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110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06001.2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自行车轨迹数据的路段绕行行为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自行车轨迹数据的获取与清洗,需要清洗的轨迹有采样率低以及速度异常的轨迹;2)地图匹配:把每一条轨迹投影到对应的道路路网,实现地图匹配;3)单向路绕行判定:考虑绕行轨迹特征,根据几何学上的绕行形式对绕行行为进行判定,在此基础上,加入道路属性因素做进一步判定;4)绕行行为频次等级划分:统计一周内各路段的绕行事件的频次,并以频次窗格划分三个等级,分别用不同颜色在在OSM地图平台上对路段进行标记表示绕行严重程度。本发明通过地图匹配和几何学方法判断绕行行为,有效提高了绕行检测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364344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15714.1
申请日:2008-06-27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压力测试的路网极限容量确定方法属于路网交通量控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利用计算机的观测网络采集路网的交通参数,再利用宏观交通模拟与规划软件Cube及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在所述计算机中生成路网文件及压力测试的初始值,然后利用由Cube软件生成的压力测试运行模型在设定的测试周期内进行压力测试,计算路网平均饱和度和路网平均速度,并与设定的路网平均饱和度和路网平均速度指标值相比较,判断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只要其中有一个不满足,需增加路网交通量继续压力测试直至二者均满足要求,此时的路网交通量即为路网极限容量。本发明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效率,填补了用压力测试确定路网极限容量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996437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95457.3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山西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nventor: 边扬 , 吴承昱 , 赵晓华 , 刘琪琪 , 张芳燕 , 王敬 , 李永胜 , 申文杰 , 王雅慧 , 兰爱峰 , 陶健 , 袁伟 , 李永永 , 赵诚伟 , 王培剑 , 郑远翔 , 卫红岩 , 田季华 , 郝强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弯道路段风险防控动态评价系统及方法,属于智能交通领域。该系统包括:SCANeR studio驾驶模拟器、Microsoft Visual C++软件、UDP数据传输协议以及数据处理及显示模块。系统通过驾驶模拟器采集弯道路段内的多组防控方案下的驾驶人行为信息,并利用UDP通信协议将数据上传至风险防控效果动态评价系统。系统实时检测驾驶人行为表现,并就上传的数据进行风险指标提取处理,以评价弯道路段内的风险水平。当驾驶人行为信息被判定为风险交通行为时,系统将生成风险信号,并在评价系统界面上实时显示,以预警交通管控部门该路段存在交通风险。该系统能够实时掌握弯道路段行驶的驾驶员行为安全,提示路段上发生的风险行为,从而减少弯道路段的交通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197855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29478.2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轨迹数据的大曲率道路电动自行车逆行行为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轨迹数据获取与清洗:收集轨迹数据并清洗缺失和漂移的数据;2)地图匹配:将轨迹数据精确匹配至城市道路网络;3)逆行行为识别:考虑大曲率道路条件下,利用几何学与道路拓扑关系原理,标定单向路与双向路上的逆行点,进而识别逆行行为;4)路网风险水平划分:基于共享电动自行车轨迹数据,统计一天内各路段逆行行为发生频次,并据此对路段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在GIS地图平台上展示路网风险水平。本发明通过几何学与道路拓扑关系识别大大曲率道路下的逆行行为,与前人方法相比显著提高了逆行检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50900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206155.5
申请日:2015-04-27
IPC: G06Q10/04
Abstract: 一种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优化成套方法,该方法针对目前公共自行车系统微观层面上网点位置和网点规模优化方法的空缺,综合考虑宏观网络布局和微观网点设置,提出一套完整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区域用地、公共自行车基础信息数据库,然后根据网点周转率识别区域问题网点,基于此分别进行网点布局优化、网点位置优化和网点规模优化。本发明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规划和优化分析的决策技术支持,促进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86574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1181802.7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山西省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北京工业大学
