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06559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323608.4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高绝缘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导热绝缘材料技术领域。依靠聚氨酯发泡过程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带来的聚合驱动力,氧化铝被聚氨酯支撑形成氧化铝/聚氨酯复合泡沫,再通过高温烧结得到三维氧化铝骨架。在真空辅助浸渍硅橡胶固化成型的过程中,引入碳纳米管,凭借着0维的微米氧化铝和1维的碳纳米管的多尺寸协同效应,构建更为致密、更低热阻的传热通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为更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和电器领域,引入的碳纳米管被三维连续的氧化铝网络阻隔,保证了形成导热网络的同时未形成电子传输通路,实现了该硅橡胶复合材料同时具有高导热和高绝缘的优异性能,以保证电子和电器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41065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23608.4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导热高绝缘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导热绝缘材料技术领域。依靠聚氨酯发泡过程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反应带来的聚合驱动力,氧化铝被聚氨酯支撑形成氧化铝/聚氨酯复合泡沫,再通过高温烧结得到三维氧化铝骨架。在真空辅助浸渍硅橡胶固化成型的过程中,引入碳纳米管,凭借着0维的微米氧化铝和1维的碳纳米管的多尺寸协同效应,构建更为致密、更低热阻的传热通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为更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和电器领域,引入的碳纳米管被三维连续的氧化铝网络阻隔,保证了形成导热网络的同时未形成电子传输通路,实现了该硅橡胶复合材料同时具有高导热和高绝缘的优异性能,以保证电子和电器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11114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0537783.X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聚酰胺肠衣材料,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分:聚酰胺30‑70份,生物多糖10‑30份,增塑剂0.5‑2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溶液的制备:将聚丁内酰胺或聚丁内酰胺衍生物和氨基多糖分别溶于溶剂中,制备得到聚丁内酰胺或聚丁内酰胺衍生物溶液和氨基多糖溶液;溶液的混合:按照配方的质量比,将聚丁内酰胺或聚丁内酰胺衍生物溶液、氨基多糖溶液和柠檬酸酯类化合物混合、搅拌,制备得到共混液;干燥成膜:除去所述共混液中的溶剂成分,得到所述新型聚酰胺肠衣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肠衣材料具有优良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和可降解等优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制备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951708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811134553.0
申请日:2018-09-27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乙酰氨基葡萄糖脱乙酰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脱乙酰酶是如下a)或b)或c):a)如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编码的蛋白质;b)如SEQ ID NO.2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c)将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本发明进一步涉及此类蛋白质在氨基葡萄糖制备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涉及包含这些编码此类蛋白质的核苷酸构建、载体和宿主细胞连同生产这些蛋白质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脱乙酰酶可以高效水解N‑乙酰氨基葡萄糖脱乙酰制备氨基葡萄糖。
-
公开(公告)号:CN11211114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1910537783.X
申请日:2019-06-2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恒天纤维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聚酰胺肠衣材料,其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含量的组分:聚酰胺30‑70份,生物多糖10‑30份,增塑剂0.5‑2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溶液的制备:将聚丁内酰胺或聚丁内酰胺衍生物和氨基多糖分别溶于溶剂中,制备得到聚丁内酰胺或聚丁内酰胺衍生物溶液和氨基多糖溶液;溶液的混合:按照配方的质量比,将聚丁内酰胺或聚丁内酰胺衍生物溶液、氨基多糖溶液和柠檬酸酯类化合物混合、搅拌,制备得到共混液;干燥成膜:除去所述共混液中的溶剂成分,得到所述新型聚酰胺肠衣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肠衣材料具有优良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和可降解等优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制备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811451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177429.1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2402 , C12P19/14 , C12P19/26 , C12Y302/01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际细菌Gynuella sunshinyii来源的壳聚糖酶(GsCho46A)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的壳聚糖酶是如下a)或b)或c):a)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中第1‑266位氨基酸残基编码的蛋白质;b)在SEQ ID NO.2第1‑266位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c)将SEQ ID NO.2中第1‑266位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本发明所公开的壳聚糖酶具有优良的酶学性质:低温条件下活性较高,对酶解设备要求较低;可通过温度控制高效制备聚合度(DP)2‑7的高聚合度壳寡糖;反应条件温和,能源消耗少,无污染物产生。在酶法制备壳寡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811451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710177429.1
申请日:2017-03-2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根际细菌Gynuella sunshinyii来源的壳聚糖酶(GsCho46A)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的壳聚糖酶是如下a)或b)或c):a)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中第1‑266位氨基酸残基编码的蛋白质;b)在SEQ ID NO.2第1‑266位所示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c)将SEQ ID NO.2中第1‑266位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且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本发明所公开的壳聚糖酶具有优良的酶学性质:低温条件下活性较高,对酶解设备要求较低;可通过温度控制高效制备聚合度(DP)2‑7的高聚合度壳寡糖;反应条件温和,能源消耗少,无污染物产生。在酶法制备壳寡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850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196715.2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稳定性提高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本发明突变体主要是将谷氨酸脱羧酶氨基酸序列的第5‑7位的谷氨酰胺Q、缬氨酸V和苏氨酸T进行饱和突变,筛选获得高稳定突变体Q5E/V6S/T7V、Q5Y/V6R/T7K、Q5N/V6Y/T7V。本发明获得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的半失活温度为45‑50.5℃,比野生型提高了4.9‑10.2℃;在45℃下的半衰期为76‑129min,比野生型(24min)提高了3.2‑4.3倍。以重组大肠杆菌合成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全细胞转化谷氨酸12h,可得到260‑350g/L的γ‑氨基丁酸(GABA),摩尔转化率为76.6%‑97.8%。本发明所得到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热稳定性明显提高,更利于γ‑氨基丁酸的生产需求,为高效合成γ‑氨基丁酸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85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96715.2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88 , C12P13/005 , C12Y401/0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稳定性提高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本发明突变体主要是将谷氨酸脱羧酶氨基酸序列的第5‑7位的谷氨酰胺Q、缬氨酸V和苏氨酸T进行饱和突变,筛选获得高稳定突变体Q5E/V6S/T7V、Q5Y/V6R/T7K、Q5N/V6Y/T7V。本发明获得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的半失活温度为45‑50.5℃,比野生型提高了4.9‑10.2℃;在45℃下的半衰期为76‑129min,比野生型(24min)提高了3.2‑4.3倍。以重组大肠杆菌合成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全细胞转化谷氨酸12h,可得到260‑350g/L的γ‑氨基丁酸(GABA),摩尔转化率为76.6%‑97.8%。本发明所得到的谷氨酸脱羧酶突变体热稳定性明显提高,更利于γ‑氨基丁酸的生产需求,为高效合成γ‑氨基丁酸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6754610B
公开(公告)日:2019-12-27
申请号:CN201710197015.5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展示表达谷氨酸脱羧酶的重组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主要包括构建基于冰核蛋白的表面展示谷氨酸脱羧酶的重组工程菌,将谷氨酸脱羧酶重组工程菌接种到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加入IPTG或乳糖诱导谷氨酸脱羧酶的表达,收集的表面展示谷氨酸脱羧酶的重组菌,并用于底物谷氨酸脱羧制备γ‑氨基丁酸。本发明避免了常规表达胞内酶的全菌体转化中需要进行透性化处理的过程,因重组酶展示表达在重组菌表面,底物不需进入菌体细胞就可与重组酶接触完成转化,达到提高重组菌体表观活力的目的。本发明的方法简便、成本低、易于操作,可高效提高菌体的谷氨酸脱羧酶的表观活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