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分段重点排烟系统以及排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0552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1711020305.9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隧道分段重点排烟系统以及排烟方法,系统包括:在第1行车主洞的顶部,沿纵向按一定间隔设置若干个吊顶风道,服务隧道顶部设置主排烟道,每个吊顶风道均对应设置一个横向联络烟道,一端与吊顶风道连通,另一端与主排烟道连通。优点为:由于本发明在主洞顶部设置若干独立吊顶风道,吊顶风道承载力较强,底部设置的电动排烟口面积可扩大到50m2,纵向间距可达到1000m,减少了电动排烟口数量,简化了排烟控制预案。主排烟道服务于左、右线隧道,减少一处主排烟道。主排烟道不会占用主隧道空间,降低了隧道风速,提高了运营经济性。因此,本发明简化了传统重点排烟方案,工程造价更低、系统操作更为简单、后期维护量更小。

    隧道横洞独立加压送风系统以及送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30782A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710333747.2

    申请日:2017-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00 E21F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横洞独立加压送风系统以及送风方法,系统包括:火灾检测系统、PLC控制器以及与每个隧道横洞相对应的加压送风单元;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火灾检测系统以及各个所述加压送风单元连接。优点为:将公路相邻隧道互为安全区域的思路体现在通风防烟装置中,当发生火灾时,实现在非事故隧道取风,从而对隧道横洞进行加压送风,保证隧道横洞对事故隧道的正压,实现对隧道横洞的加压送风,防止烟雾从事故隧道进入隧道横洞;同时,还可进一步在安全门处通过风阀形成风幕,阻止从事故隧道进入隧道横洞,因此,为人员疏散和救援提供安全保障。系统结合公路隧道的工程实际,简化了加压送风装置,设置灵活,工程规模小,工程实施性强。

    隧道横洞独立加压送风系统以及送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3078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710333747.2

    申请日:2017-05-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横洞独立加压送风系统以及送风方法,系统包括:火灾检测系统、PLC控制器以及与每个隧道横洞相对应的加压送风单元;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火灾检测系统以及各个所述加压送风单元连接。优点为:将公路相邻隧道互为安全区域的思路体现在通风防烟装置中,当发生火灾时,实现在非事故隧道取风,从而对隧道横洞进行加压送风,保证隧道横洞对事故隧道的正压,实现对隧道横洞的加压送风,防止烟雾从事故隧道进入隧道横洞;同时,还可进一步在安全门处通过风阀形成风幕,阻止从事故隧道进入隧道横洞,因此,为人员疏散和救援提供安全保障。系统结合公路隧道的工程实际,简化了加压送风装置,设置灵活,工程规模小,工程实施性强。

    公路隧道分段重点排烟系统以及排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05526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1020305.9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路隧道分段重点排烟系统以及排烟方法,系统包括:在第1行车主洞的顶部,沿纵向按一定间隔设置若干个吊顶风道,服务隧道顶部设置主排烟道,每个吊顶风道均对应设置一个横向联络烟道,一端与吊顶风道连通,另一端与主排烟道连通。优点为:由于本发明在主洞顶部设置若干独立吊顶风道,吊顶风道承载力较强,底部设置的电动排烟口面积可扩大到50m2,纵向间距可达到1000m,减少了电动排烟口数量,简化了排烟控制预案。主排烟道服务于左、右线隧道,减少一处主排烟道。主排烟道不会占用主隧道空间,降低了隧道风速,提高了运营经济性。因此,本发明简化了传统重点排烟方案,工程造价更低、系统操作更为简单、后期维护量更小。

    隧道横洞独立加压送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6785415U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20526982.7

    申请日:2017-0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横洞独立加压送风系统,在每个隧道横洞安装加压送风单元,加压送风单元包括:双向可逆式风机、金属风道、第1电动风阀、第2电动风阀、第3电动风阀、隧道横洞压力检测传感器和本地控制箱。优点为:将公路相邻隧道互为安全区域的思路体现在通风防烟装置中,当发生火灾时,实现在非事故隧道取风,对隧道横洞进行加压送风,保证隧道横洞对事故隧道的正压,实现对隧道横洞加压送风,防止烟雾从事故隧道进入隧道横洞;同时,还可进一步在安全门处通过风阀形成风幕,阻止从事故隧道进入隧道横洞,因此,为人员疏散和救援提供安全保障。系统结合公路隧道的工程实际,简化了加压送风装置,设置灵活,工程规模小,工程实施性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公路隧道分段重点排烟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485461U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21403511.3

