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1626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531052.0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Inventor: 杨志超 , 毕建刚 , 周涛 , 赵明敏 , 赵鹏 , 林珊珊 , 嵇建飞 , 胡成博 , 王斌 , 赵凯美 , 李谦 , 张卫东 , 赵录兴 , 鞠勇 , 吴桂芳 , 刘元庆 , 谢莉 , 白锋 , 曹方圆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变电站场景无线网络双层覆盖的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属于物联网组网覆盖设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无线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高带宽节点和接入节点,所述无线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变电站场景的第一传感数据;所述汇聚节点对所述第一传感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以得到所述第一传感数据的融合数据;所述高带宽节点用于采集变电站场景的第二传感数据,并将所述第二传感数据传输至接入节点,所述接入节点接收所述融合数据和第二传感数据,并对所述融合数据和第二传感数据进行数据特征提取,以得到融合数据和第二传感数据的数据特征,并向外输出所述数据特征。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不同能耗水平、传输能力的传感节点的规划。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5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794339.8
申请日:2022-07-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抗干扰特性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变电站二次电缆用于通信连接在端子箱和保护小室之间,变电站二次电缆包括相对的端子箱侧和保护小室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输出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信号耦合注入到变电站二次电缆的端子箱侧,和/或,将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信号电压注入到变电站二次电缆的端子箱侧的屏蔽层。获得变电站二次电缆的保护小室侧的电流数据或电压数据,并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干扰信号的电流数据或电压数据进行相应的对比,得出变电站二次电缆的抗干扰特性。本申请的测试方法可得出变电站内使用的不同类型的二次电缆的抗干扰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40414B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138801.9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W24/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角度联合概率的非对称波束信道多径演化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泊松过程确定多径簇的生成时刻,采用取整的Gamma分布生成某时刻的多径簇的多径数目;对每条多径根据Gamma分布函数生成准到达角,采用混合高斯分布刻画准到达角与准离开角间的关系,采用指数函数和正态分布刻画准达到角与多径传播时延间的关系并生成传播时延;根据收发端的波束主瓣宽度,筛选掉准到达角超出接收波束范围外或准离开角的多径;更新终端位置,计算每条多径的生存概率,对每条多径赋予生灭特性,直至指定仿真时刻。本发明弥补了现有随机信道建模理论中未考虑到达角与离开角间的联合分布,为非对称波束这一特殊模式下的无线信道建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36763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011138640.0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管飞行列车车地通信网络的组网方法,包括:以真空管列车沿线所需BBU池的数目以及BBU池对应的位置坐标为变量;以传输时延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一个RRU仅能连接到一个BBU中、BBU与RRU间的距离不得超过BBU的最大通信范围为约束条件,求解得到组网中真空管列车沿线所需BBU池的数目和每个BBU池对应的位置坐标;根据得到的真空管列车沿线所需BBU池的数目和每个BBU池对应的位置坐标进行组网。本方法可以实现整条真空管线路上的电波无缝覆盖,最小化车内通信用户至核心网的信息传输时延。
-
公开(公告)号:CN109362083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11287153.3
申请日:2018-10-3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4W16/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铁路无线信道数据库构建及数据预处理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基于信道探测仪的高铁信道测量、基于TD‑LTE网络的高铁信道测量和基于理论方法的高铁信道仿真获取信道实测和仿真原始数据;对实测原始数据进行缺失值处理和逻辑清洗,并与仿真原始数据一起构成高速铁路无线信道数据;构造信道频率响应数据的Hankel矩阵,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噪;选取降噪后的数据,利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收敛的神经网络模型,智能提取无线信道数据中的信道冲激响应的有效多径成分。本发明可用于构建完整场景的高速铁路无线信道原始数据库,提供纯净、有效的信道数据,为后续高速铁路无线信道特征挖掘与信道模型构建更加准确、可信。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712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103746.5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B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传播图理论的多波束信道建模方法,通过求出收发端天线阵列在各个角度上的增益来修正与收发端相关的传播路径增益,同时考虑到障碍物的移动性,将散射物分为静态离散散射点集合和动态离散散射点集合,并对两种不同的散射点集合考虑不同的散射次数,来构建基于传播图理论的多波束信道模型。方法弥补了现有传播图信道建模理论中未考虑波束赋形的缺陷,提高了信道建模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149121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810994250.X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介质直接覆盖漏波系统的真空管飞行列车通信系统,包括:漏波装置和电磁透镜;所述的漏波装置安装在所述的真空管飞行列车管道内壁上侧,釆用宽边横缝的开缝形式,在电流密度最大处垂直切割壁,采用垂直极化方式发射电波;所述的电磁透镜作为天窗,安装在所述的真空管飞行列车上,所述的电磁透镜为金属平板超透镜,用于透射所述漏波装置中产生的漏泄波导,实现真空管飞行列车的车地通信。能量可以全部透射入介质中,显著地增强了入射平面电磁波的透射能力,符合列车在密闭金属管道的真空环境中传输的特性,使真空管高速飞行列车无线通信系统得无线信号传输效果有了很大程度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9450574B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1910015950.4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4B17/382 , G06K9/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铁通信网络中无线信道多径分簇方法和装置,包括:确定高铁通信网络中测量得到的信道冲激响应的平稳间隔,提取在平稳间隔内的功率延迟分布;设置噪声门限,提取噪声门限以上的有效多径分量,将有效多径分量的抽头位置作为原始样本,多径分量的功率作为原始样本的权重;设置邻域样本数阈值与样本的邻域距离阈值,将原始样本及原始样本权重输入至DBSCAN算法,获得多个多链路簇,并滤除被DBSCAN算法判定为噪声的样本;将得到的多个多链路簇的样本及样本权重分别输入至K均值算法,确定每个多链路簇内的多径簇数量,获得多径分簇结果。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提高多径分簇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61513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09914.9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IPC: H04W24/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基站共址高压输电铁塔的强中弱场区划分方法,包括:步骤101、获取移动基站共址高压输电铁塔的基站参数和铁塔参数;步骤102、划分运检人员的活动区域,根据基站参数和铁塔参数针对各区域开展场强测量;步骤103、将测量数据与测量点位置进行映射,建立测量点位置与场强的关系;步骤104、分析场强随测量点位置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范围,根据相关规则对运检人员活动区域进行强中弱场区划分。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将运检人员活动区域进行强中弱场区的划分,为运检人员在移动基站共址高压输电铁塔的运检工作提供有效的安全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09795524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910031051.3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漏泄波导的真空管道飞行列车无线通信系统,用于解决真空管道飞行列车无线通信问题。所述真空管道飞行列车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车载天线子系统和地面漏泄波导子系统,两者通过螺旋状分布的漏泄波导实现无线通信。本发明通过设定漏泄波导在真空管道内壁呈螺旋状分布和列车天线在真空管道横截面围绕真空管道轴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利用螺旋状分布的漏泄波导在真空管道中产生等相波的特点,通过控制列车天线的运动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小多普勒效应;车内用户通过车内天线‑中继处理中心‑列车天线与地面漏泄波导系统进行信息的交互传递,避免了与漏泄波导直接通信过程中产生较大的信号衰减,改善了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