺槐花代用茶香气浓郁芳香,具有收敛、解痉、退热和祛痰功效,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加工工艺简单易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