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铜耗计算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9134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918893.8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铜耗计算方法,属于永磁电机领域,包括:利用第一有限元模型提取基波电流和低次谐波电流作用下的槽漏磁场,代入第一损耗解析模型以计算基波、目标低次谐波电流和转子磁场同时作用下的第一涡流损耗;计算开关次谐波电流磁场单独作用下的第二涡流损耗,包括:将基波电周期划分为多个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提取基波、低次谐波电流磁场和转子磁场作用下定子铁心的多个分块的平均磁导率并代入第二有限元模型后,计算槽漏磁场,代入第二损耗解析模型以及计算涡流损耗;将各时间段内总涡流损耗的平均值作为第二涡流损耗;将第一和第二涡流损耗相加,得到交流铜耗。本发明能够在精确评估交流铜数值的同时,实现交流铜耗快速计算。

    一种散线绕组电机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900816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828054.2

    申请日:2020-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线绕组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其中,两个定子线圈串联时,依据并绕导体的电感进行换位,使得串联得到的M根串联导体之间的电感差异最小;在出线端子所在的一端,还固定有接线板,接线板位于定子和端盖之间且与定子线圈端部紧密接触;接线板包括一个固定环和沿周向设置于固定环外表面的多个接线盒,接线盒上设置有周向开口的接线槽,接线槽内设置有接线铜排;接线铜排沿轴向成阶梯状放置;接线盒的周向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筋;定子线圈内的M根并绕导体按照使定子线圈中并绕导体沿着槽深方向分层最少的排布方式排布;定子槽口设置有较大的拱形槽楔。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散线绕组电机中并绕导体间的环流,抑制交流铜耗。

    一种集成式鼓风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0822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0801047.3

    申请日:2020-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鼓风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鼓风加热领域,包括:YASA型轴向磁通电机,以及控制器总成;YASA型轴向磁通电机中,机壳上具有倾斜设置的叶片,且转子上设置有进风口,定子包括:定子支撑、定子铁心和定子线圈;定子支撑,其轴向两端对称设置有呈辐射状径向排布的多个线圈支架,沿周向形成多个U型槽,其周向底部上设置有轴向通风口;控制器总成固定于定子支撑的轴向端面;定子线圈缠绕于定子铁心上,各缠绕有定子线圈的定子铁心分别嵌放在一个U型槽中,从而在相邻定子铁心之间形成径向风道;工作时,由定子线圈的损耗内热对径向风道内的鼓风空气进行加热。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小鼓风加热装置的体积和质量,并提高装置集成度。

    一种电机端部绕组电磁力波形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404333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052997.0

    申请日:2020-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端部绕组电磁力波形的获取方法及系统,由于电机端部结构复杂,端部直线部位、端部渐开线部位以及焊接端等不同位置所受的电磁力的大小方向各不相同,本发明通过对电机端部绕组进行三维建模,并对所得端部模型中的定子绕组端部进行分段,对分段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得到电机在一个运行周期内的定子绕组端部各段不同方向上的电磁力波形,与现有方法相比,可以得到电机端部绕组不同位置的电磁力波形,所得电机的电磁力波形更加精确,有利于对定子端部不同位置固定方式的选取,进一步指导电机的结构设计。

    一种集成式鼓风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0822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01047.3

    申请日:2020-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鼓风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属于鼓风加热领域,包括:YASA型轴向磁通电机,以及控制器总成;YASA型轴向磁通电机中,机壳上具有倾斜设置的叶片,且转子上设置有进风口,定子包括:定子支撑、定子铁心和定子线圈;定子支撑,其轴向两端对称设置有呈辐射状径向排布的多个线圈支架,沿周向形成多个U型槽,其周向底部上设置有轴向通风口;控制器总成固定于定子支撑的轴向端面;定子线圈缠绕于定子铁心上,各缠绕有定子线圈的定子铁心分别嵌放在一个U型槽中,从而在相邻定子铁心之间形成径向风道;工作时,由定子线圈的损耗内热对径向风道内的鼓风空气进行加热。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小鼓风加热装置的体积和质量,并提高装置集成度。

