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15716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111324782.0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215/46 , C07D213/74 , A61K31/4706 , A61P31/12 , A61P29/00 , A61P37/00 , A61P33/06 , A61P19/02 , A61P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羟氯喹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羟氯喹共晶包括由摩尔比为2:1的羟氯喹和4‑二甲氨基吡啶形成的共晶。本发明的羟氯喹共晶与羟氯喹相比有较高的溶出度,与羟氯喹的硫酸盐、磷酸盐等形式相比具有较低的引湿性,通过多种简单的方法即可制得,本发明的羟氯喹共晶药物组合物有更好的溶出度,且具有较低的引湿性和可压片性,可以开发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羟氯喹共晶改良制剂。本发明的含量测定方法能同时定量测定羟氯喹和4‑二甲氨基吡啶,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在高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539228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330617.0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响理论提高电子标签识别率的方法及系统,将电磁扰动技术与RFID技术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对密闭金属腔内的电磁场进行旋转扰动实现电磁场均匀,使得电子标签在金属腔内的任意位置均能被激活识别。本发明中使用的金属扇叶及其工作方式为封闭金属环境中扰动电磁场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31571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324782.0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215/46 , C07D213/74 , A61K31/4706 , A61P31/12 , A61P29/00 , A61P37/00 , A61P33/06 , A61P19/02 , A61P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羟氯喹新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羟氯喹新共晶包括由摩尔比为2:1的羟氯喹和4‑二甲氨基吡啶形成的共晶。本发明的羟氯喹新共晶与羟氯喹相比有较高的溶出度,与羟氯喹的硫酸盐、磷酸盐等形式相比具有较低的引湿性,通过多种简单的方法即可制得,本发明的羟氯喹新共晶药物组合物有更好的溶出度,且具有较低的引湿性和可压片性,可以开发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羟氯喹新共晶改良制剂。本发明的含量测定方法能同时定量测定羟氯喹和4‑二甲氨基吡啶,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在高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421332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24768.0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7D215/46 , G01N30/06 , A61P33/06 , A61P31/12 , A61P29/00 , A61P19/02 , A61P37/02 , A61K31/4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羟氯喹共晶及其制备方法、含量测定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羟氯喹共晶包括由摩尔比为2:1的羟氯喹和4,4’‑联吡啶形成的共晶。本发明的羟氯喹共晶与羟氯喹相比有较高的溶出度,与羟氯喹的硫酸盐、磷酸盐等形式相比具有较低的引湿性,通过多种简单的方法即可制得,本发明的羟氯喹共晶药物组合物有更好的溶出度,且具有较低的引湿性和可压片性,可以开发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羟氯喹共晶改良制剂。本发明的含量测定方法能同时定量测定羟氯喹和4,4’‑联吡啶,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在高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238234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359782.X
申请日:2020-11-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枚举法设计和筛选结晶过程溶剂的方法,属于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领域。本发明利用基团贡献法作为结构性质关系,把该过程转化为混合整数非线性模型,利用基于枚举的方法求解该模型。以该方法筛选结晶过程溶剂比基于经验的试错法,具有筛选速度快,筛选范围大,可以快速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实验过程,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与现有的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方法比较,很好的解决了非线性规划问题,降低了结构冗余,具有简单,求解速度快等优点。以工业化合物2‑巯基苯并噻唑冷却结晶过程为例,该方法能够快速筛选出满足要求的候选溶剂,且实验考察了被选溶剂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影响,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6260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62146.8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1N21/33 , G01N21/5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紫外监测苯并三氮唑连续结晶过程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苯并三氮唑连续结晶过程中通过衰减全反射紫外光谱仪对体系中苯并三氮唑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利用苯并三氮唑的紫外特征峰位置以及不同时刻下吸光度的不同来判断连续结晶过程进行的程度。本发明方法可实时监测连续结晶过程中苯并三氮唑的浓度变化,确定苯并三氮唑连续结晶过程达到稳态所需的若干个停留时间。针对特殊的针状晶体,在FBRM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等设备不适用的情况下,无需采用静态法取样分析滤液浓度或悬浮液密度,操作简单,准确度高,实现以秒级判断连续结晶过程稳态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274532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161174.8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铝碳酸镁晶体悬浮液及其制备方法,具体采用湿法研磨制备。本发明的铝碳酸镁纳米悬浮液相对于铝碳酸镁片剂有很好的抗酸效果,使用六偏磷酸钠作为分散剂,从而达到纳米级别。发现铝碳酸镁的含量对最终研磨粒径大小没用影响,分散剂的含量对得到纳米级别颗粒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相互作用力越大,团聚作用越强,六偏磷酸钠分散剂可以减小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现研磨时间对粒度的影响,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得到特定的粒径大小。当研磨转速3000rpm,研磨时间为105分钟,铝碳酸镁质量分数2%,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的1.5%时得到最小粒径,平均粒径为161纳米,得到了铝碳酸镁纳米晶体。
-
公开(公告)号:CN110104671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96955.6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01F1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粉体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片状碳酸铈的诱导结晶方法。所述方法为:配制浓度为0.02~0.5mol/L,pH值为3.5~5.0的铈盐溶液;将针状形貌的碳酸铈晶体作为晶种,加入到铈盐溶液中,并进行超声分散;然后滴加沉淀剂溶液,过程中不断搅拌,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直至碳酸铈无定形物全部转晶,将沉淀依次进行过滤、洗涤和烘干处理,得到片状碳酸铈晶体产品。本发明方法所获得的反应产物为片状形貌,具有沉降速度快,沉淀体积小,易过滤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255646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710561841.3
申请日:2017-07-1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化学制药厂
IPC: G01N2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定量预测药物稳定性的方法,属于药物结晶生产质量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是通过XRD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药物晶体稳定后最大单杂与稳定后总杂模型,以该模型对药物稳定性进行预测,相比于目前应用的传统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无需长时间稳定药物,可以快速对结果进行分析以指导下一步实验,同时具有可以对生产级别工业产物稳定性性质进行快速预测,节省人力物力等优势。以三水合头孢克肟反应结晶产物为例,该模型预测稳定,准确性高,为药物稳定性测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实际工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519342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255965.3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1N21/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紫外监测阿司匹林合成过程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反应过程中通过衰减全反射紫外光谱仪对反应体系中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利用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的紫外特征峰位置不同以及吸光度不同来确定反应进行的程度。本发明方法可实时观测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变化,不需要采用乙醇等其他溶剂稀释,操作简单,可以及时终止反应,避免反应能耗增加,实现以秒级判断反应终点。
-
-
-
-
-
-
-
-
-