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9023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689157.5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通量气压鼓胀高温持久多通道试验装置,涉及金属微型试样试验技术领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压力加载系统、试验系统以及中央处理器,本发明设置有多组试验回路,且每一条试验回路的数据均单独监测控制,中央处理器接收各处信号并自动判断后,通过电磁阀组启闭信号控制各进气管路的压力和流量,当进气管路中的某一管路突然失压时,防止气体稳压罐失压,电磁阀组启闭信号自动切断该管路气体加载,并同时记录该管路失压的时间,作为该试验回路中的金属试片的持久试验结果。本发明能够在某一试验回路产生异常或实验完毕的情况下,其他试验回路的数据不受影响,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又能够同时得到较多不同类型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848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89156.0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温高压鼓胀实验的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垫圈,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可拆卸连接;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三连接部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第二夹持部包括支撑台;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分别与支撑台之间具有间隙;在实验条件下,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连接,该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分别与加热部位具有预定距离;垫圈以可更换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套筒内;垫圈设置有圆孔、第一倒角及第二倒角;第二夹持部设置有气道。本发明的夹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可以满足金属试片高温高压鼓胀试验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19835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77441.6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源自增压小试样持久性能测试的试验装置及其方法,该试验装置包括预加压部、充压部以及泄压部,预加压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预加压部内部设置有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加压腔,操作人员通过外部气压源将相应的气体输入到预加压部中的加压腔内,断开外部气压源后,密封充压部,再将装配好的试验装置放到预设温度的加热炉中升温,使得加压腔内气压在无外部气压源的情况下进行自增压,达到所需的测试气压值,上述设计不需要在高温持久性能测试过程中维持压力源,即不需要复杂的连续气压加载系统、密封和控制系统便可实现小试样的高温持久性能测试,节约了测试成本,提高了装置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42503.0
申请日:2025-02-1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16C60/00 , G06F17/10 , G06F119/04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材料损伤分析的寿命预测方法、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及设备,涉及寿命预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待检测材料的仿真模型;所述仿真模型通过在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写入同时考虑蠕变‑疲劳‑氧化损伤因素的本构模型和损伤模型求得;采用有限元求解器求解仿真模型,得到仿真结果;所述仿真结果包括损伤累积分布云图及蠕变‑疲劳‑氧化损伤值;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待检测材料的损伤分析及寿命预测。本申请基于材料损伤分析的寿命预测方法、程序产品、存储介质及设备可有效提高材料损伤分析及寿命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0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90176.1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长时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涉及寿命预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材料在多个目标温度下的抗拉强度和蠕变门槛应力;目标材料为待预测构件对应的材料;在多个目标温度下,对目标材料进行CT试样蠕变裂纹扩展速率试验,得到对应目标温度下的材料参数,并基于材料参数,建立裂纹长度变化与蠕变寿命的关系式;基于抗拉强度和蠕变门槛应力,建立裂纹长度变化与材料应力参数的关系式;基于裂纹长度变化与蠕变寿命的关系式和裂纹长度变化与材料应力参数的关系式,建立蠕变寿命预测方程;利用蠕变寿命预测方程对待预测构件进行蠕变寿命预测。本发明实现了对构件的长时蠕变寿命的精准快速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01303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713095.6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E21F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隧道智能洗扫设备,包括前作业车、后作业车、洗扫装置、真空吸尘装置。前作业车与后作业车通过锁扣装置相连接。洗扫装置、真空吸尘装置分别设置在后作业车上。洗扫装置用于清洗和打扫地铁隧道内的灰尘。真空吸尘装置用于吸收洗扫装置清扫后的灰尘。前作业车用于储存洗扫装置进行清扫工作所需要的水以及真空吸尘装置所吸收的灰尘。该地铁隧道智能洗扫设备分为前作业车和后作业车,通过快速锁扣紧密连接,便于快速拆卸和组装,在工作完毕后可以快速拆卸,方便搬运及贮存。洗扫装置、真空吸尘装置自动进行灰尘清扫和收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775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538805.8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蠕变裂纹扩展速率的预测方法及系统。所示方法包括获取式样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和代表应力;所述式样包括基准式样和多个不同的实验式样;对于任意一个实验式样,基于所述实验式样的代表应力和所述基准式样的代表应力计算所述实验式样的拘束参数;根据各所述实验式样的拘束参数、所述基准式样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和各所述实验式样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构建蠕变裂纹扩展速率预测方程,所述蠕变裂纹扩展速率预测方程用于预测待预测式样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本发明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预测方程适用于所有材料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的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17975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24884.6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力学性能测试夹具及装置,该力学性能测试夹具用于夹持试件,包括沿轴向相对设置的上顶杆和下支座、沿轴向相对设置的上夹头和下夹头;上顶杆包括杆部,杆部上设有多个向下支座延伸的上支脚,下支座包括座体,座体上设有多个向上顶杆延伸的下支脚,上支脚和下支脚相互错开;上夹头固定在下支脚上,试件的一端与上夹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下夹头固定连接,下夹头上设有台阶,用于顶住上支脚。本发明提供的力学性能测试夹具及装置,可将施加于夹具上的压缩载荷转换为对试件的拉伸载荷,使夹具可在1600℃的高温下夹持试件而不被破坏,无需对试件加长即可完成其在1600℃高温下的拉伸、蠕变性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85791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503950.X
申请日:2024-04-2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地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1G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列车连接部件技术领域,公开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接式连接装置及含该连接装置的小型车,包括:底座、钩舌块、和框形挡块;所述底座的后半部设置有U形连接槽,所述底座的前半部向外伸出连接凸台,U形连接槽与连接凸台通过半圆形的接合槽连通;所述连接凸台上设有条形槽,所述半圆形钩舌块转动设置于所述接合槽内,所述底座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钩舌块连接。本设计不仅保留了密接式车钩能够承受较大拉力的特性,解决了小车在启动、刹车等瞬时拉力骤然增加的情况下车钩容易损坏的问题。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成功缩小了车钩的体积使其更加便于人工操作,极大地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2647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011024877.6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疲劳试验装置,用于对试样进行疲劳试验,包括疲劳主机、环境室、真空机组和夹具,所述环境室固定在所述疲劳主机上,所述真空机组位于所述环境室之外并与所述环境室相连通,所述加热装置固定在所述环境室内部;所述环境室内相对设置有上压杆和下压杆,所述上压杆和下压杆均部分伸出所述环境室外,且与所述环境室滑动配合;所述夹具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压杆和下压杆相连,所述试样与所述夹具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加热装置内。本发明提供的疲劳试验装置,采用石墨加热筒对试样进行加热,石墨加热筒体积小,无需对试样进行加长即可实现1600℃高温下的疲劳试验;通过向环境室内通入不同的介质,可实现不同环境下的疲劳试验,适用范围更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