    一种散线绕组电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900816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828054.2

    申请日:2020-08-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线绕组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其中,两个定子线圈串联时,依据并绕导体的电感进行换位,使得串联得到的M根串联导体之间的电感差异最小;在出线端子所在的一端,还固定有接线板,接线板位于定子和端盖之间且与定子线圈端部紧密接触;接线板包括一个固定环和沿周向设置于固定环外表面的多个接线盒,接线盒上设置有周向开口的接线槽,接线槽内设置有接线铜排;接线铜排沿轴向成阶梯状放置;接线盒的周向外表面上设置有散热筋;定子线圈内的M根并绕导体按照使定子线圈中并绕导体沿着槽深方向分层最少的排布方式排布;定子槽口设置有较大的拱形槽楔。本发明能够有效减少散线绕组电机中并绕导体间的环流,抑制交流铜耗。

    一种集成式风冷轴向磁通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1864966B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010769341.0

    申请日:2020-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风冷轴向磁通电机,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其中,连接前、后转子的机壳上具有倾斜设置的叶片;前转子和/或后转子的转子盘上设置有进风口;定子包括定子支撑,其轴向两端对称设置有呈辐射状径向排布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沿周向形成多个U型槽;两端支撑柱通过周向底部连接,周向底部上设置有通风口和周向布置的散热筋;缠绕有定子线圈的定子铁心嵌放在U型槽中;转子磁钢采用斜极式结构;定子铁心上还设置有U型热管,U型热管一端沿轴向插入定子铁心,另一端位于定子铁心的周向外表面且紧贴定子线圈,定子铁心与U型热管一体成型。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轴向磁通电机中的绕组和铁心温度,提升电机的热性能。

    一种集成式风冷轴向磁通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186496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69341.0

    申请日:2020-08-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式风冷轴向磁通电机,属于电机冷却技术领域,其中,连接前、后转子的机壳上具有倾斜设置的叶片;前转子和/或后转子的转子盘上设置有进风口;定子包括定子支撑,其轴向两端对称设置有呈辐射状径向排布的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沿周向形成多个U型槽;两端支撑柱通过周向底部连接,周向底部上设置有通风口和周向布置的散热筋;缠绕有定子线圈的定子铁心嵌放在U型槽中;转子磁钢采用斜极式结构;定子铁心上还设置有U型热管,U型热管一端沿轴向插入定子铁心,另一端位于定子铁心的周向外表面且紧贴定子线圈,定子铁心与U型热管一体成型。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轴向磁通电机中的绕组和铁心温度,提升电机的热性能。

    一种交流铜耗计算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7913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918893.8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流铜耗计算方法,属于永磁电机领域,包括:利用第一有限元模型提取基波电流和低次谐波电流作用下的槽漏磁场,代入第一损耗解析模型以计算基波、目标低次谐波电流和转子磁场同时作用下的第一涡流损耗;计算开关次谐波电流磁场单独作用下的第二涡流损耗,包括:将基波电周期划分为多个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提取基波、低次谐波电流磁场和转子磁场作用下定子铁心的多个分块的平均磁导率并代入第二有限元模型后,计算槽漏磁场,代入第二损耗解析模型以及计算涡流损耗;将各时间段内总涡流损耗的平均值作为第二涡流损耗;将第一和第二涡流损耗相加,得到交流铜耗。本发明能够在精确评估交流铜数值的同时,实现交流铜耗快速计算。

    一种散线绕组电机和绕组换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00517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493728.2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线绕组电机和绕组换位方法,属于电机领域。通过改变线圈绕线方法,采用翻折对称和绕组模具成型下线的工艺操作,以达到补偿并绕导体磁链差异。其中采用的串联线圈换位方法,尤其配合下线模具的成型压制后,进行后续翻折整型,从而实现串联线圈换位,在保证槽满率的情况下,简化下线流程,提高工业可行性和产品一致性;其中采用的单线圈换位方法,尤其是配合下线模具成型压制后,进行后续翻折整型,从而实现单线圈换位,在这种方式下,使得换位扭转难度降低,槽内导体位置相对集中,相比于传统的换位方式,槽满率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