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278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17931.8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两态键控码分多址的兰姆波编码解码方法,包括:1)依据传感器节点的布置位置、被监测对象的材料特性和尺寸参数,确定相应的信号参数;2)对扩频码序列进行一次调制,生成用于缺陷监测的码分多址(CDMA)兰姆波信号;3)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节点激励并采集CDMA兰姆波信号,评估相应路径上的信号,并生成损伤指标;4)对损伤指标进行编码,并再次对扩频码序列进行调制,生成携带损伤信息的CDMA兰姆波信号;5)传感节点将携带信息的CDMA兰姆波信号传输至下游传感器节点,下游传感器节点进行解码,以获取传输的声数据。本发明将兰姆波信号分为缺陷监测信号和通信信号,实现基于超声兰姆波的信号通信和损伤检测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96968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63492.4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导波监测信号的光流图像处理方法。步骤包括:1)以滑动窗对超声导波监测信号波形进行连续截取,将每次截取的信号波形幅值取包络后排列为二维图像,对图像进行灰度处理;2)将不同时间采集的超声导波监测信号波形转换形成二维灰度图像序列;3)利用二维灰度图像序列中相邻的两帧图像,采用光流算法统计图像中各像素点的速度矢量,形成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场;4)在单帧速度场分布图中,速度矢量异常的区域为缺陷信号,依据异常区域在图像中的像素坐标反向计算得到缺陷信号在一维超声导波监测信号波形中的时间坐标,用于缺陷定位。本发明将监测信号转换为速度场分布图像序列,抑制随机噪声和温度的干扰,提高缺陷信号识别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1447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010659629.2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虚拟传感器的板结构多模态兰姆波拓扑梯度成像方法。对换能器阵元采用一发一收的方式进行超声导波实验,得到超声回波信号,并对采集到的回波信号进行模态分离处理,获得单模态信号。使用单模态信号进行拓扑梯度成像,对单模态成像结果进行阈值处理,确定虚拟缺陷参数,建立含有缺陷的板结构模型,并根据模型运算结果获得虚拟传感器处的回波信号。使用虚拟传感器接收信号与实验接收信号构成的混合数据集进行拓扑梯度成像,并将多个模态的成像结果进行融合,确定板结构中的缺陷信息。本发明提出了虚拟传感器并使用将多模态结果进行融合,可以较大提升拓扑梯度成像结果的信噪比,消除成像结果中的伪像。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16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23906.7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高精度兰姆波相速度频散曲线测量方法,该方法用于通过实验手段准确获得兰姆波的相速度,为兰姆波的后续应用打下基础。利用信号波峰波谷时间得到所含的频率,再对接收信号使用自适应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获取近似为单一频率的信号。对滤波后的信号用互相关算法得到波传播的时间,以此计算出相速度。将对应的频率和相速度合并获得频率‑速度数据集,再使用聚类算法对数据集进行聚类,获得聚类中心点。最后对聚类中心点进行拟合,即可获得相速度频散曲线。该方法简单、实用、可靠,以较少的数据点测得了精确的频散曲线。该方法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板均取得了很好的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30840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010091050.0
申请日:2020-02-13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25J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下肢助力的柔性功能外衣本体,该功能外衣本体穿戴于人体下肢,可为髋关节前屈运动与后伸运动、踝关节趾屈运动与背伸运动提供单个或其中两个提供助力,共8种助力方式,根据健康人员或者下肢运动障碍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助力方式。该功能外衣本体包括底层外衣、腰环带、大腿环带、小腿环带、脚环带、鲍登线单元、惯性传感器、拉力传感器等组成,通过鲍登线单元牵引相应环带,将辅助力传递至髋或踝关节。该外衣本体具有质量轻、人机相容性好等优势,同时集成了步态检测和辅助力测量功能,通过更换上锚点固定单元和下锚点固定附件的位置,改变鲍登线放置的位置,以此对不同期待关节运动的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350630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154675.7
