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1692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1165911.5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L23/538 , H01L23/48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芯片SiC功率模块动态均流的布局布线优化方法及系统,首先,针对功率模块基板铜图案与芯片布局优化,提出三条设计原则,在DBC基板尺寸、功率/驱动端子尺寸、键合线直径及高度、芯片各电极的并联键合线数量及间距、并联芯片数量均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多芯片SiC功率模块基板铜图案与芯片布局设计流程;然后,以布局优化后的功率模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调整芯片键合线连接点位置的布线优化方案,该方案结合响应面建模法和动态均流等式,精确调控并联SiC MOSFET芯片功率源极键合线的长度与角度,提高了布线优化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1692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165911.5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L23/538 , H01L23/48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芯片SiC功率模块动态均流的布局布线优化方法及系统,首先,针对功率模块基板铜图案与芯片布局优化,提出三条设计原则,在DBC基板尺寸、功率/驱动端子尺寸、键合线直径及高度、芯片各电极的并联键合线数量及间距、并联芯片数量均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多芯片SiC功率模块基板铜图案与芯片布局设计流程;然后,以布局优化后的功率模块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调整芯片键合线连接点位置的布线优化方案,该方案结合响应面建模法和动态均流等式,精确调控并联SiC MOSFET芯片功率源极键合线的长度与角度,提高了布线优化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7196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56814.4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L25/16 , H01L23/538 , H01L23/498 , H01L23/31 , H01L21/56 , H01L21/60 , H01L23/36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千安级单管型SiC功率半导体模块的封装结构,主要包含SiC芯片、陶瓷基板、底板、功率与信号端子、集成栅极/开尔文源极电阻、外壳等组件。本发明所提封装结构改善了多芯片并联电热性能、减小了功率模块尺寸、突破了并联SiC芯片数量限制,极大地提升了现有SiC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电流容量与功率密度,尤其适用于轨道交通牵引、柔性直流输电等大功率场合用1.7kV~6.5kV单管型功率半导体模块。此外,本发明所提封装结构兼容传统的焊接、键合、灌封等工艺,制备方法成熟,适合在实际工程中大规模推广应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