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19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1837055.3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的轻量化翼面结构,该翼面结构包括翼面骨架(1)、翼面蒙皮(2)和多个翼面连接接头(3);翼面骨架(1)为框架结构,翼面骨架(1)的两侧表面为折弯面,翼面骨架(1)内设置有横向和纵向交错的多条加强筋,交错的多条加强筋将翼面骨架分成多个小空间,小空间在翼面骨架(1)两侧表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长方形和三角形;翼面蒙皮(2)铺在翼面骨架(1)的两侧面上;多个翼面连接接头(3)设置在骨架底表面上。本发明在满足结构强度/刚度性能要求的前提上,降低了翼面结构质量,实现了翼面结构轻量化。
-
公开(公告)号:CN11835011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1837147.1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舵面晃动角度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确定各传动环节对舵面晃动角度影响的权重系数:即在连接点的间隙值相同的情况下,确定各传动环节对舵面晃动角度影响的权重系数;步骤二:确定舵面最大晃动角度:根据各传动环节配合公差,确定舵面最大晃动角度;步骤三:判断舵面最大晃动角度是否满足要求;步骤四:调整连接杆长度:选择其中一个连接杆,增加连接杆长度范围为现有长度的7%,返回步骤二。本发明实现了舵面在静置状态下的晃动角度评估,为抑制舵面静置状态下的晃动提供计算依据与抑制方法,提高飞行器控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0829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26850.9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频域响应信号的损伤协同诊断技术,包括:采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蜂窝夹芯多层热防护结构进行实时低频准静态应变监测;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进行高频超声导波主动检测,对传感器网络与连接电路进行聚酰亚胺薄膜封装,在蒙皮面板与蜂窝芯之间集成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网络,在应变隔离垫与蒙皮面板之间集成压电传感器阵列;综合利用低频准静态应变与高频超声导波响应实时监测结构状态,当结构状态发生异常则采用高频超声导波主动检测方法进行损伤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96117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01923.4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高温透波机翼结构及飞行器,包括机翼骨架、下蒙皮、翼尖结构、调整带板和上蒙皮,其中蒙皮可以单独作为蒙皮使用,也可与天线一体化成型后,分块安装于机翼骨架上。当机翼蒙皮单独作为蒙皮使用时,天线安装在机翼骨架的翼梁、边肋上。高速飞行平台翼尖结构可以与天线一体化成型为翼尖天线一体化结构,也可与天线各自独立制备形成翼尖天线分开结构。机翼骨架的接头、次翼梁、翼肋和斜边肋采用耐高温树脂基复材,主翼梁、主翼肋和后主翼梁采用耐高温钛合金材料。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钛合金作为机翼承载结构材料,不具备透波性能,极大制约了高速飞行平台的预警探测能力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25256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80843.4
申请日:2023-07-18
IPC: G16C60/00 , G06F30/17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逆有限元的板壳结构变形形状重构方法,其核心为优化的剪切变形重构算法,计算过程中不需要引入剪切修正系数,大大提高了计算精度,有效拓展了逆有限元方法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220743387U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22307334.0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西咸新区云峰航控智能有限公司 , 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
IPC: B64U30/40 , B64U10/25 , B64U10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翼机构及无人机,无人机包括机身组件和尾翼机构,尾翼机构包括尾翼组件和尾翼折叠组件,尾翼组件包括尾翼,尾翼折叠组件包括尾翼扭簧和尾翼转轴,机身组件包括限转部,尾翼转轴转动设置于机身组件,尾翼转轴固装于尾翼,尾翼扭簧套设于尾翼转轴,尾翼扭簧的一端相对机身组件固定,另一端与尾翼转轴固定连接,限转部限制尾翼转轴的转动行程。通过对尾翼施力,带动尾翼和尾翼转轴转动,以折叠尾翼,且尾翼扭簧变形;撤去外力后,尾翼转轴在尾翼扭簧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带动尾翼从折叠状态转换至展开状态。限转部和尾翼转轴相互配合,限制尾翼的转动角度,防止尾翼展开时出现转动角度的偏差,保证尾翼的展开位置准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