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55879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510767273.3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复合碳包覆金属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碳包覆金属氧化物的通式为MxOy/CaNbBcPd,其中CaNbBcPd为氮或硼或磷掺杂的复合碳材料;其方法的步骤为:首先对金属氧化物MxOy进行表面改性,再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包覆一层离子液体聚合物,然后微波裂解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离子液体聚合物获得复合碳包覆金属氧化物。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表面碳膜中含有氮、硼、磷等元素,更有利于电荷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转移,因此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634222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35882.7
申请日:2017-09-16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H01M4/58 , H01M10/54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再生方法,首先将废旧的磷酸铁锂电池放电、拆解后得到磷酸铁锂正极片,然后采用激光对正极片进行预处理得到失效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再在失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中补充锂源、碳源并进行球磨混合,最后进行煅烧得到再生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失效磷酸铁锂正极片在激光辐射的作用下,其中的粘合剂裂解碳化,可实现集流体与正极材料层的有效分离。失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经补锂后重新恢复富锂状态,实现再生和循环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05157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40344.8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B01J2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24 , B01J37/082
Abstract: 一种杂原子掺杂碳负载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离子液体和钴盐混合后置于坩埚内,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到100‑600℃保温10‑60min,再继续升温至650‑1000℃保温60‑360min,冷却至室温,制得杂原子掺杂碳负载钴催化剂。本发明采用一步热解合成法,方法简单,基体为N、O、P、S、B等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碳基体中钴颗粒为纳米颗粒且分散性高,碳基体中的杂原子含量和钴负载量可调控,杂原子掺杂以及均匀分散的钴纳米颗粒能够明显提高其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199044A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710440353.7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B01J2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24
Abstract: 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四氧化三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钴源与离子液体混合;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下升温至100℃‑600℃保温10‑60min,再继续升温至650℃‑1600℃保温60‑360min,冷却至室温;再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200℃‑700℃,保温20‑200min,冷却后得到氮掺杂碳负载四氧化三钴催化剂。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四氧化三钴颗粒小、分散性好,碳基体中的氮含量及四氧化三钴负载量可调,四氧化三钴纳米颗粒与碳基体具有协同催化作用,杂原子氮掺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碳基体的催化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115653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55589.3
申请日:2016-06-22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3 , C01P2004/03 , C01P2004/80 , C01P2006/40 , H01M4/587
Abstract: 一种杂原子掺杂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杂原子为氮、氧、硫、硼、磷中的一种或多种。首先,将离子液体单体与有机小分子单体共聚形成聚合物前驱体,聚合物前驱体在空气中250℃~400℃下预处理后再在氮气保护下800~1500℃碳化,得到杂原子掺杂的多孔碳材料。通过控制聚合物前驱体的组成结构及其碳化工艺参数,可以对杂原子掺杂多孔碳材料的杂原子类型、杂原子含量、比表面积等进行调控。这种多孔的、含有杂原子的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电解液润湿性和导电性,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和电子的转移,因此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时具有良好的储锂容量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369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01218.8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对纯相磷酸铁锂进行表面改性,再在磷酸铁锂表面包覆一层离子液体聚合物,然后高温裂解磷酸铁锂表面的离子液体聚合物,获得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采用离子液体聚合物作为碳源,能够在磷酸铁锂颗粒表面形成多孔的、含氮、含硼或含磷等元素的碳包覆层。这种多孔的、含有杂原子的碳包覆层更有利于电荷在磷酸铁锂表面的转移,因此制备的碳包覆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369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610001218.8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对纯相磷酸铁锂进行表面改性,再在磷酸铁锂表面包覆一层离子液体聚合物,然后高温裂解磷酸铁锂表面的离子液体聚合物,获得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采用离子液体聚合物作为碳源,能够在磷酸铁锂颗粒表面形成多孔的、含氮、含硼或含磷等元素的碳包覆层。这种多孔的、含有杂原子的碳包覆层更有利于电荷在磷酸铁锂表面的转移,因此制备的碳包覆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195888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40343.3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杂原子掺杂碳负载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离子液体和钴盐混合后置于坩埚内,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到100‑600℃保温10‑60min,再继续升温至650‑1600℃保温60‑360min,冷却至室温,制得杂原子掺杂碳负载钴电极材料。本发明的优点:该电极材料采用一步热解合成法,方法简单,基体为N、O、P、S、B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碳基体中钴颗粒为纳米颗粒且分散性高,碳基体中的杂原子含量和钴负载量可调控,钴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碳基体中明显提高了其储锂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01740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440352.2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 H01M4/362 , H01G11/32 , H01G11/46 , H01M4/52 , H01M4/583 , H01M4/625
Abstract: 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钴源与离子液体均匀混合;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下升温至100℃‑400℃保温10‑60min,再继续升温至600℃‑1600℃保温60‑360min,冷却至室温;再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200℃‑700℃,保温20‑120min,冷却后得到氮掺杂碳负载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四氧化三钴颗粒小、分散性好,碳基体中的氮含量及四氧化三钴负载量可调。由于氮掺杂碳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能有效防止四氧化三钴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因此制备的氮掺杂碳负载四氧化三钴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高的储锂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355879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767273.3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复合碳包覆金属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碳包覆金属氧化物的通式为MxOy/CaNbBcPd,其中CaNbBcPd为氮或硼或磷掺杂的复合碳材料;其方法的步骤为:首先对金属氧化物MxOy进行表面改性,再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包覆一层离子液体聚合物,然后微波裂解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离子液体聚合物获得复合碳包覆金属氧化物。本发明的金属氧化物表面碳膜中含有氮、硼、磷等元素,更有利于电荷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转移,因此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