    申请日:2017-10-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路隧道分段重点排烟系统,系统包括:在第1行车主洞的顶部,沿纵向按一定间隔设置若干个吊顶风道,服务隧道顶部设置主排烟道,每个吊顶风道均对应设置一个横向联络烟道,一端与吊顶风道连通,另一端与主排烟道连通。优点为: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主洞顶部设置若干独立吊顶风道,吊顶风道承载力较强,底部设置的电动排烟口面积可扩大到50m2,纵向间距可达到1000m,减少了电动排烟口数量,简化了排烟控制预案。主排烟道服务于左、右线隧道,减少一处主排烟道。主排烟道不会占用主隧道空间,降低了隧道风速,提高了运营经济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简化了传统重点排烟方案,工程造价更低、系统操作更为简单、后期维护量更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超长公路隧道智能通风控制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238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311773808.9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长公路隧道智能通风控制优化方法,包括:通风控制器将隧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通风区段,并根据实时接收到的所述入口交通量数据、所述出口交通量数据以及所述入口前交通量数据,进行智能通风优化解算,得到每个通风区段当前开启的射流风机的最佳台数,并根据解算到的最佳台数,实时控制开启对应台数的射流风机。本发明隧道内风机开启数量和实时交通量相关,能够保证开启满足此种交通量负荷且隧道内通风符合要求的最少数量的射流风机,以及排风轴流风机和送风轴流风机,从而有效降低隧道风机能耗,降低了超长隧道通风运营能耗,实现超长公路隧道运营工况下节能减排、按需通风、智能管理的目的。

    一种超长公路隧道智能通风控制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22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73808.9

    申请日:2023-1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长公路隧道智能通风控制优化方法,包括:通风控制器将隧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多个通风区段,并根据实时接收到的所述入口交通量数据、所述出口交通量数据以及所述入口前交通量数据,进行智能通风优化解算,得到每个通风区段当前开启的射流风机的最佳台数,并根据解算到的最佳台数,实时控制开启对应台数的射流风机。本发明隧道内风机开启数量和实时交通量相关,能够保证开启满足此种交通量负荷且隧道内通风符合要求的最少数量的射流风机,以及排风轴流风机和送风轴流风机,从而有效降低隧道风机能耗,降低了超长隧道通风运营能耗,实现超长公路隧道运营工况下节能减排、按需通风、智能管理的目的。

    一种超长公路隧道分区供水消防系统以及供水消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81830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811541776.9

    申请日:2018-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长公路隧道分区供水消防系统以及供水消防方法,超长公路隧道分区供水消防系统包括:左线隧道消防管道(1)、右线隧道消防管道(2)、第一横向联络管道(3)、第二横向联络管道(4)、第三横向联络管道(5)、第四横向联络管道(6)、洞内转换水池(7)、高位消防水池(8)、蓄水池(9)、深井(10)、连接件及阀门等。优点为:本发明通过在隧道内设置洞内转换水池,将隧道水消防系统可以分成两个或多个既相互独立又可以联通的消防供水系统,提高隧道消防系统的可靠性,解决了系统超压、供水距离过长可靠性差的问题。

    一种车辆风险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47525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53087.7

    申请日:2025-01-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风险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检测车辆的驾驶员状态信息,并根据驾驶员状态信息确定驾驶员状态评分;获取待检测车辆的车辆状态信息,并根据车辆状态信息确定车辆状态评分;获取待检测车辆的载物状态信息,并根据载物状态信息确定载物状态评分;获取待检测车辆的特殊情况评分;获取待检测车辆的各路径,并获取各路径分别对应的路径权重和路径评分;将驾驶员状态评分、车辆状态评分、载物状态评分、特殊情况评分、各路径权重和各路径评分输入至预训练得到的事故风险预测模型,输出待检测车辆对应的风险预测结果。本申请使得事故风险预测模型拥有更明确的侧重点,预测更准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