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水中非活性磷的极限去除装置及去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04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62162.9

    申请日:2024-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水中非活性磷的极限去除装置及去除方法,涉及再生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进水水箱,进水口用于与再生水管道连接;除磷滤罐,为金属罐体,除磷滤罐包括下方的曝气盘和上方的金属除磷吸附剂,曝气盘与进水水箱的出水口连接;臭氧系统,与曝气盘连接;产水水箱,与除磷滤罐中位于金属除磷吸附剂上方的空间连通,产水水箱的反洗水口通过反洗系统与除磷滤罐连接;在线监测系统,与进水水箱、除磷滤罐和产水水箱连接;自动控制系统,与进水水箱上的阀门和自清洗过滤器以及臭氧系统和反洗系统控制连接;该方法能够实现再生水总磷≤0.02mg/L的基础上不额外使用任何除磷药剂,避免了金属离子对水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

    一种强化生物耦合吸附的污水除磷装置及除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583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52287.9

    申请日:2023-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生物耦合吸附的污水除磷装置及除磷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初沉水箱,出水口分别与预缺氧池和厌氧池连接,预缺氧池的出水端与厌氧池连接;缺氧池,进水端与厌氧池连接,缺氧池的出水端与好氧池连接,好氧池的出水端分别与缺氧池的底部和沉淀池连接,沉淀池的底部与预缺氧池连接;中间水箱,进水端与沉淀池的出水端连接;除磷滤柱,底部与中间水箱连接,除磷滤柱的顶部与产水箱连接;在线监测系统,探头分别设置在生物处理部分池内初沉水箱、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间水箱和产水箱内;自动控制系统,与在线监测系统连接;该除磷方法在保证除磷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了药剂成本又避免了二次污染。

    一种评估污水厂生物除磷效能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8448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82385.6

    申请日:2022-10-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评估污水厂生物除磷效能的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污水检测单元、污泥检测单元和数据分析计算单元;所述污水检测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污水存储装置、过滤装置、滤液储存装置和磷酸盐在线测定装置;所述污泥检测单元包括活性污泥存储装置、固液分离装置、污泥淘洗装置、污泥热干燥装置、污泥焚烧装置、MLVSS测定装置、污泥冷冻干燥装置、污泥高温氧化浸出装置和聚磷酸盐测定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及系统可以使其能准确得到生物除磷作用的占比,指导水厂运行调控。

    一种滤池分层取样检测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404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52275.6

    申请日:2023-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滤池分层取样检测装置和方法,该取样检测装置包括:包括敞口式的池体,池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池体竖直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的底部连通,第二腔设置有溢流口,多个取样管的下端分别位于滤池的不同深度,用于抽取不同深度的滤池水样,蠕动泵的输入端设置有多个分管,蠕动泵的输出端浸没在第一腔内,水质检测仪的探测端浸没在第二腔内,该滤池分层取样检测装置通过多个取样管配合蠕动泵抽取不同深度的水样,通过开放式池体的结合底部连通结构,使得水样进入池体后不与空气接触,减少样本所受污染,同时通过第一腔和第二腔的水体扩散,避免水样冲击水质检测仪的检测端。

    景观水体藻类去除方法和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902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820877.5

    申请日:2024-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景观水体藻类去除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S1、使用微滤机分离藻水为浓液和稀液,浓液的藻类粒径大于稀液,S2、将稀液进行混凝和/或气浮除杂得到清液和废液,S3、将清液进行紫外辐射消杀,S4、将浓液和/或废液排入湿地进行生态处理,优选的,使用生物混凝剂进行清液混凝处理,更优选的,生物混凝剂为水溶性壳聚糖类生物混凝剂,该景观水体藻类去除方法通过微滤机物理分离浓液和稀液,针对不同藻体粒径分类处理,减少混凝、气浮和灭藻消杀的成本,且水溶性壳聚糖类生物混凝剂无毒易讲解,自身带阳离子基团,易于藻颗粒表面的负电荷发生电中和,促使其快速脱稳沉降,实现对水体藻类的安全去除,简单高效易于实施。

    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362561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18579.4

    申请日:2020-03-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第一剩余污泥依次进行热水解、降温和稀释;将稀释后的第一剩余污泥与第二剩余污泥混合,进行厌氧发酵,获得产酸液;对产酸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产酸滤液和泥饼;将泥饼加工成营养土;产酸滤液中的一部分排入水厂生物池,作为水厂生物池的碳源;产酸滤液中的另一部分作为菌群的基质碳源,采用丰盛-饥饿模式对菌群进行富集活化,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在聚羟基脂肪酸酯合成稳定阶段,收集菌群;从收集的菌群中提取聚羟基脂肪酸酯,并且进行纯化,得到聚羟基脂肪酸酯产物;对聚羟基脂肪酸酯产物进行干燥,获得聚羟基脂肪酸酯产品。该方法提高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率。

    一种智能联动水体漂浮物收集净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10149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397185.3

    申请日:2019-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联动水体漂浮物收集净化系统,涉及水体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包括:小型水面巡逻船;巡逻船防水箱体,设置于船体上侧;巡逻船电源组件,设置于船体上侧;巡逻船硬件,设置于巡逻船防水箱体内,巡逻船硬件包括巡逻船控制系统、巡逻船通讯系统、巡逻船导航系统和观测系统;小型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包括生态浮床和浮床驱动装置;生态净化层,设置于所述生态浮床上侧;漂浮物收集机构;浮床防水箱体,设置于所述生态浮床上侧;浮床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生态浮床上侧;浮床硬件,设置于所述浮床防水箱体内,所述浮床硬件包括浮床控制系统,浮床通讯系统和浮床导航系统。

    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反应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77953A

    公开(公告)日:2020-03-13

    申请号:CN201911343319.3

    申请日:2019-12-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反应系统。该反应系统包括:热水解系统、厌氧发酵系统、固液分离系统、酸化滤液收集系统、泥饼加工营养土系统、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池、PHAs合成发酵系统、PHAs收集提取系统、以及PHAs干燥系统;热水解系统、厌氧发酵系统和固液分离系统依次串联连通;固液分离系统与泥饼加工营养土系统和酸化滤液收集系统并列连通;酸化滤液收集系统与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池和PHAs合成发酵系统并列连通;PHAs合成发酵系统、PHAs收集提取系统和PHAs干燥系统依次连通。该反应系统提高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