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2529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802181.3
申请日:2024-06-20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H01M4/88 , H01M4/90 , H01M4/92 , C25B11/093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氧根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水电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u嵌入TiO2晶格富含异质结界面的氢氧化氢析出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2‑氨基对苯二甲酸溶解于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钌盐,在室温条件下超声,待完全溶解后加入钛酸异丙酯,通过水热策略获得Ru掺杂的NH2‑MIL‑125(Ti)金属有机框架。进一步加入钌盐,使Ru掺杂的NH2‑MIL‑125(Ti)金属有机框架中Ti4+与Ru3+金属阳离子交换,通过控制碳化的温度与时间,Ru单原子与还原的Ru金属簇能够较好地嵌入TiO2的晶格,形成丰富的异质结界面,且异质结界面存在大量的Ru‑Ti键,提高了活性位的数量,保证了电子从Ti至Ru的有效传输,赋予了Ru活性位低的金属价态。
-
公开(公告)号:CN113275702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612987.2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 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节点球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的装配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置于底座上的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以及与控制器相连的焊接机器人。底座上设有下料斜梯,该下料斜梯的一侧设有左支撑柱,另一侧设有沉槽;左支撑柱的内侧分别设有左安装夹盘和焊缝激光测量仪,外侧设有支架及置于支架上的伺服电机Ⅱ,该伺服电机Ⅱ与左安装夹盘相连;沉槽两侧设有两根导轨,该导轨上设有右支撑柱;右支撑柱上设有从动旋转盘;焊接机器人设在下料斜梯的正后方;焊缝激光测量仪、伺服电机Ⅱ分别与控制器相连。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装配装置的调控方法。本发明可实现焊接过程中精准定位焊缝位置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952014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580550.X
申请日:2018-12-24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储能型太阳能热水器,属于太阳能热水器技术领域。所述冷水总管和热水总管之间设置有若干个U型铜管,且U型铜管的进水口与冷水总管连接,U型铜管的出水口与热水总管连接,所述冷水总管和热水总管相连通,且冷水总管和热水总管上分别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所述U型铜管外部设置有太阳能真空集热管,该相变储能型太阳能热水器利用真空集热管中石腊作为相变材料,白天吸收太阳能熔化,将热量储存起来,在需要用热水时,冷水通过带矩形翅片的U型铜管送入,吸热变为热水后汇入热水总管,由热水出口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369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610001218.8
申请日:2016-01-04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碳包覆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对纯相磷酸铁锂进行表面改性,再在磷酸铁锂表面包覆一层离子液体聚合物,然后高温裂解磷酸铁锂表面的离子液体聚合物,获得碳包覆的磷酸铁锂材料;采用离子液体聚合物作为碳源,能够在磷酸铁锂颗粒表面形成多孔的、含氮、含硼或含磷等元素的碳包覆层。这种多孔的、含有杂原子的碳包覆层更有利于电荷在磷酸铁锂表面的转移,因此制备的碳包覆磷酸铁锂作为锂离子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195888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440343.3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一种杂原子掺杂碳负载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离子液体和钴盐混合后置于坩埚内,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到100‑600℃保温10‑60min,再继续升温至650‑1600℃保温60‑360min,冷却至室温,制得杂原子掺杂碳负载钴电极材料。本发明的优点:该电极材料采用一步热解合成法,方法简单,基体为N、O、P、S、B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碳基体中钴颗粒为纳米颗粒且分散性高,碳基体中的杂原子含量和钴负载量可调控,钴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碳基体中明显提高了其储锂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01740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440352.2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 H01M4/362 , H01G11/32 , H01G11/46 , H01M4/52 , H01M4/583 , H01M4/625
Abstract: 一种氮掺杂碳负载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钴源与离子液体均匀混合;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氩气气氛下升温至100℃‑400℃保温10‑60min,再继续升温至600℃‑1600℃保温60‑360min,冷却至室温;再在空气气氛下升温至200℃‑700℃,保温20‑120min,冷却后得到氮掺杂碳负载四氧化三钴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四氧化三钴颗粒小、分散性好,碳基体中的氮含量及四氧化三钴负载量可调。由于氮掺杂碳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能有效防止四氧化三钴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因此制备的氮掺杂碳负载四氧化三钴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高的储锂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36816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752879.9
申请日:2024-06-12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B01J23/46 , B01J35/33 , B01J35/61 , H01M4/90 , B82Y40/00 , B82Y30/00 , H01M8/00 , C25B11/04 , C25B1/04 , C01B3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以及水电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氢氧化氢析出的缺陷Ru纳米团簇‑氧配位的Ru单原子双活性位多孔纳米片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制备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片;制备缺陷Ru纳米团簇‑氧配位的Ru单原子双活性位多孔纳米片电催化剂。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通过低温自组装‑碳化‑酸洗‑湿法浸渍‑原位还原所制备的缺陷Ru纳米团簇‑氧配位的Ru单原子双活性位多孔纳米片电催化剂中缺陷Ru纳米团簇与氧配位的Ru单原子双活性位高度分散且毗邻,另外电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率,有利于活性位的利用。该电催化剂有着非常高的电催化活性,适用于氢氧根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的氢氧化反应和电解水阴极的氢析出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0449801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1910643137.1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B23K3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剂片约束电弧焊焊接T型接头的夹具,包括底座,都设在底座上的芯板放置槽(1)、铜垫块(2)和压紧部件(3),以及用于放置在待焊接面板(4)上的陶瓷板(5);芯板放置槽在底座上沿竖向开设;两个铜垫块设在芯板放置槽顶部左右两侧,上表面用于放置待焊接面板;压紧部件用于在陶瓷板放置好后将其向下压紧;陶瓷板开设有贯通的槽口,用于插入并固定焊剂片。本发明既实现了对芯板、面板以及陶瓷板的加紧固定,而且通过陶瓷板上槽口的设置实现了对焊剂片快速、稳定的夹紧固定,不仅提高了可焊性、便利性,也保证了焊剂片约束电弧焊接接头的质量。同时,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拆装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275702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612987.2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 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节点球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的装配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置于底座上的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以及与控制器相连的焊接机器人。底座上设有下料斜梯,该下料斜梯的一侧设有左支撑柱,另一侧设有沉槽;左支撑柱的内侧分别设有左安装夹盘和焊缝激光测量仪,外侧设有支架及置于支架上的伺服电机Ⅱ,该伺服电机Ⅱ与左安装夹盘相连;沉槽两侧设有两根导轨,该导轨上设有右支撑柱;右支撑柱上设有从动旋转盘;焊接机器人设在下料斜梯的正后方;焊缝激光测量仪、伺服电机Ⅱ分别与控制器相连。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装配装置的调控方法。本发明可实现焊接过程中精准定位焊缝位置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05157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40344.8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兰州理工大学
IPC: B01J2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24 , B01J37/082
Abstract: 一种杂原子掺杂碳负载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将离子液体和钴盐混合后置于坩埚内,然后放入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升温到100‑600℃保温10‑60min,再继续升温至650‑1000℃保温60‑360min,冷却至室温,制得杂原子掺杂碳负载钴催化剂。本发明采用一步热解合成法,方法简单,基体为N、O、P、S、B等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碳基体中钴颗粒为纳米颗粒且分散性高,碳基体中的杂原子含量和钴负载量可调控,杂原子掺杂以及均匀分散的钴纳米颗粒能够明显提高其催化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