申请日:2020-03-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多维减振装置的多风轮多向集能式风力发电机塔,属于风力发电以及结构抗震抗风领域。包括大型叶片、小型叶片、陀螺仪减振装置、风轮连接装置、桨片旋转装置、塔架、悬臂调谐减振装置、输出能源用电缆、限位墙、陀螺外支撑轴、陀螺转子、陀螺内支撑轴、环形框筒、万向滚动球铰、调谐质量块、悬挑架、悬臂段、传动系统、变速箱等。该风力发电机塔提供多个方向的桨片,增加了风力发电机的受力面积,在风向不稳定的时候,同时吸收来自各个方向的风能并转化为电能,能够提高风力使用效率。减振装置相结合更加有效的提高风力发电机在风荷载作用下以及地震动作用下抗震能力,使得该风力发电机塔能够更加安全、长久的进行风力发电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1335477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54668.7
申请日:2020-03-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双层碟形弹簧的复合型多维隔震支座,包括垫层、水平隔震叠层橡胶垫、内部套筒、外部套筒、上层碟形弹簧、内导杆、外导杆、粘滞性阻尼材料A、下层碟形弹簧、粘滞性阻尼材料B、导向件、摩擦阻尼器、连接件、螺栓。本发明采取的内外双层的碟形弹簧装置使具有更大的刚度和调整能力;将碟形弹簧与阻尼器相结合,使其具有更优良的耗能能力。当水平地震作用来临时,上层内部套筒中的叠层橡胶垫作为水平隔震元件,与上层套筒内部和外部的摩擦型阻尼器组合使用,用来水平减震。在高层建筑中,双层碟形弹簧复合隔震支座能够承担足够大的荷载和地震作用,从而提供足够的隔震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33514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54669.1
申请日:2020-03-08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E01D19/00 , E01D19/02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防止桥墩端部产生塑性铰的位移放大型多维耗能装置,属于桥梁防灾减灾和安全防护工程领域。包括万向铰支座、开口钢箱、圆形刚性钢连接杆、弯曲型复合耗能金属阻尼器、固定铰支座、泡沫填充物、条状交叉编织型金属阻尼器、刚性钢连接杆、弧形薄钢片、矩形开口钢片、螺栓、桥面板、桥墩。本发明主要采用了位移放大的思想,在地震作用下,桥墩会产生微小的位移。设置在桥墩底部的“杠杆型”耗能构件和桥墩上部“剪刀型”耗能装置底部放大,消耗地震传递的能量。桥墩上下部耗能装置沿桥墩圆周布置,设置在桥墩上部、下部的耗能装置能够最大限度的消耗地震传递到桥墩的能量,起到保护桥墩,防止桥墩产生塑性铰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68069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59632.3
申请日:2019-10-10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体外反搏气囊,属于气囊领域。包括第一气囊袋,第一气囊袋通过松紧带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囊袋,进气管与外接的充气设备相连通,第一气囊袋的顶部中间固定设有日字扣件,第二气囊袋的底部中间固定设有与日字扣件配合使用的扣带,本发明一种便携式体外反搏气囊,通过设置有日字扣件和扣带,可根据人体的体型(腿部粗细或手臂粗细)自由调节两个气囊袋之间的锁紧程度,通过设置有按摩布和按摩球,可在进行体外反搏时对腿部或手部进行按摩,通过设置有魔术贴子贴和魔术贴母贴,可在不需按摩时将按摩布和按摩球拆下,通过设置有透气孔和排汗棉线丝,可在透气的同时将人体产生的汗液排出,有效提高了人体舒适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975714B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210468778.6
申请日:2012-11-19
Applicant: 北京工业大学
IPC: B60W30/00 , B60W10/20 , B60W10/184 , B60W10/22 , B60W40/105 , B60W40/10
Abstract: 一种电动车辆底盘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涉及车辆控制领域。其通过将传感器量测得到的制动触发信号、轮速信号、车身的垂向加速度信号、纵向加速度信号、侧向加速度信号、俯仰角信号、侧倾角信号、横摆角速度信号、转向轴输入转矩信号和车速信号传递至协同控制器,协同控制器监控车辆的运动状态并适时向电液联合制动上层控制器和EPS+ASS集中控制器施加控制命令,电液联合制动上层控制器和EPS+ASS集中控制器根据各自接收的传感器信号和协同控制器命令进行操作,电液联合制动上层控制器通过协调电机控制器和ABS控制器控制轮毂电机和液压制动单元,EPS+ASS集中控制器直接控制助力电机和作动器。本发明降低了子系统耦合工况下的冲突,提升电动车辆底盘系统的整体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