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528396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111640233.4

    申请日:2021-12-29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突发事件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基于参考词,从网络信息进行遍历中提取包含参考词的候选文本;对候选文本进行语义分析,以确定与突发事件关联的关联文本;对关联文本进行实体提取,以确定关联文本对应的第一实体集;确定第一实体集与突发事件数据集中每个突发事件对应的第二实体集之间的第一相似度;在第一实体集与任一第二实体集间的第一相似度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关联文本为任一第二实体集对应的第一突发事件的关联文本。由此,将网络信息中包含的突发事件文本进行分析、整理,可以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及时发现新的突发事件,而且可以准确地挖掘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

    景区人群密度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15143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03027.5

    申请日:2023-01-03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景区人群密度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景区中多个景区单元在初始时刻的真实人群数量;根据各景区单元在初始时刻的真实人群数量,采用人群数量预测模型预测各景区单元在初始时刻之后的目标时刻的预测人群数量;获取多个景区单元在目标时刻的图像信息;根据图像信息,获取各景区单元在目标时刻的观测人群数量和观测人群密度;针对任一景区单元,基于预测人群数量、观测人群数量和观测人群密度,确定景区单元在目标时刻的真实人群密度。由此,同时基于人群数量预测模型预测的预测人群数量,和从图像信息获取的观测人群数量和观测人群密度,可以有效获取景区各景区单元在目标时刻的真实人群密度。

    人群密度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09200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03207.3

    申请日:2023-0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人群密度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摄像设备采集到的目标画面;对目标画面进行识别,以从目标画面中确定属于地面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确定属于人头中心位置的第二像素单元;根据目标画面的画面坐标系与地面坐标系之间的目标转换关系,对第一像素单元在画面坐标系中的位置进行转换得到地面坐标系中的第一位置;根据目标转换关系,对第二像素单元在画面坐标系中的位置进行转换得到相对地面坐标系的第二位置,以基于第二位置,确定人在地面的站立位置;根据第一位置和站立位置,确定人群密度。由此,基于人的站立位置和目标画面中属于地面的第一像素单元在地面坐标系的第一位置,有效确定人群密度。

    突发事件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52839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1640233.4

    申请日:2021-12-29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突发事件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基于参考词,从网络信息进行遍历中提取包含参考词的候选文本;对候选文本进行语义分析,以确定与突发事件关联的关联文本;对关联文本进行实体提取,以确定关联文本对应的第一实体集;确定第一实体集与突发事件数据集中每个突发事件对应的第二实体集之间的第一相似度;在第一实体集与任一第二实体集间的第一相似度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关联文本为任一第二实体集对应的第一突发事件的关联文本。由此,将网络信息中包含的突发事件文本进行分析、整理,可以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及时发现新的突发事件,而且可以准确地挖掘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

    行为类别的识别方法和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5128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29447.9

    申请日:2023-10-13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行为类别的识别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骨架拓扑结构;其中,骨架拓扑结构是对待识别图像中的目标对象进行关节关键点检测,并对各关节关键点进行连接得到的;获取骨架拓扑结构所指示的目标对象的骨架的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其中,第一特征用于指示目标对象的全局动作,第二特征用于指示目标对象的局部动作;分别对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进行行为类别分数预测,以得到第一得分和第二得分;对第一得分和第二得分进行加权求和,以得到目标得分;根据目标得分,预测目标对象所属的目标行为类别,由此,无需人工监控目标对象的行为,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提高了场景内目标对象的行为识别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