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5513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14603.5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H02K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冲击电动缸,涉及电动缸领域,包括具有三个液压腔体的三腔液压缸,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和集成所述三腔液压缸和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电动缸壳体。本发明通过控制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转向和转速来控制丝杠的转向和转速从而控制三腔液压缸在电动缸壳体中运动的位置和速度;通过控制三腔液压缸三个腔体内部的压力与流量来缓冲电动缸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负载冲击;通过控制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转向、转速以及控制三腔液压缸腔体的压力、流量能够分别同时控制三腔液压缸和伸出活塞杆的综合位移、速度与推拉力,进而实现电机驱动控制与液驱缓冲。
-
公开(公告)号:CN11633602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10408.X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冲电动缸控制系统,包括:电机驱动单元、缓冲液压缸单元、主要控制单元和控制阀组单元,其中,所述主要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和控制阀组单元,所述电机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以驱动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运动;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的两端通过活塞杆分别连接外部负载和所述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以对所述电机驱动单元提供缓冲;所述控制阀组单元连接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控制阀组单元配置为能根据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受到的外部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的缓冲能力。通过本发明方案,可以提高缓冲电动缸系统的高能效驱动控制和耐冲击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4048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668558.6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速变扭矩的电动缸,涉及电动缸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缸体和驱动电机,所述缸体内安装有控制系统、无级变速器主动系统、无级变速器从动系统以及作用杆,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无级变速器主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无级变速器主动系统与无级变速器从动系统通过缸带传动连接;所述无级变速器从动系统适于驱动所述作用杆运动;所述无级变速器主动系统上连接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主动轴控制电机,所述无级变速器从动系统上连接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从动轴控制电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通过本发明方案,可以使得电动缸具有高效传动、高功率密度、高频响、耐冲击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18170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75024.2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闭式泵控非对称缸系统,其能够回收系统在顺载工况下的能量通过双向液压泵马达和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发电给电储能单元进行能量储存,在逆载工况下电储能单元供电给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和双向液压泵马达进行能量利用。同时该系统的非对称液压缸有第三个液压腔直连一个小型闭式泵控系统,通过单独的控制进行能量回收与利用,同时可以根据工况单独驱动小型闭式泵控系统主动控制流量和压力辅助控制非对称液压缸执行器从而提高系统使用性能。通过本发明,提高了电动工程机械动臂的能量利用效率,实现了对工作过程中浪费的能量进行回收与利用,同时提高动臂的负载能力和工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2288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29491.6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F15B15/18 , F15B15/08 , F15B15/14 , F15B1/02 , F15B1/033 , F15B1/08 , F15B13/01 , F15B13/02 , F15B19/00 , F15B21/02 , F15B21/14 , H02K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三腔缸电静液作动器系统、控制方法和介质,涉及电静液作动器技术领域。其中,这种三腔缸电静液作动器系统包含三腔缸(伸出腔、缩回腔、蓄能腔)、锁紧开关阀、双向液压泵/马达、双向电动发电一体机、外部蓄能器、第一溢流阀、第一定值减压阀及多个压力传感器。伸出腔与缩回腔的最大有效体积相等,外部蓄能器在三腔缸缩短时蓄能,伸长时释放能量。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工程机械参数和外部蓄能器压力模型计算第一压力阈值,据此调整第一溢流阀和第一定值减压阀,从而调节蓄能腔中液压油的压力,使得三腔缸的最小支撑力能够和工程机械的动臂平衡,减小作动器的驱动力,提高驱动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564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786500.1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动挖掘机和工程机械的电动静液作动器系统,涉及作动器技术领域。其能够解决逆载时电机发热的问题。电动静液作动器系统包含控制器、电连接于控制器的电机驱动器、电连接于电机驱动器的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电连接于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电力储能装置、传动连接于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双向液压泵、接合于双向液压泵的三油腔对称液压缸,以及液压储能装置。双向液压泵设置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三油腔对称液压缸设置有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第一油口通过第一管路接合于第一油腔。第二油口通过第二管路接合于第二油腔。液压储能装置通过第三管路接合于第三油腔。其中,三油腔对称液压缸伸长时第一油腔缩小,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扩大。
-
公开(公告)号:CN11643620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02234.8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辅缓冲电动缸,包括液压缸、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和用于集成液压缸和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电动缸壳体,本发明能够通过控制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转向和转速来控制丝杠的转向和转速从而控制液压缸在电动缸壳体中运动的位置和速度;通过控制液压缸两个腔体内部的压力与流量来控制伸出活塞杆的位移、速度与推拉力;通过控制双向变转速伺服电机的转向、转速以及控制液压缸腔体的压力、流量能够分别同时控制液压缸和伸出活塞杆的综合位移、速度与推拉力,从而使得电机驱动与液压驱动协同控制驱动。实现了机械传动和液压传动复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1228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629491.6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F15B15/18 , F15B15/08 , F15B15/14 , F15B1/02 , F15B1/033 , F15B1/08 , F15B13/01 , F15B13/02 , F15B19/00 , F15B21/02 , F15B21/14 , H02K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三腔缸电静液作动器系统、控制方法和介质,涉及电静液作动器技术领域。其中,这种三腔缸电静液作动器系统包含三腔缸(伸出腔、缩回腔、蓄能腔)、锁紧开关阀、双向液压泵/马达、双向电动发电一体机、外部蓄能器、第一溢流阀、第一定值减压阀及多个压力传感器。伸出腔与缩回腔的最大有效体积相等,外部蓄能器在三腔缸缩短时蓄能,伸长时释放能量。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工程机械参数和外部蓄能器压力模型计算第一压力阈值,据此调整第一溢流阀和第一定值减压阀,从而调节蓄能腔中液压油的压力,使得三腔缸的最小支撑力能够和工程机械的动臂平衡,减小作动器的驱动力,提高驱动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40480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668558.6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速变扭矩的电动缸,涉及电动缸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缸体和驱动电机,所述缸体内安装有控制系统、无级变速器主动系统、无级变速器从动系统以及作用杆,其中,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无级变速器主动系统传动连接;所述无级变速器主动系统与无级变速器从动系统通过缸带传动连接;所述无级变速器从动系统适于驱动所述作用杆运动;所述无级变速器主动系统上连接有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主动轴控制电机,所述无级变速器从动系统上连接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从动轴控制电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通过本发明方案,可以使得电动缸具有高效传动、高功率密度、高频响、耐冲击性强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33602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610408.X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缓冲电动缸控制系统,包括:电机驱动单元、缓冲液压缸单元、主要控制单元和控制阀组单元,其中,所述主要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电机驱动单元和控制阀组单元,所述电机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以驱动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运动;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的两端通过活塞杆分别连接外部负载和所述电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以对所述电机驱动单元提供缓冲;所述控制阀组单元连接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控制阀组单元配置为能根据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受到的外部负载的大小自动调节所述缓冲液压缸单元的缓冲能力。通过本发明方案,可以提高缓冲电动缸系统的高能效驱动控制和耐冲击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