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梅花成熟胚子叶不定芽诱导率的胚处理方法及专用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07549013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710787420.2

    申请日:2017-0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涉及提高梅花成熟胚子叶不定芽诱导率的胚处理方法及专用培养基。步骤包括:a)将消毒后梅花成熟胚切去远胚轴端子叶,保留近胚轴端子叶;b)用解剖刀剥去种皮,刀尖沿两片子叶间的缝隙插入,将两片子叶分开;c)用解剖刀刀尖将子叶内侧顶端的胚根、胚轴和胚芽轻轻挑除,确保全部挑除干净,尽量保留近胚轴端的子叶;d)将挑除胚根、胚轴、胚芽后成熟胚的每片子叶沿中线一分为二切开,得到四个近胚轴端成熟胚子叶外植体;e)将近胚轴端成熟胚子叶接种到再生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使不定芽伸长、生根培养得到再生植株。本发明还公开了专用培养基。本发明成熟胚子叶不定芽诱导率达42.64%~50%。

    提高梅花成熟胚子叶不定芽诱导率的胚处理方法及专用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07549013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87420.2

    申请日:2017-09-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涉及提高梅花成熟胚子叶不定芽诱导率的胚处理方法及专用培养基。步骤包括:a)将消毒后梅花成熟胚切去远胚轴端子叶,保留近胚轴端子叶;b)用解剖刀剥去种皮,刀尖沿两片子叶间的缝隙插入,将两片子叶分开;c)用解剖刀刀尖将子叶内侧顶端的胚根、胚轴和胚芽轻轻挑除,确保全部挑除干净,尽量保留近胚轴端的子叶;d)将挑除胚根、胚轴、胚芽后成熟胚的每片子叶沿中线一分为二切开,得到四个近胚轴端成熟胚子叶外植体;e)将近胚轴端成熟胚子叶接种到再生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使不定芽伸长、生根培养得到再生植株。本发明还公开了专用培养基。本发明成熟胚子叶不定芽诱导率达42.64%~50%。

    香石竹直接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植株再生方法及专用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01874471B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0910272693.9

    申请日:2009-11-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涉及花卉植物香石竹的离体繁殖再生完整植株方法。步骤如下:a)将灭菌后的香石竹的花苞接种到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b)将步骤a)的发育良好的愈伤组织转移到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上使其增殖;c)将步骤b)的愈伤组织接种到体胚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体胚分化,得到成熟体胚;d)得到的成熟体胚转移至体胚成苗培养基上使其再生出完整植株。本发明所采用的外植体不受季节限制,可周年进行组织和细胞培养;离体下的香石竹体胚可以通过胚性愈伤组织不断分化得到,具有良好的分化效果;所述香石竹胚性愈伤组织可长期继代保存并能保持其进一步分化为小植株的能力。

    地锦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植株再生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00397978C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510019549.6

    申请日:2005-1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地锦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植株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含有诱导剂的培养基上培养地锦外植体,该外植体为地锦的叶柄,从该外植体中诱导出愈伤组织;b)挑选步骤a)得到的发育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使其增殖;c)挑选步骤b)得到的发育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接种到体胚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体胚分化或产生脆性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上长期继代,或接种于体胚培养上分化;d)将步骤c)中的未成熟体胚接种到体胚增殖培养基上增殖并促进其进一步分化;e)将步骤d)得到的成熟体胚接种到体胚成苗培养基上使其再生出完整植株。该方法所采用的外植体来源广泛,方便易得,所得的脆性胚性愈伤组织为农杆菌介导的地锦遗传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受体。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该方法的一些培养基。

    一种梅花离体再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1151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224871.6

    申请日:2022-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梅花离体再生的方法,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而言,该方法包括对再生的梅花不定芽进行伸长培养,伸长培养包括依次进行的第一阶段伸长培养、第二阶段伸长培养、第三阶段伸长培养和第四阶段伸长培养。该方法促进了梅花再生芽的伸长生长,可以有效抑制继代过程中顶芽褐化枯死及叶片黄化等现象的发生。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培育悬铃木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00291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19684.5

    申请日:2006-07-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转基因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园林树木悬铃木的转基因植株的培育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培育转基因悬铃木植株的方法,其步骤包括遗传转化、PCR检测、Southern杂交检测,其特征在于,通过农杆菌介导将GUS报告基因导入受体悬铃木,利用卡那霉素作为选择剂,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对转化后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通过PCR检测、GUS基因检测和Southern杂交等方法筛选得到转基因悬铃木植株。本发明为树木特别是悬铃木的基因改良提供了技术平台。

    从悬铃木组织中抽提总RNA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45385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610113098.7

    申请日:2006-09-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悬铃木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林木组织RNA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悬铃木组织中提取总RNA的方法。针对悬铃木组织中酚类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较高影响提取高质量RNA样品的障碍,提出了从粗提到纯化悬铃木总RNA的关键步骤,制备了含有聚乙烯吡咯烷酮40和β-巯基乙醇的新型裂解液,用于抑制悬铃木组织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利用氯仿/异戊醇和氯仿分别抽提以除去部分多糖,多酚和蛋白质;将粗提物用DEPC-H2O溶解后再用正丁醇-CTAB和水饱和CTAB以进行纯化,显著提高了悬铃木组织中RNA的提取效率。本发明经济、稳定,抽提的总RNA样品质量较高,为悬铃木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操作提供了新的方法。

    地锦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植株再生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748476A

    公开(公告)日:2006-03-22

    申请号:CN200510019549.6

    申请日:2005-1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地锦体细胞胚发生途径的植株再生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含有诱导剂的培养基上培养地锦外植体,该外植体为地锦的叶柄,从该外植体中诱导出愈伤组织;b)挑选步骤a)得到的发育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上使其增殖;c)挑选步骤b)得到的发育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接种到体胚诱导培养基上诱导体胚分化或产生脆性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胚性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上长期继代,或接种于体胚培养上分化;d)将步骤c)中的未成熟体胚接种到体胚增殖培养基上增殖并促进其进一步分化;e)将步骤d)得到的成熟体胚接种到体胚成苗培养基上使其再生出完整植株。该方法所采用的外植体来源广泛,方便易得,所得的脆性胚性愈伤组织为农杆菌介导的地锦遗传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受体。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该方法的一些培养基。

    一种耐低温胁迫基因、蛋白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409753B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210224838.3

    申请日:2022-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低温胁迫基因、蛋白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从低温胁迫的梅花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到的一个受低温诱导的PmMYB3R‑5基因。其属于能够针对性提高植物耐寒能力的转录因子;且该抗逆基因来自植物本身,对环境影响较小。经过转化培育,能够获得低温胁迫耐受性提高的转基因植株。具有上述PmMYB3R‑5基因的重组菌或重组细胞也均具有耐寒性。本发明的提出,可以用于耐低温胁迫的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梅花种子栽培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82785B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410061724.7

    申请日:2014-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梅花种子栽培方法,它包括种子前处理、破除休眠、培养发芽、幼苗移栽等步骤,其中破除休眠的方法是将种子剥除内种皮并置于清水或100~400mg/L的赤霉素溶液中于22℃浸泡1天。传统的梅花种子栽培方法需要在栽培前低温保存2个月以上以打破梅花种子的休眠期,而本发明可以在2周内获得梅花健康幼苗,与现有技术相比栽培更加快速高效。本发明还能将梅花种子的发芽率提高到80%以上,相对于现有栽培方法的30-40%,发芽率提高了近1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