Inventor: 张芳燕 , 常晋伟 , 申文杰 , 李永胜 , 李旭华 , 王雅慧 , 袁伟 , 陶健 , 王彦章 , 王素青 , 尹志雨 , 卫红岩 , 赵晓华 , 刘琪琪 , 吴承昱 , 栾森 , 边扬 , 孙文利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弯道路段风险智能感知预警系统,涉及交通预警领域,该系统包括:交通事件感知装置、控制主机装置以及行车安全智能诱导与预警装置,均位于弯道路段,利用交通事件感知装置采集弯道路段内的多组行车状态信息,并分别根据每组行车状态信息确定弯道路段内的事故风险交通事件或正常交通事件,当多组行车状态信息均被判定为风险交通事件时,控制主机装置生成控制信号,行车安全智能诱导与预警装置根据控制信号调整诱导灯的闪烁频率,进行预警,以警示上游来车,从而辅助上游的驾驶员提前感知弯道路段内因视距不良无法感知的风险,减少弯道路段的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风险事件发生,提高了道路行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85090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510206155.5
申请日:2015-04-27
IPC: G06Q10/04
Abstract: 一种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优化成套方法,该方法针对目前公共自行车系统微观层面上网点位置和网点规模优化方法的空缺,综合考虑宏观网络布局和微观网点设置,提出一套完整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优化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区域用地、公共自行车基础信息数据库,然后根据网点周转率识别区域问题网点,基于此分别进行网点布局优化、网点位置优化和网点规模优化。本发明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规划和优化分析的决策技术支持,促进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7238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73719.6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G08G1/01 , G08G1/096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动自行车轨迹数据的急变速行为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轨迹数据获取与清洗:收集轨迹数据并清洗缺失和漂移的数据;2)地图匹配:精确地将轨迹数据映射到城市道路网络;3)急变速行为识别:利用轨迹运动学特征,将急变速行为分为急加速、急减速、急启动和急刹车,并通过统计学中的85%或15%分位数提取加速度阈值,以标定急变速点,进而识别急变速行为;4)路网风险水平划分:基于共享电动自行车轨迹数据,统计一天内各路段急变速行为的发生频次,并据此划分风险等级,在GIS地图平台上展示路网风险水平。本发明通过轨迹运动学特征识别急变速行为,有效地提高了急变速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3212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636120.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制式的交通大数据模块化教学实验平台,包括系统环境管理模块,实现用户创建以及支持学生运行代码时选择不同的python环境;课程知识管理模块,构建“知‑教‑行”教育模式,以定制式模块化设计方法践行该教育模式;成果展示管理模块,集成章节多个知识点代码输出结果根据教学需求设置图表内容,形成“全景式”协同展示;教学评估管理模块,对所有知识点一体式成绩管理并用于学生全过程记录查看。本发明以践行“知‑教‑行”教育模式,采用开放式版面布局设计与集成式成果协同展示,满足不同教师和课程的定制需求,提供大量实际数据处理和应用经验,以满足智慧交通领域日益增长的技能和知识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64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529971.4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IPC: G06Q10/047 , G06F16/29 , G06F16/953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考虑骑行者有限理性的轨道站域骑行可达性评估方法,通过获取服务设施POI、轨道站域信息、可骑行道路网络、自行车道路设施属性、地面高程及自行车骑行轨迹GPS数据;识别骑行轨迹出行目的;构建不同目的下骑行可达性评估模型,所述骑行可达性评估模型是运用前景理论改进基于效用理论构建的基本骑行可达性评估模型得到;提取轨道站点出入口至各路网节点的最佳路径选择集,计算轨道站点到各路网节点的骑行可达性指数,并逐步聚合至网格和轨道站域层面,获得轨道站域综合骑行可达性指数;对轨道站域骑行可达性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本发明考虑骑行者有限理性和出行目的异质性,评估结果能够反映轨道站域内自行车设施的骑行感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