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乏汽减排装置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062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63343.4

    申请日:2023-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火电厂乏汽减排装置,属于乏汽减排领域,一种火电厂乏汽减排装置,包括冷凝减排腔室,冷凝减排腔室的外圆周固定连接有乏汽管道,乏汽管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小型低压蒸汽驱动机构,可以实现通过冷凝减排腔室析出乏汽中的液态水和有毒固体颗粒物,其中,小型低压蒸汽驱动机构可利用乏汽进行驱动,来对析出的有毒固体颗粒物进行清理,以免有毒固体颗粒物在冷凝减排腔室内堆积,造成冷凝减排腔室堵塞,确保冷凝减排腔室能够正常运作,随后二次减排机构对析出的液态水和固体颗粒物进行过滤,并利用过滤出的液态水对乏汽进行喷淋,不仅减少了资源损耗,而且还能进一步减少乏汽中的水汽,降低乏汽的排放。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高效供热协同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589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94213.3

    申请日:2024-12-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火电机组深度调峰与高效供热协同调控方法,包括步骤:1、热力学建模与性能分析;2、多段抽汽优化配置;3、换热与储热装置设计;4、动态调控策略开发;5、系统性能验证。本方法通过构建火电机组热力学仿真模型,采集运行参数并进行热工计算,分析机组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热力性能和供热能力,通过调整高中压缸与低压缸抽汽比例优化蒸汽分配,同时设计并集成换热装置与储热装置,用于平衡低负荷与高负荷工况下的供热能力。动态调控策略进一步实现燃烧与供热的实时优化调节,确保系统在深度调峰条件下稳定运行。本申请通过仿真建模和动态调控策略,有效提升了热能利用效率和机组稳定性,同时降低煤耗,适应深度调峰需求。

    一种乏汽回收和利用烟气加热的锅炉补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1403018U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23203855.8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乏汽回收和利用烟气加热的锅炉补水系统,涉及余热回收的领域,其包括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烟气管、冷脱盐水管、乏汽管和补水箱,所述溴化锂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所述发生器与所述烟气管连接,所述冷脱盐水管先后与所述吸收器、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乏汽管与所述蒸发器入口连接,且所述蒸发器出口连接有冷凝水管,所述冷脱盐水管由所述吸收器的出口端、以及所述冷凝水管均连接于所述补水箱。本申请具有将汽轮机乏汽冷源余热和锅炉排烟烟气余热两大能量损失加以利用,以提高锅炉补水温度的效果。

    一种用电厂乏汽做锅炉给水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1222684U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22821633.6

    申请日:2023-10-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电厂乏汽做锅炉给水及能量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冷凝箱,其内注满有冷凝介质,冷凝箱内固定设置有螺旋管;乏汽管,与螺旋管的顶端相连通;制冷器,其第一输入口通过第一保温管连通至冷凝箱的底部,第一输出口通过第二保温管连通至冷凝箱的顶部,第一保温管上设置有循环泵;集水箱,其顶部通过第三保温管连通至螺旋管的底端,集水箱的底部通过第四保温管连通至制冷器的第二输入口,第四保温管上设置有第一增压泵,集水箱的顶部设置有调压阀;锅炉,其给水口通过连接管连通至制冷器的第二输出口,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增压泵。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热回收利用率高,安全性高。

    一种空冷机组深度供热冷端系统的冷却水喷淋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19161101U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20078927.1

    申请日:2023-01-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冷机组深度供热冷端系统的冷却水喷淋机构,涉及冷却水喷淋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储水罐,所述储水罐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接水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动冷却喷淋机构中的传动电机,此时传动电机会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而蜗杆在进行转动时,可以配合固定安装在水源连通管上的蜗轮进行转动,此时水源连通管会进行转动,而水源连通管在转动时会带动三角形水源喷洒头一并转动,此时三角形水源喷洒头上开设的若干个喷水口进行喷水,此时位于正下方的喷水口进行指定喷洒,而位于侧面的喷洒口向四周进行旋转喷洒,不在喷洒指定区域,使整体降温均匀,不仅节约了水源,同时降低了降温的时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