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痕敲除青枯菌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93037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1089492.2

    申请日:2021-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痕敲除青枯菌基因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构建待敲除的目的基因的融合片段,将融合片段转入青枯菌感受态细胞获得带有FRT位点和抗生素抗性的目的基因敲除突变体,再通过构建辅助质粒转入敲除突变体进行传代培养,消除抗生素抗性的方法,实现了青枯菌基因的无痕敲除。本发明所述基因敲除方法较传统的双亲或三亲本杂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较高等优点,敲除过程中无需构建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还避免了双亲或三亲本交配转化效率低、蔗糖自杀质粒自杀不完全与质粒DNA滞留于突变体基因组中等弊端。本发明所述无痕敲除基因的方法还可用于敲除不同寄主的青枯菌菌株中的不同基因,适用范围广。

    水杨酸和/或对羟基苯甲酸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性软腐病的制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145300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554878.6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水杨酸和/或对羟基苯甲酸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性软腐病的制剂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发现水杨酸和/或对羟基苯甲酸可通过有效抑制细菌性软腐病菌T3SS中hrpA启动子的活性,且可抑制细菌性软腐病菌T3SS对植物过敏反应的诱导能力,进而抑制细菌性软腐病菌T3SS的表达,从而有效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性软腐病,可制备为灵敏、稳定的细菌性软腐病菌T3SS抑制剂,也可制备为预防和/或治疗细菌性软腐病的靶向制剂。

    一种不动杆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96451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711116059.7

    申请日:2017-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动杆菌及其在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株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actucae)菌株QL‑1,于2017年9月1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487。该菌株能以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作为唯一碳源生长,15 h内完全降解2 mM的DSF信号分子,降解活性高,降解性能稳定。菌株QL‑1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C1引起的黑腐病具有显著的生防效果,该菌株还具有生长速度快、培养方法简单、适应能力强、不易变异的特点,在依赖DSF致病的病原菌的防治中具有巨大推广应用的潜力,同时本发明可以减轻农药滥用问题,为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提供了新思路。

    一株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降解菌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048351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711375319.2

    申请日:2017-12-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酰基高丝氨酸内酯降解菌及其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所述降解菌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chindleri),尤其是指不动杆菌菌株XJ‑10,该菌株已于2017年11月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650。该菌株能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并利用其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对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具有显著且快速的降解作用;因此可以通过降解群体感应信号分子来阻断微生物群体感应通讯,抑制致病菌的致病因子的表达,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在防治依赖AHLs介导致病的病原菌危害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而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滥用问题,同时为生物防治植物病原菌危害提供了新策略。

    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淬灭菌及其作为生防菌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739860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810410830.X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群体感应信号淬灭菌及其作为生防菌的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对群体感应信号分子DSF有显著的降解作用,同时筛选得到了一株高效降解DSF信号分子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F25,该菌株于2018年4月3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46。该菌能快速高效降解DSF,具有群体感应淬灭功能,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C1引起的黑腐病等依赖DSF致病的病害具有显著的生防效果。本发明不仅可替代化学防治方法,排除抗生素使用安全隐患,环境友好,对依赖DSF致病的病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