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4457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810398623.7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1M13/022 , G01M13/0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离合器滑磨过程油液污染耐受度试验方法及装置,其包括动力传动加载系统,动力传动加载系统和油液润滑系统均与湿式离合器包箱连接,且动力传动加载系统、油液润滑系统和湿式离合器包箱都与控制采集系统连接;动力传动加载系统包括动力电机,动力电机输出端与湿式离合器包箱输入轴连接,动力电机输出端设置有输入轴转速转矩传感器;湿式离合器包箱输出轴经联轴器与电涡流测功机连接;在湿式离合器包箱输出轴上设置有输出转速转矩传感器。本发明其能测试高速旋转工作状态下的湿式离合器在不同油液污染度下的耐用度,结合温度测量和损耗功率分析进行湿式离合器排污染耐受度判别。
-
公开(公告)号:CN109214128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811247322.0
申请日:2018-10-25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摩擦副滑摩过程润滑流场分布特性建模方法,其步骤:建立湿式摩擦副实体模型和润滑流场模型;设置装配体;网格划分;设置分析步及场输出;为湿式摩擦副实体模型和润滑流场模型施加边界条件;设置湿式摩擦副实体模型与润滑流场实体模型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流场特性分析:包括润滑流场的流速及压力场分析;根据湿式摩擦副润滑流场仿真结果,润滑油流场流速分布云图与压力分布云图具有对应关系,润滑流场对湿式摩擦副影响效果较为微小;湿式摩擦副润滑流场在相同的润滑油压条件下,同一时刻流场流速与压力变化趋势一致。本发明能分析不同工况下润滑流场的流场特性,及润滑流场对湿式摩擦副应力应变场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03667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71271.4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27 , G06K9/62 , G06N3/00 , G06N3/08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损伤失效判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包括:获取实测的摩擦副表面的特征参数,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特征参数包括工况参数和状态参数,状态参数为摩擦副表面粗糙度Ra变化率、Fe‑Cu元素浓度变化率与临界周向温度梯度,工况参数为输入转速及接合油压;对特征参数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后降维,采用粒子群优化方法确定BP神经网络的最优权重;将最优权重输入BP神经网络,采用训练集对BP神经网络训练,再将测试集输入BP神经网络中,完成基于摩擦副表面粗糙度Ra变化率、Fe‑Cu元素浓度变化率与临界周向温度梯度的摩擦元件损伤失效的判别,并输出结果。本发明能实现对导致摩擦元件损伤失效的多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232934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04072.X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式离合器摩擦元件损伤加权阈值预测方法及存储介质,其包括:获取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湿式离合器摩擦副试验或仿真数据,构建湿式摩擦副损伤阈值模型;设定湿式摩擦副损伤指标最优权值;通过最优权值对湿式摩擦副损伤阈值模型进行优化,通过优化后的湿式摩擦副损伤阈值模型,对任意工况条件下摩擦副的损伤阈值进行预测。本发明能对损伤阈值进行预测,确保摩擦副元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有效避免摩擦副元件在滑摩过程中出现翘曲变形和过度磨损导致摩擦副损伤的情况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232490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03148.7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包括:获取第n次采样时含有待求参数广义坡度的车辆车重表达式;获取第n+1次采样时含有待求参数坡度的车辆车重表达式;根据两个相邻时刻的车重表达式获取坡度估计;将预设时间内多次采样得到的估计坡度累加求平均值;将估计坡度平均值代入汽车动力学方程求解车辆质量;根据估计坡度的平均值与整车质量确定最高限制挡位;判断当前挡位是否大于最高限制挡位,若大于,则强制执行最高限制挡位,反之,则按照原换挡策略正常换挡。本发明通过坡度与车重的识别获得一个最高限制挡位,车辆在正常升挡时被禁止超过该推荐的最高挡位,从而避免循环换挡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25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50687.4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08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疲劳强度优化设计领域,公开了一种传动轴疲劳强度优化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其包括:计算关键结构参数对传动轴输出响应的贡献度,以贡献度最高的结构参数作为传动轴疲劳强度优化设计的设计变量,建立传动轴疲劳强度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以计算获得传动轴模型的性能响应值;基于选取的设计变量和对应的性能响应值构建初始的Kriging代理模型,并基于Bayesian后验特性设置控制函数,将其引入经典期望加点策略,以建立Bayesian期望改进控制的Kriging代理模型;以传动轴寿命最大为目标,基于Bayesian期望改进控制的Kriging代理模型对传动轴疲劳强度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全局搜索,求解满足约束条件下传动轴的最优结构参数和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9297706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1811199717.8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IPC: G01M13/022 , G01N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界面形貌对湿式离合器滑摩特性影响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其包括动力部分,动力部分包括电机和油泵;电机输出轴与实验腔部分连接,油泵输出端通过管路与实验腔部分连接;信号采集与调理部分包括热电偶、力传感器、温度补偿导线和信号调理模块;热电偶用于采集实验腔部分的温度数据;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实验腔部分的摩擦力,进而通过该摩檫力得到摩擦系数;热电偶采集到的温度数据经温度补偿导线传输至信号调理模块,由温度补偿导线对温度数据进行补偿,然后由信号调理模块进行滤波和模数转换后,传输至数据处理保存部分;数据处理保存部分包括上位机;信号调理模块输出的数据传输至上位机内,对所有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并存储。
-
公开(公告)号:CN11241773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011389267.6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尖皮肤表面接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建立指尖和样本的二维模型;对指尖二维模型和样本二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对于指尖几何模型和样本几何模型进行属性设置;设置装配体;设置相互作用;设置分析步及输出;设置样本在x、y方向位移为零,绕x轴、y轴转动为零,指骨在x方向位移为零,绕x轴、y轴转动为零,指骨在y方向的位移为‑2mm;建立运算,得到指尖横、纵截面接触样本横、纵截面的宽度和接触长度随分析步变化的数据;采用接触力与接触位移的关系进行模型的验证;分析指尖与确定性纹理表面的接触特性。本发明能有效避免接触纹理的随机性,简化研究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324903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1203148.7
申请日:2020-11-02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其包括:获取第n次采样时含有待求参数广义坡度的车辆车重表达式;获取第n+1次采样时含有待求参数坡度的车辆车重表达式;根据两个相邻时刻的车重表达式获取坡度估计;将预设时间内多次采样得到的估计坡度累加求平均值;将估计坡度平均值代入汽车动力学方程求解车辆质量;根据估计坡度的平均值与整车质量确定最高限制挡位;判断当前挡位是否大于最高限制挡位,若大于,则强制执行最高限制挡位,反之,则按照原换挡策略正常换挡。本发明通过坡度与车重的识别获得一个最高限制挡位,车辆在正常升挡时被禁止超过该推荐的最高挡位,从而避免循环换挡的出现。
-
公开(公告)号:CN112417735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89267.6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尖皮肤表面接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系统,其包括:建立指尖和样本的二维模型;对指尖二维模型和样本二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对于指尖几何模型和样本几何模型进行属性设置;设置装配体;设置相互作用;设置分析步及输出;设置样本在x、y方向位移为零,绕x轴、y轴转动为零,指骨在x方向位移为零,绕x轴、y轴转动为零,指骨在y方向的位移为‑2mm;建立运算,得到指尖横、纵截面接触样本横、纵截面的宽度和接触长度随分析步变化的数据;采用接触力与接触位移的关系进行模型的验证;分析指尖与确定性纹理表面的接触特性。本发明能有效避免接触纹理的随机性,简化研究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